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9篇
航空   70篇
航天技术   17篇
综合类   5篇
航天   23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8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图书馆的地位和作用已经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本文通过对高校图书馆目前存在的问题,从图书馆的中心地位和柱石作用,指出将图书馆建设成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开展科学研究的知识信息中心,并进而提出建设具有民航特色的藏书体系,提高图书流通率以满足需要,加强图书馆人员的素质培养等一系列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82.
本文就电子对抗中确保双静止卫星通信定位综合系统可靠工作,提出在此系统中有采用Q—SS扩频方式,分析并得到当卫星转发器被堵塞产生互调干扰时,Q—SS扩频方式对其可有效地予以抑制。  相似文献   
83.
高速风洞动导数试验精准度提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高机动性飞行器的发展,准确获取飞行器的动导数尤为重要,进而对传统动导数试验技术的精准度要求越来越高。然而,在高速风洞试验中,由于模型尺寸小、气动载荷大、振动幅值小,与低速动导数试验相比,高速动导数试验面临的困难更大。为了提高高速动导数的试验精准度,针对以上特点,对模型在振动过程中的受力情况、振动机构设计以及信号干扰等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与总结,并应用于型号试验中,试验结果显示高速风洞动导数重复性精度提高至10%以内。通过所做的研究工作,高速动导数试验技术得到了提升,同时,文中对高速动导数试验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也做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84.
徐明  徐桂祺 《航空学报》1988,9(4):132-139
 建立复合材料层合梁有限元数学模型。对大挠度问题进行分析的同时,着重研究在两个方向上的弯扭耦合关系。计算结果与实验值及其他理论值相比,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85.
浅谈装备的绿色综合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要论述了绿色综合保障的基本概念及内涵。分析和讨论了实现绿色综合保障的几个关键过程:绿色设计、绿色制造、绿色材料选取及绿色维修。  相似文献   
86.
Halo轨道探测器的姿态描述与建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日地系Halo轨道位于平动点附近,且不存在以地球为中心的轨道平面,这使得Halo轨道探测器的姿态描述和建模问题完全不同于近地卫星.针对三轴稳定方式的探测器,给出了2种姿态描述方案:对日定向方案(方案I,基于日、地敏感器)和旋转坐标系下定向方案(方案II,基于星敏感器).依据两者所定义的不同轨道坐标系,分别建立了姿态动力学模型.分析2类描述方案的相对误差,发现方案I的上限不超过5%,而方案II的上限不超过0.005%.并就方案I设计了姿态镇定控制器,以验证所提出的姿态描述方案的合理性.结果表明:具体工程应用中应以方案II为正常工作模式,并定期修正星历表的误差;方案I作为备份,保证探测器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87.
基于自由尾迹方法的自转旋翼气动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俊超  谭剑锋  李建波  徐明 《航空学报》2015,36(11):3540-3548
为研究自转旋翼的气动特性,建立了自转旋翼的自由尾迹方法计算模型,并耦合桨叶挥舞运动模型和自转旋翼配平模型,建立了一种分析自转旋翼气动特性的方法。以某试验自转旋翼为算例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并运用该方法研究了自转旋翼的尾迹几何形状和桨盘诱导入流分布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自由尾迹方法计算模型可以满足自转旋翼气动特性分析的需求,相比传统的近似入流模型,该自由尾迹方法模型精度更高;前飞时自转旋翼尾迹随时间推移自桨盘处向桨盘后上方运动,水平面内自转旋翼尾迹畸变略小于驱转旋翼;自转旋翼桨盘诱导入流呈非均匀分布,从桨盘前缘到后缘,下洗入流大致呈不断增加趋势,在相同拉力水平下,自转旋翼90°方位角附近及桨盘后缘的诱导入流小于驱转旋翼。  相似文献   
88.
连续小推力非开普勒悬浮轨道在深空探测与地球极地观测任务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归纳了电推进、太阳帆推进等连续小推力技术的发展历程与现状;阐述了日心、行星悬浮轨道的动力学特性、稳定性、轨道保持策略;分析了三体问题下人工拉格朗日点的优势及其在深空探测方面的应用;讨论了悬浮轨道编队飞行的研究方法与控制策略。最后针对小推力悬浮轨道研究发展面临的难题,提出了研究新思路和应用新方向。  相似文献   
89.
刘守慎  高正  吕继淮  徐明 《航空学报》1991,12(11):575-578
 用直升机模型进行试验研究,制造了“直升机”在地面附近不同高度悬停及不同桨盘载荷下诱发砂尘环境,考察了旋翼诱发砂尘对直升机的实际危害,测定了某些指定部位的砂尘浓度与作用力及砂尘粒度分布情况。理论分析,计算了机身周围旋翼诱导流场,并经实验检验了直升机旋翼诱发砂尘浓度、粒度分布规律及作用力的近似估算方法。  相似文献   
90.
为解决太阳同步回归轨道的标称设计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高精度重力场的半解析优化方法。建立地球非球形引力摄动阶数为J15 的高精度重力场解析模型,并分离出引力摄动的长期项和长周期项。构建回归轨道从半长轴到平交点周期的对应关系,平交点周期变化随引力摄动阶数的提高而逐渐收敛。通过微分修正迭代算法所确定的半长轴相对于传统J2摄动模型的半长轴确定值具有更高的精度和更好的稳定性。考察摄动短周期项影响下的密切交点周期,结果表明其受初始位置(平近点角)影响较大,变化范围为0.015s,并由此给出精确回归轨道优化设计的基准:不同的初始位置上满足星下点轨迹严格回归的半长轴期望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