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航空   10篇
航天技术   5篇
综合类   4篇
航天   10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1月1 5日,2011年11月8日发射的俄罗斯"火卫一-土壤"星际探测器失控进入地球大气层。据俄罗斯航空航天国防军提供的信息,该事件于莫斯科时间20时45分(格林尼治时间17时45分)发生在太平洋智利惠灵顿岛以西1250公里洋面(约西经92度、南纬49度)上空。美国战略司令部称其于格林尼治时间17时46分(±1分钟)进入大气层,坐标位置在西经87度、南纬46度。偏差未超出  相似文献   
22.
在稳态卡尔曼滤波算法中引入非线性项 ,改进了算法的性能。思路是在姿态确定误差较大时 ,使得非线性滤波算法等价于具有较大滤波增益的稳态卡尔曼滤波器。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在保证同样稳态估计精度的情况下 ,与稳态卡尔曼滤波算法相比较 ,非线性滤波算法具有更快的收敛速度  相似文献   
23.
干扰因素对液体火箭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给出并改进了描述液体火箭发动机稳态工况的非线性数学模型;用修正的Gauss-Newton法求解各性能参数,分析了每个干扰因素分别对液体火箭发动机参数的影响,用非线性模型和小偏差方法对比分析了两个干扰因素分别和共同对发动机参数的影响;所得结论可用于发动机试验结果分析、发动机可靠性分析、发动机故障分析,也可用于揭示发动机参数随各种干扰因素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4.
航天器上越来越多地使用电推进进行轨道修正,电推力器的配置安装和使用方式决定了电推进的调整策略,大多数情况下在轨卫星都需要进行电推力矢量的标定和调整。针对国内某类型地球静止轨道卫星,提出一种利用在轨电推力器工作时引起的星体角动量变化来进行电推力矢量标定及调整的算法,同时给出了国内首次在轨电推力矢量标定及调整的应用实例。在轨标定结果表明算法正确可行,该算法为在轨卫星电推标定和调整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5.
杏建军  时伟  蒋炳炎 《宇航学报》2013,34(5):605-610
考虑J2项摄动力对参考卫星轨道的绝对影响和对伴随卫星轨道的相对影响,应用拉格朗日方法,在笛卡尔坐标系下,给出了一组考虑J2项摄动的线性化的编队卫星相对动力学方程。该方程考虑了J2项摄动力带来的相对运动平面内外的耦合和短周期项的影响,有效地提高了相对动力学模型的精度。仿真结果表明,该方程组可有效地描述J2项摄动条件下编队卫星的相对运动,其误差只有二体非线性模型的10%,利用其设计的水平圆编队半径的相对误差不超过1%,并且由于是线性化的微分方程描述,可方便地应用到编队卫星导航、制导与控制系统的设计中。  相似文献   
26.
27.
星间相对测量在三星编队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NASA新千年计划中的深空计划3为背景,使用星载类GPS的伪距和载波观测数据,研究利用编队卫星间相对测量,高精度自主确定三星编队星座相对状态的有关问题;研究星间相对测量各种可能的测量方案和可能达到的精度,验证这种星间相对测量技术是否能够满足深空计划3的系统要求.首先建立了三星编队星间相对测量系统的数学模型,然后利用星载高精度伪距和载波观测信息,对各种可能的测量方案进行仿真协方差分析;研究利用卫星姿态机动提供的几何信息,进行单差整周模糊度初始化的问题,讨论了卫星姿态机动方案;最后针对每一种测量方案给出了仿真结果和相关的结论。  相似文献   
28.
Ф5m立式风洞是我国第一座大型立式风洞,风洞动力系统采用交流调速方案:选用进口中压变频器,驱动国产交流异步变频电动机,已经于2006年9月通气成功。笔者主要介绍了Ф5m立式风洞动力系统的概况,已经达到的技术指标:稳转速精度(相对额定值)为0.04%(24~350r/min),整个系统的功率因数达0.97;接着介绍了系统的组成:交流变频调速系统、监控系统、高低压配电系统和辅机系统;并进一步介绍了设计和调试中解决的主要技术难题,列出了主要测试数据;最后对系统进行了评价:动力系统是成功的,明显优于以往使用风洞中的直流调速系统。  相似文献   
29.
叶片结构是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的重要能量转换部件,叶片的疲劳断裂问题严重影响机组的运行安全,对其进行健康监测尤为重要。通过对叶片进行实时的动应力监测并构建载荷谱,可以预估叶片剩余寿命,预警叶片裂纹的萌生,最终实现叶片的健康管理。动应力非接触测量方法自提出以来,在提升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等设备的安全运行能力方面展现出巨大的潜力。综述了动应力非接触测量方法的基本原理及近年来的主要研究成果,归纳总结了动应力反演中的关键方法与技术,包括叶尖振动位移的精确识别方法、应力幅值比确定方法、多模态动应力计算方法等,分析了动应力反演的误差来源以及2种常用的非接触测量动应力的误差标定工具方法,并对今后的关键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