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4篇
航空   39篇
航天技术   14篇
综合类   2篇
航天   2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对信息技术与电子技术课程整合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理论和目标的探讨,指出了思想认识上的误区,提出实现教学观念上的3个转变;分析了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诸要素,为有针对性地搞好“整合”提供依据;并通过教学实践,提出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62.
“大力神”4在6年的“方案论证”(费用5百万美元)取得成功进展后,开始转入作为“最优先的空军计划”(费用178亿美元)立项,以便在下一个10年中将100颗重型秘密军用卫星载送入轨.于是“大力神”4的工作也从争取立案到重点研究每年多次发射、多载荷组合、检定新工艺和发射设施以及确保诸如“大力神/半人马座”级和固  相似文献   
63.
ATON型霍尔推力器提出后,基于缓冲区的预电离现象的系列研究随之展开。但是迄今为止,预电离率的选择仍然未有定论。文章基于SPT-100型霍尔推力器的真实工作尺寸,建立了二维轴对称全粒子网格质点法(PIC)模型对推力器放电室内的放电过程进行模拟,并通过施加不同的缓冲区预电离率着重研究了预电离率与放电通道低频振荡和推力器壁面腐蚀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缓冲区预电离率的提高可以有效抑制放电通道内的低频振荡,使推力器工作性能提高。但与此同时,由于撞击通道壁面的离子能量增加导致通道壁面腐蚀加剧。  相似文献   
64.
在载人密闭空间内通过电解水方式为乘员供氧会产生副产物氢气(H2)。此外,乘员还呼出二氧化碳(CO2)。将H2和CO2催化合成甲醇(CH3OH)是消除载人密闭空间内富余H2和CO2的最优方式之一。对其开展反应过程建模及反应特性研究有助于进行反应过程的控制,更好地维持载人密闭空间内的大气平衡。本文采用微元法建立了H2和CO2催化合成甲醇的物料计算模型和温度一维非均相模型,研究了不同反应压力、冷却介质温度以及入口反应气体中CO2与CO比值等反应条件下的反应特性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反应压力的增加、冷却介质的温升以及入口气体中CO2与CO比值的减小均能促进各反应速率增加,进而使得H2和CO2消除量增加、甲醇合成率上升以及催化剂和反应气体最高温度上升。在保证反应速率增加且催化剂最高温度不超过合理反应温度区间的最大值573.15 K时需维持反应压力不大于8 MPa,冷却介质温度不高于538.15 K以及CO2与CO比值不小于1。   相似文献   
65.
高强韧钛合金热加工技术与显微组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强韧钛合金作为结构材料在航空航天等领域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是钛合金发展最为重要的方向之一。高强韧钛合金的主要热加工方式是锻造。锻造的目的主要是:细化晶粒和调控组织形态,以最大限度满足合金对塑性与韧性的综合性能要求。晶粒细化主要发生在开坯锻造和改锻阶段,通过控制锻造温度和变形量,影响合金组织的静态和动态再结晶过程。组织形态调控主要发生在成品锻阶段,通过控制钛合金锻造过程中的锻造温度,控制合金的相变形式而调控所需要的组织形态。本文综述了高强韧钛合金热加工方面的研究进展,从细化晶粒和调控组织形态两方面总结了热加工对显微组织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66.
周伟  谢飞  李赛 《推进技术》2019,40(1):107-114
为解决单脉冲固体姿态控制发动机内流场与推进剂燃面退移耦合的问题,给出了耦合方法的理论基础,建立了基于动网格的双向耦合模型。采用面偏移法处理燃面退移过程,利用网格平顺与网格重建技术优化网格,解决网格变形问题;通过松耦合方式进行耦合计算。针对PAC-3增程拦截弹使用的单脉冲固体姿态控制发动机,进行了内流场与推进剂燃面退移耦合数值模拟,得到了该发动机内弹道特性曲线及其它性能参数。结果表明,PAC-3单脉冲固体姿态控制发动机仿真结果与相关实验结果吻合较好,计算得到燃烧室压强最大相对误差为3.96%。面偏移法能够有效追踪推进剂燃面,建立的耦合方法能够对内流场与推进剂燃面退移耦合过程进行准确稳定的模拟,为单脉冲固体姿态控制发动机多物理模型耦合模拟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7.
为解决传统单目标优化方法难以满足导弹总体参数多目标优化的需求,以及多学科设计优化方法复杂而难于在导弹概念设计阶段使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变权TOPSIS(逼近于理想排序)评价和粒子群算法融合的多属性综合优化设计方法。以标准粒子群优化算法为基础,运用变权综合原理构建变权状态变量,结合TOPSIS评价方法计算每组粒子(总体参数方案)的可行欧氏距离,以欧氏距离作为综合评价目标开展了导弹总体参数优化设计研究工作。经实例分析表明,基于变权TOPSIS的粒子群优化设计方法能够有效解决导弹概念设计阶段总体设计多参数、多属性综合优化问题,与传统设计方法相比,具有概念清晰、方法灵活、实现高效的优点。  相似文献   
68.
基于多维航迹特征的异常行为检测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信息融合领域,利用数据挖掘中的异常检测技术,可以基于目标的多维航迹特征来挖掘目标的异常行为。现有轨迹异常检测方法主要检测目标的位置异常,没有充分利用目标的属性、类型、位置、速度和航向等多维特征,在挖掘目标的异常行为时具有局限性。通过定义多因素定向Hausdorff距离和构造多维度局部异常因子,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维航迹特征的异常行为检测方法,通过对多维航迹数据的异常检测,实现对目标异常行为的挖掘。在仿真军事场景和真实的民用场景上进行了实验分析,所提方法都能有效的检测出目标的异常行为。  相似文献   
69.
针对当前集群无人机(UAV)续航时间短,传统高空长航时无人机任务功能不灵活,无法适应未来复杂任务需要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组合固定翼无人飞行器方案——空中链翼无人系统。详细梳理了二战后美国开展的有人驾驶固定翼飞机翼尖拖拽技术的探索历程,报告了中国、美国与德国近年来翼尖连接相关技术的研究进展。采用理论研究和对比分析的方法得到了链翼在升阻比、巡航速度、续航时间、巡航高度上的优势,进一步总结了链翼无人系统涉及的关键技术,对空中链翼无人系统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0.
为了在单发试验架上模拟单发停车与双发正常工作情况下的进/发匹配安全性,提出了一种进气道/发动机地面匹配试 验方法。结果表明:在单发试验台架上,通过在进气道入口前飞机对称面位置加装隔板及取消隔板实现单发停车及双发工作状态 的模拟,并根据对地面抽吸试验与缩比模型风洞试验进气道出口性能及总压恢复系数图谱的对比,证明加装隔板及取消隔板模拟 双发工作与单发停车状态的合理性;根据流量标定试验结果,对抽吸试验进气道出口参数进行修正,获取全尺寸进气道更加精确 的性能,并与缩比模型风洞试验结果对比,全尺寸进气道性能优于缩比模型风洞试验结果;通过发动机地面开车,有效模拟了双发 工作与单发停车条件下发动机不同转速及加减速过程中的进发匹配特性,确保了飞机滑行及试飞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