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航空   7篇
航天技术   12篇
航天   2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1.
2007年1月30日,天顶-3SL火箭发射新天空卫星-8(NSS-8)时星箭俱毁.俄罗斯飞行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员证实,火箭在发射后1min内便坠入了太平洋.NSS-8卫星由波音公司建造,总共配备有92台转发器,是SES新天空公司卫星群中的第6颗.  相似文献   
22.
人类一直渴望像小鸟一样飞行,像动画片中的阿童木一样自由自在地在茫茫宇宙中穿行。如今,这个梦想已经实现,现代航天技术使人类插上了理想的翅膀。 目前,许多航天任务需要航天员出舱活动,例如,进行太空“摘星”,把“生病”的卫星回收到航天飞机中修理,组装日益庞大的空间站,紧急救援,使遇险战友转危为安…… 为此,航天专家们一直在研究航天员的山舱技术,现在,已有3  相似文献   
23.
广龙 《国际太空》2004,(12):8-11
经过多次推迟,“国际空间站”第10长期考察组(也称“远征10队”)终于在10月14日乘联盟TMA-5升空。飞船飞行了2天,于莫斯科时间16日08:15(北京时间12:15)与“国际空间站”的码头号对接舱成功对接,比预定对接时间提前2min完成。在对接过程中,原本应当自动对接的程序被临时改为手动完成。地面控制中心官员说,  相似文献   
24.
经过9年的太空飞行,美国"四大天王"之一--"康普顿"γ射线空间望远镜,终于因故障原因于6月4日由人工控制"跳海".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人造地球卫星.  相似文献   
25.
广龙 《中国航天》2004,(1):20-25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打造自己的军用卫星系统;以增强对本国及周边地区的防御能力,减少对美俄两国的依赖。尤其是法国、英国和德国等欧洲国家和组织都开始努力建立或发展自己独立的军用卫星系统。世界军事航天活动多极化趋向已开始显露。  相似文献   
26.
广龙 《中国航天》2004,(12):34-36
经过多次推迟.国际空间站第10长期考察组终于在10月14日乘联盟TMA5飞船升空。飞船飞行2天后.于莫斯科时间16日8时15分与空间站码头号对接舱成功对接.比预定对接时间提前2分钟。由于最后时刻自动对接系统出现小的故障.对接临时改为手动完成。尽管如此,地面控制中心官员认为.整个飞行总体正常。  相似文献   
27.
广龙 《国际航空》2002,(1):61-63
1980年7月,印度首次发射自行研制的运载火箭。1994年10月,印度首次发射极轨卫星运载火箭,把重870千克遥感卫星送入高825千米的太阳同步轨道,这使印度成为第6个具有大中型卫星运载能力的航天大国。2001年4月,印度成功地将新一代火箭,即地球静止卫星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并将重达1540千克试验卫星送入对地同步轨道,此举使印度成为第6个能独立发射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的国家  相似文献   
28.
经过9年的太空飞行,美国"四大天王"之一--"康普顿"γ射线空间望远镜,终于因故障原因于6月4日由人工控制"跳海".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人造地球卫星.  相似文献   
29.
载人航天器泄复压地面模拟试验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获得泄复压时间曲线,验证载人航天器泄复压系统功能,须进行泄复压地面模拟试验。文章介绍了应用于载人航天器的泄复压试验方法,通过理论计算和试验结果对比,表明了试验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可为载人航天器后续型号整舱泄复压地面试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0.
为满足航天员出舱活动的需要,出舱活动飞船气闸舱在满足载人飞船密封舱一般要求外,还需经历泄压和复压两个热力过程。伴随气闸舱的泄复压过程,舱内空气因泄压而发生热力膨胀降温现象,因复压而出现热力压缩升温现象;复压用气瓶在气闸舱复压过程中压力急剧降低也出现降温现象,其降温程度将影响气闸舱复压后舱内温度水平。运用热力学方法对气闸舱泄复压热力过程进行分析,并通过地面和在轨飞行试验验证了分析的正确性,本文工作将为后续载人航天器气闸舱的热控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