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23篇
航空   197篇
航天技术   35篇
综合类   17篇
航天   6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41.
针对某型辅助动力装置在90%、95%状态下排气温度超过规定的故障现象进行分析,通过排查和理论研究,确定卸载活门工作不正常是引起故障的根本原因,最终采取相应措施排除了故障。  相似文献   
142.
为了得到具有优良的分散性和导电性的碳气凝胶,研究了碳气凝胶的硝酸氧化改性温度对碳气凝胶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通过FTIR、XPS、Zeta电位、XRD和N2等温吸附-脱附等技术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硝酸氧化改善分散性的机理在于对碳气凝胶表面的含氧官能团数量的改变,而且氧化温度越高,含氧官能团的数量就越多,碳气凝胶的分散性就越好;与此相反,较低温度的氧化处理有利于保持碳气凝胶的导电性(40℃,87.7%),而高温氧化由于易使碳气凝胶的微孔迅速增多从而导致其电导率急剧下降(100℃,2.5%)。  相似文献   
143.
阐述了国内民用航空器主机研制企业建立设计保证体系的必要性,介绍了中外适航当局对设计保证体系的法规要求,分析了国外企业建设设计保证体系的成功经验。在此基础上,详细阐述了国内企业如何建设设计保证体系的思路和方法,给出了设计保证文件体系从手册到程序的基本框架,并结合我国设计保证体系建设现状,给出了设计保证体系建设和审查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4.
文章介绍了新一代多光谱扫描仪图像采集与处理系统及其实现方法,该系统结构模块化,通用性强,实现灵活,内部接口简单。  相似文献   
145.
为研究不同优化策略对跨声速对转压气机性能以及内部流动机理的影响规律,运用人工神经网络结合遗传算法在级环境下对下游转子轮毂型线和积叠规律分别进行了三维优化设计。结果表明:轮毂型线优化和积叠规律优化分别使下游转子效率提升了1.19%和2.87%,整机效率分别提升了0.48%和0.63%。轮毂型线优化改善了下游转子叶根区域靠近压力面的分离流动,降低了流动损失;下游转子积叠规律优化有效抑制了下游转子叶根角区分离流动,同时降低了叶顶泄漏流损失;轮毂型线优化对根部角区的调控能力优于积叠规律优化,二者的组合优化有望进一步提升对转压气机性能。  相似文献   
146.
刘汉儒  岳少原  王掩刚  张俊 《推进技术》2018,39(12):2728-2736
为了研究串列叶栅前后叶缝隙流作用对流动分离和叶栅性能影响机制,通过非定常数值计算分析了串列叶栅轴向重合度和节距系数两种缝隙参数组合对高负荷压气机串列叶栅在大攻角11°下性能影响以及缝隙流掺混作用下前后叶流动分离的时空演化机制的影响规律,并且提出了缝隙流对串列叶栅流动及性能影响的综合性参数-缝隙收缩比。研究结果表明:轴向重合度在-0.022~0.023,节距系数在0.6~0.9时,串列叶栅能取得较好气动性能;在缝隙非定常吹除作用下,后叶吸力面分离泡被周期性抑制,前叶吸力面分离泡受缝隙射流源的影响较弱;提出的缝隙收缩比作为综合匹配参数可以更清晰揭示出串列叶栅有效工作条件,在亚声速来流工况下,缝隙收缩比大于1是串列叶片能正常工作的前提,缝隙收缩比小于1,缝隙加速作用消失,叶栅性能较差,最佳的缝隙收缩比范围是1.1~1.4。  相似文献   
147.
大弯角串列叶型优化设计与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掩刚  魏崃  陈为雄 《推进技术》2014,35(11):1469-1474
以50°弯角多圆弧单列叶栅和串列叶栅为研究对象,应用数值模拟手段对所设计的两类叶栅进行数值分析,获取了其不同来流马赫数条件下的性能和流动细节。应用NSGAⅡ遗传算法结合BP神经网络技术,对串列叶栅的五个关键几何参数进行优化设计,验证了优化方法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全攻角范围内,串列叶栅的静压比都高于单列叶栅,负攻角范围内,串列叶栅损失低于单列叶栅;经过优化,串列叶栅在大负攻角下的性能略有降低,同时改善了正攻角性能,在4°攻角、0.8马赫数时静压比提升4.3%,总压损失系数降低42%;优化后串列叶栅在全工况范围内性能都要优于单列叶栅,并且串列叶栅最大压比点和最小损失点攻角均向右漂移2°。  相似文献   
148.
大变形条件下机翼法向载荷的随动加载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静强度试验中大展弦比机翼的变形量会随加载级数的增加而增大,机翼法向载荷方向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为提高机翼在大变形条件下法向载荷加载的准确性,本文以机翼为研究对象,考虑其非线性变形的特点,提出了一种随动加载技术,即随着机翼的变形,作用在机翼上的法向载荷作动筒的方向也随之调整变化,保证机翼所受载荷始终沿法向,同时设计了验证试验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该随动加载技术可用于大变形机翼法向载荷加载,为机翼静强度试验加载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9.
在日固坐标系(地磁纬度和地方时)下, 累积地方时过去24h的COSMIC(Constellation Observing System for Meteorology Ionosphere andClimate)观测资料, 通过对110$sim$750km高度范围内的电子密度进行数值积分得到各掩星点的垂直TEC值, 进而利用Kriging方法插值产生近实时的全球地方时MAGLat2.5°×2h的COSMIC TEC图. 利用2008年1月1日至2010年6月30日共30个月的COSMIC数据, 逐日构建COSMICTEC图, 将其与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服务组织(International GNSS Service,IGS)发布的全球电离层TEC图(Global Ionospheric Maps, GIMs)以及OSTM/JASON-2卫星高度计观测值分别进行比对,证明利用COSMIC掩星资料构建全球电离层垂直TEC图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0.
本文介绍了自己开发的温湿度闭环控制实验设备的性能特点,并给出了组织结构,硬件线设计和程序框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