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航空   2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文章介绍了空中优势战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对每个阶段的飞机设计,航空电子设备和武器,训练以及成本费用的考虑作了简明介绍。  相似文献   
12.
13.
2018年下一代远程攻击系统将会提高美国远程攻击能力。面对敌方采取的反进入战略,下一代远程攻击系统(NGLRS)将会保证进入任何领空。在扩展的范围内进行作战,下一代远程攻击系统(NGLRS)将提高投放弹药和效果的能力,单独或者作为网络武器系统“狼群战术”的一部分,可以对敌方目标实施密集打击。它可能与网络化的指挥与控制、智能、监视和侦察(C2ISR)进行综合,将可以从空间作战武器系统、其他的机载系统、地面甚至地下平台接收和发送目标数据。它不仅可以进行监视、截取和攻击敌人信息网点,提高战区指挥员给与自己高度生存的能力,而且能够给敌方以致命打击的能力。它为国家领导人提供在危急关头做出决定的能力。下一代远程攻击系统(NGLRS)将确保美国可以在危机时刻掌握任何敌方领导的能力、基础设施、军队、资源——具有迅速、精确的环球攻击能力。  相似文献   
14.
4 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攻击能力不足的战略轰炸机 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在喷气式战斗机研究与发展方面产生了一些主要的变化,而这方面的研究与发展是在20世纪的50年代开始进行的。这些变化主要是由于当时战斗机、原型机和技术验证机新的项目计划数量急剧下降而造成的。新的项目计划数量的急剧下降是由于战斗机和轰炸机的成本费用不断地急剧攀升和技术方面的复杂性以及战略弹道导弹和战术导弹价值效果的危机,再加上美国在战略和战术学说方面的一些变化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欧洲战斗机项目计划的发展、设计概念、经验教训、关键技术、发展潜力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目前世界上装备数量最多的E-2C“鹰眼”舰载预警机为例,介绍了E-2C“鹰眼”预警机的研制与发展,装备数量,机载雷达和电子设备,改进及其设计特点等。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C-130和C-17飞机为例,说明了现代战争对军用物资和兵力部署速度要求的提高以及大型军用运输机在现代战争后勤保障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过去,工程师的精神与梦想就是能够采用新技术研制新型的飞机。这种新技术可以产生新的飞行器方案,同时每一个新的方案与它的竞争的飞行器相比,至少提高了10%的经济效益。在过去的20年当中,技术的进步似乎放慢了速度,或者换句话说,飞机制造工业已经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技术标准,成为一个成熟的工业。然而,有大量新的技术概念像飞翼、串列式机翼、三翼面飞行器概念等等。发明家声称,这些飞机设计的新概念与当今各航线上的飞机相比较,具有很大的优点。但是,市场真的需要这些新型的飞行器吗? 在慕尼黑工业大学航空工程学院,学生和来自企业的专家开始了一项方案论证,制定并且分析了用于2030年的一系列运输机方案,从中选定可能用于未来民用运输机市场的可能性。在所有的方案中,大多数市场要求均可以由常规布局来满足。但是,有时候由于缺乏资金以及降低噪音的要求,便产生了对非常规的布局的需求。文章根据这些非常规布局在新技术、发展方法和工具以及使用要求等其他方面的需求进行了研究,简述了一种既清楚又稳固的技术策略,并对此方案进行了可行性论证。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战略的高度,综述了欧洲新型战斗机研制与发展的历程,讨论了欧洲新型战斗机给美国飞机市场的竞争带来的影响和威胁,以及美国今后将要采取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0.
美国联合攻击战斗机综合子系统技术验证项目是极其成功的全行业5年项目计划。在该项目计划的实施过程中,为了提高联合攻击战斗机的竞争力,武器系统的承包商和供应商以及他们的竞争对手一起进行研究工作,共同完成技术改造的重大课题项目,使技术日趋成熟,同时又减少了战术飞机综合子系统和机载设备功能革命性子系统概念的技术风险,使主要系统数量从13个减少到5个。这样综合的结果,使这些子系统的体积、重量和成本显著减小,又不影响飞机的性能和安全性。文章主要讲述了维持这支工业队伍在完成该项5年计划过程中所采用的一些主要的管理方式以及实施的方法和策略,并对这些方法和策略进行了总结和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