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7篇
航空   133篇
航天技术   10篇
综合类   8篇
航天   4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随着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圆满完成,中国航天史上极具突破性的一章由此掀开,中国航天人成功实现"太空筑巢"之梦。在本次任务中,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九研究院共有14家单位参与相关产品的研制配套任务,配套产品数量大、种类多  相似文献   
122.
CNES在POSEIDON计划中提出在SPOT卫星上搭载来进行海洋学方面的研究工作。此计划的任务是要提供海平面的高度测量,以确定海洋的总环流。搭载由测高计和其它设备(DORIS,辐射计…)组成,用于精确定轨和测高计测量的修正。TOPEX测高计是美国研制的。作为一次试验机会,在CNES/NASA联合计划中将于1991年飞行,在美国卫星上搭载,用ARIANE发射。POSEIDON测高计是采用的固体器件,功率放大器是采用的GaAs FET技术。文中给出了测高计的设计和性能指标(射频脉冲性能、硬件、接口、数据、信号处理工作方式…)。文中还介绍了测高计的研制进展情况,目前已处于B和C/D研制阶段。给出了在测高计工作台上所得到的初步联试结果。  相似文献   
123.
粗糙度对超高负荷低压涡轮边界层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爽  雷志军  朱俊强  李伟 《推进技术》2014,35(3):347-355
基于IET-LPTA叶型研究了被动控制中的粗糙度对分离转捩的影响,以寻求一种优化的粗糙度布置方式来减小叶型损失。研究以CFX数值模拟为主,对数值结果进行试验验证。主要考察了不同粗糙高度及不同粗糙度布置位置对叶型损失的影响,提出了变粗糙高度的优化布置方案,并使用间歇因子、位移厚度、动量厚度、形状因子、湍流度等特征参数分析了粗糙度控制分离的机理。研究发现粗糙度对减小叶型损失,推迟开式分离泡的出现有显著作用,同时变粗糙高度结合前缘至转捩点的布置方式能够更好地抑制分离,减小叶型损失。  相似文献   
124.
针对在返回舱乘伞下降阶段,测控链中弹道测量设备丢失目标,以及跟踪结束后无法外推生成可靠引导数据,光学设备难以快速捕获目标等问题,以风场修正模型为基础,通过风场提前修正与采用测量数据实际修正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伞舱系统跟踪引导数据迭代算法.利用多次返回段任务数据对该算法进行实验验证,并与实际任务中目前使用的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通过该算法推算较长时间后的引导数据,其平均误差为现有方法的6%;推算较短时间后的引导数据,其平均误差为现有方法的20%.因此,利用该算法计算的引导数据精度较高,有助于光学设备及其他测控设备快速捕获或重捕目标.  相似文献   
125.
为深入探索尾迹与附面层的相互作用机理及其对叶型损失的影响,对IET-LPTA后加载超高负荷低压涡轮叶型的定常与非定常气动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在低速二维叶栅风洞上进行,该风洞通过上游辐条对尾迹进行模拟,采用热线探针与三孔气动探针作为测试手段。实验发现上游尾迹在低Re状态下对吸力面分离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可以降低叶型损失。同时研究了不同雷诺数(Re)与来流湍流度(FSTI)对上游尾迹与附面层相互作用机理的影响,发现Re对叶型损失的影响是单向有利的,发现FSTI对叶型损失的影响是双向的。  相似文献   
126.
阐述了严格控制标准质量,加强岗位培训,狠抓标准实施,对标准的实施进行有效监督,控制型号研制过程技术状态,加强对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器材的管理以及对出现的质量问题一抓到底是充分发挥标准在型号研制中的质量保证作用及克服质量事故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127.
概述了开发QSMS01质量管理系统的目的与特点,介绍了11所QSMS01质量管理系统的开发过程与实际应用情况,并给出了开发系统软件的一些参考策略。  相似文献   
128.
W  Gruener  JP  Toernig  PJ  Fielding  罗先志 《空载雷达》2007,(3):7-11,68
根据与代表法国、德国和英国国防部的法国当局所签订的合同,GTDAR(GEC Thomson Dasa机载雷达EEIG)着手进行的欧洲AMSAR(机载多重角色固态有源阵列雷达)研究项目的研究目的是验证机栽雷达系统AESA(有源电扫阵列)的能力。 AESA给人深刻印象的技术优点有:使用收发模块(TRM)灵活设计的天线、天线的小安装厚度和TRM的低RF损失。根据这些特征,可以实现机载雷达系统的新设计原理。因此,有可能设计出多面阵列,并使它们最适于飞机上的工作要求和安装限制。而且,应用AESA技术,能灵活组合收发模块,形成接收时具有自适应波束方向图的子阵列。本文简述多面阵列的多种构成可能性和有源电扫雷达系统所具有的能力。 本文最后将给出AMSAR项目计划要验证的多面阵列能力。  相似文献   
129.
TNO-FEL正在开发一种称作“MiniSAR”的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可扩展的SAR/MTI系统。该小型合成孔径系统的体积和构造都很独特。最初,要将验证系统安装在一个两座滑翔机平台上。该雷达将尽可能使用商用货架产品(COTS)。本文阐述了TNO-FEL及其合作者在2002年制造的小型合成孔径雷达样机的概念和设计。 前端是一个有源相控阵天线。该天线由三堤含有波束形成网络、T/R模块和天线单元的平板组成。平板是一块将所有功能都集成在一块板上的多层微波板。每块平板集成有8个T/R模块。T/R模块的基础是TNO-FEL(TNO物理与电子实验室)开发的单片微波集成电路。天线结构大小可变,可扩展至在MiniSAR系统中安装更大的天线或多个天线。 该系统将安装在滑翔机平台机翼下的一个COTS吊舱中。TNO-FEL开发的这一平台既用于遥感,也用作无人机工作时的TNO—FEL教练台。该平台将在运行调试中为检验新概念和各项技术提供极好的机会。 雷达工作在X波段,中心频率约为9.75GHz。样机系统的设计目标是达到500MHz的带宽。系统将在高分辨率模式下覆盖至少1千米的地带,而在条带图像模式下覆盖大约4千米的地带。此外,MiniSAR将有一个三通道动目标显示模式。为了机上质量控制和运行支持,将为系统开发一种快视合成孔径雷达处理器。近期,有望扩展MiniSAR系统,使其包含交叉轨迹干涉仪和极化测定仪的更多能力。这个MiniSAR系统是TNO-FEL及其合作伙伴联合设计的。  相似文献   
130.
现代雷达系统对动态范围的要求远远超过使用现有ADC技术可能获得的动态范围。克服动态范围限制的传统方法如STC、AGC和中频限幅等都存在严重不足。本文提出采用无传统缓解技术缺点的组合ADC概念解决动态范围限制问题。为了验证此概念,根据此概念制作了一个试验系统,并进行了试验。研制出的系统验证了其动态范围比货价商品ADC的高30dB,具有100dB的总动态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