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17篇
航空   205篇
航天技术   22篇
综合类   28篇
航天   9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2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目前气象卫星向日葵、通信卫星樱花、广播卫星百合花等实用卫星都用N—Ⅱ火箭发射。随着空间利用的发展,将来需要发射更大型的卫星,为此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研制了N—Ⅱ火箭的后继型H-1火箭。预定在1986年发射二级式、1987年发射三级式的试验火箭。试验证实H-1确有发射大型卫星的能力之后,预计在1990年前开始用于发射实用卫星。  相似文献   
212.
由于热量输入能得到严格控制,所以激光涂敷工具用来涂敷机械设备是多功能激光器另一个主要用途。  相似文献   
213.
水上飞机起飞距离计算的关键问题之一是不同的弗鲁德数下变排水量、变湿润面积、变湿润长度的水阻力测定问题。本文按水阻力试验测定所根据的基本理论,对水上飞机水阻力的试验测定问题作了简单回顾,并参考英国R. A. E.水上飞机试验池的模型水阻力测量与换算技术,结合大学的专业教学实验,对一具模型水上飞机的裸船体作了水池试验,在模型水阻力试验测定的同时,采用化学试剂法观测了附面层的流动情况,测定了湿润面积,并且利用得到的结果,作了该水上飞机起飞距离的近似计算。 本文提供的方法可供水面滑行运动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214.
低雷诺数下进气道异常起动现象及其影响因素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激波风洞实验和数值模拟分析,对一种二元混压式进气道在实验中低单位雷诺数下反而呈现出自起动特征的异常现象进行了研究。根据激波风洞的反复实验观察,表明随着来流单位雷诺数的降低,在继进气道进入不起动状态之后又会重新出现自起动特征的异常起动现象。该结果与层流模型计算得到的流场结构相符,而与湍流模拟结果差异显著;分析表明,层流情况下,由于分离区向前体压缩面大范围地延伸,缓解了进气道入口的逆压梯度,从而在喉道处可以形成主体为超声速的通畅流道,而湍流情况下,进气道入口处激波/边界层干扰形成过分集中的分离泡则呈现明显的壅塞状态;尽管层流情况下进气道流场结构呈现出较为通畅的类似起动的特征,但其流量系数仍明显低于湍流的情况。因此,实验上所观察到的这种异常起动现象严格地说并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起动状态。  相似文献   
215.
胶接技术应用于民用飞机数十年以来,应用范围和应用面积都呈增长趋势,可以说当代任何一种先进飞机的设计和制造都离不开胶接技术的应用。我国无论是大型客机项目的研发还是低空领域的开放,都为民用飞机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而研制新型民用飞机也离不开胶接体系和胶接技术的应用,研制高性能耐久胶接体系、开拓新材料胶接技术成为一种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216.
颗粒填充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论述了颗粒填充剂对高聚物的模量、强度、应力—应变、蠕变和应力松弛及动态力学性能等的影响,介绍了改善颗粒填充剂——高分子基质界面效应,提高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偶联技术和等离子技术。  相似文献   
217.
218.
219.
220.
近年来,各领域对人工智能和专家系统抱很大希望,空间站也不例外。 美国航宇局的空间站计划将人工智能列为高度自动化技术的核心,其目的是大大提高载人空间站的建设和空间实验的可靠性和经济效果。据预料,到2000年,人工智能将在空间站上得到初步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