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4篇
  免费   399篇
  国内免费   165篇
航空   1588篇
航天技术   365篇
综合类   209篇
航天   576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89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105篇
  2018年   96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113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94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110篇
  2006年   120篇
  2005年   80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58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采用激光选区熔化(SLM)成形技术制备了GH4169合金,运用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和透射电镜(TEM)等分析手段分析了热等静压对SLM成形GH4169合金组织及持久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沉积态合金组织中,沿沉积方向的晶粒为柱状晶,晶粒内枝晶组织细小,枝晶间分布大量Laves相;热等静压处理可有效消除组织中气孔缺陷,溶解大部分Laves相,促使组织晶粒等轴化,并减少后续980℃固溶处理过程中δ相在晶内的析出;热等静压处理能提高合金的持久寿命,但会降低合金的持久塑性。  相似文献   
192.
基于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的高焓激波风洞(FD-14A)在毫秒量级试验时间内,开展了模拟飞行马赫数为10,动压为30 kPa条件下的超燃冲压发动机自由射流试验研究。采用高速纹影和高速摄影捕捉了进气道唇口波系和燃烧室火焰的时间发展历程,结合发动机壁面压力和热流密度数据,分析了该工况下发动机的工作过程。测量了多种燃料当量比下的发动机壁面压力和热流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在当量比0.50~1.37的宽范围下均实现了可靠点火和稳定燃烧。  相似文献   
193.
真实航空燃料通常包含几十至上百种组分,直接构建其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十分困难。本文利用官能团相似法(SCFG),结合实测RP-3航空煤油组分比例,提出了RP-3四组分模型替代物。利用流动反应器,获得了温度为550~1150K,压力为0.1 MPa下RP-3热解数据,基于化学杂化方法 (Hybrid Chemistry),构建了以真实RP-3为单一原始组分的航空煤油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XJTURP3-2021),模型得到宏观点火延迟、层流火焰速度以及微观组分浓度系统验证。基于误差传递的直接关系图法(DRGEP)和全局敏感性分析(FSSA)对模型进行简化,获得含41种组分、212个基元反应的RP-3简化模型(XJTURP3r-2021)。与详细模型和实验数据对比发现,XJTURP3r-2021能较好地复现热力边界对RP-3基础燃烧特征影响规律,为解决CFD仿真对反应源项初始组分数量约束和计算精度固有矛盾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4.
考虑到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会在服役过程中因受冲击、压缩以及疲劳等因素的作用而发生损伤,基于碳纳米管薄膜优异的力电响应特性开发了一种具有在线损伤监测能力的自感知复合材料。碳纳米管可在薄膜中形成导电网络,复合材料损伤会破坏导电通路,使碳纳米管薄膜的电阻大幅度增加。通过测量自感知复合材料的边界电压并利用电阻层析成像法对碳纳米管薄膜内电导率的分布变化进行求解/成像,实现了复合材料的在线损伤监测。分别对贯穿孔损伤和I型层间断裂损伤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自感知复合材料对这两种损伤模式均可实现损伤定位及图像化显示,对于贯穿孔型损伤模式可实现对面积占比0.038%的损伤进行在线监测,定位精度可达毫米级。  相似文献   
195.
预冷型组合循环发动机具有工作速域宽、比冲高和推重比大等优点,在未来空天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首先回顾了LACE、SABRE和ATREX等主要预冷型组合循环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技术特点和研究情况,对各型发动机热力循环中面临的难点问题进行了分析。其次,针对发动机预冷器、压气机、涡轮和燃烧室等关键部件,建立了热力循环计算模型,研究了预冷和燃烧对冷却剂的流量需求问题、预冷器与压气机性能参数匹配问题和压气机与涡轮共同工作问题等。结果显示,1.0~2.0倍当量比的氢在马赫数0~4.5速域内能将空气冷却51~476 K,而相同流量的甲烷在马赫数0~4.0速域内仅能将空气冷却24~182 K;熵函数用于表征预冷器和压气机在热势差效应和功热转换过程中的能量损失总和,根据发动机性能需求,在熵函数图上可设计不同的当量比-压比(φ-πc)协同工作线;涡轮总功率是影响预冷发动机压气机压比的主要原因,与传统涡轮相比,驱动涡轮的工质(冷却剂)流量小,要求涡轮单位功率高,给涡轮设计带来挑战。最后结合评估结果对预冷型组合循环发动机的未来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6.
针对超燃冲压发动机研究中对燃烧室出口温度场的测量需求以及暂冲式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台架试验中的应用难点,开发了适用于瞬态燃烧场温度测量的单脉冲相干反斯托克斯拉曼反射(CARS)系统及CARS光谱计算和温度反演软件CARSCF。采用USED相位匹配方式来降低湍流影响,结合多尺度小波分析方法来实现CARS光谱降噪处理,提高信噪比。在暂冲式脉冲燃烧风洞上开展了来流马赫数2.6条件下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出口温度测量试验,获取了超声速来流(冷态)建立、H2点火加热空气、建立超声速燃烧流场直至试验结束过程中的燃烧室出口温度,以及煤油/空气燃烧时燃烧室出口温度场分布。结果显示,超声速冷流时温度处于低温(约205K)状态,随着H2点火加热来流空气,来流温度上升至853K;随着煤油/Air点火,温度急剧上升,稳定燃烧状态下燃烧流场温度为1970K±144K。燃烧室出口截面温度场分布测量结果显示,高温区位于燃烧室出口截面上侧区域,而燃烧室出口截面上中间区域的温度低于上下两侧。燃烧室出口温度分布CARS测量结果与火焰自发光成像结果一致,表明单脉冲CARS技术用于瞬态燃烧流场温度测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7.
以某机场道面修补了工程实践和室内试验为基础,介绍了机场水泥混凝土道面损坏的快速修补材料,施工工艺和所需的机械设备,北京某机场水泥混凝土道面不停航抢修工艺实践表明,使用快硬硫铝酸盐水酸配制的特快硬混凝土具有早期强度高,与旧道面结牢固等特点,可实现不停航施工,对保障飞行安全,改善道面的使用质量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8.
冲击温度的理论计算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空间飞行器受到碎片的碰撞时,其壳体中会产生冲击加热。文章概述了计算冲击温度的三种基本方法;计算了铁的冲击加热温度,并与实验测量值作了比较。结果表明,利用三项式物态方程计算的冲击温度与测量值符合得比较好。另外,还对影响冲击温度计算值的若干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9.
对Al3O3-Ti系梯度功能材料在制备过程中产生的残余热应力进行了弹性有限元法分析。讨论了梯度层数目,梯度层厚度和成分梯度指数对应力大小和分布的影响,优化出了各项最佳参数。非线度功能材料与优化后的梯度功能材料的残余热应力对比结果显示;梯度功能材料缓和热应力的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200.
国外航空结构材料发展概况——先进复合材料(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航空结构材料发展概况——先进复合材料(Ⅱ)中国航空信息中心张和善3金属基复合材料(MMC)MMC的比强度和比模量、耐温性和高温结构稳定性都优于传统金属材料,特别适合于制造超高音速运输飞机和航空航天飞机的蒙皮以及航空发动机工作温度为650~10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