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4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57篇
航空   189篇
航天技术   109篇
综合类   25篇
航天   5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人机环境系统中CFD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CFD技术对人机环境系统中的一个典型问题——飞机空调座舱的舒适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建立了相应的数值模拟方法,扩展了原有算法。数值模拟的成功,充分展示了CFD技术在人机环境系统中的作用与可能带来的效益。  相似文献   
22.
为降低天线副瓣电平(SLL)和展宽带宽,设计了一款谐振频率为14.25 GHz的16阵元非均匀间距的耦合馈电微带阵列天线。天线采用多层设计,通过在接地板开矩形槽进行耦合馈电,并引入空气层,降低天线Q值,增大带宽。区别于均匀间距阵列天线的激励幅值加权,从阵元间距角度入手,利用差分进化算法降低副瓣电平,构建非均匀间距并联线阵天线。用槽面辐射的能量近似代替阵元接收的能量,观察阵元功率分配情况,并建立馈电网络所有馈线段的数学关系,保证非均匀间距条件下所有阵元为等幅同相激励。测试结果显示,天线在14~14.5 GHz范围内电压驻波比小于2,满足了卫星动中通的带宽要求;工作带宽内增益大于16 dB,副瓣电平低于-16 dB,性能优于均匀间距阵列天线。   相似文献   
23.
24.
杨少东  汶德胜  马军勇  孙静 《宇航学报》2011,32(8):1688-1693
基于视频制导系统提供的视线测量,引入一种高精度、高鲁棒性的、实时的预测滤波算法,建立系统的误差模型,对角速度和位移速度进行一步预测,从而精确地估计卫星的相对位置和相对姿态。此外提出修正方案,通过卡尔曼增益对相对姿态和相对位移进行修正和更新,估计性能得到改进优化。通过卫星交会对接仿真实验验证算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预测滤波算法高精确估计相对姿态和相对位置,修正后算法得到了更高的精度结果,满足卫星交会对接要求,对在轨实验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5.
膏体推进剂冲压发动机一次燃烧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额定流量和流量调节条件下膏体冲压发动机一次燃烧组织稳定的要求,提出了一种燃面自适应燃烧组织模式,设计了一次燃烧组织试验系统,进行了一次燃烧组织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推进剂输送稳定,点火时序和推进剂输送时机合理,防回火措施有效,燃烧室压强经过调整后能够稳定在设计值附近。燃面自适应燃烧组织模式可以实现燃面的自适应调节,使推进剂输送和燃烧保持平衡,保证发动机的一次燃烧稳定。  相似文献   
26.
赵冬冬  赵国胜  夏磊  方淳  马睿  皇甫宜耿 《航空学报》2021,42(7):324659-324659
燃料电池因其高效、无污染、噪声小等特点,被认为是未来最具有潜力的无人机(UAV)用动力源,燃料电池阴极供气系统的控制技术是决定燃料电池系统性能和可靠性的关键。针对无人机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阴极供气系统,首先,考虑外界温度、压力、空气密度以及雷诺数等随高度变化的参数,建立了跨高度离心空压机模型并分析了其在不同高度下的工作特性,基于无刷直流电机反电势特征构建了高速空压机驱动电机模型。其次,通过计算燃料电池阴极氧气和氮气的动态分压获取了PEMFC电堆输出电压。设计了基于分数阶PIλDμ的过氧比和阴极气压控制方法,驱动电机采用有限集模型预测控制(MPC)实现快速的转矩响应,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控制器可在无人机跨高度运行条件下实现过氧比的快速调节,同时维持阴极气压稳定,满足燃料电池阴极供气需求。  相似文献   
27.
介绍了嫦娥二号卫星CCD立体相机的设计思想与结果、发射前检测与地面推扫成像试验.嫦娥二号卫星CCD立体相机仍采用与嫦娥一号相同的线阵推扫成像模式,但嫦娥二号卫星CCD立体相机的技术指标要求大幅度提高,主要表现为地元分辨率由嫦娥一号的120m提高为嫦娥二号在100km圆轨上优于7m与在100km/15km椭圆轨道近月弧段...  相似文献   
28.
新型座舱压力调节器动态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保证飞机在飞行时能够自动调节座舱压力并限制座舱压力变化速率,提供更舒适的压力环境,要对飞机的压力调节器进行研究、改进和创新。新型座舱压力调节器的原理被论述,对其动态特性进行了分析,建立了数学模型和压力微分方程,开发了各子系统的仿真模块,并通过实验进行了验证,为进行新型座舱压力调节器的开发提供了一定的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29.
3种温度标准下的舱外航天服手套的工效评价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航天员在进行舱外作业时会受到低温的影响,规划航天服手套的温度工效标准具有重要作用。以力量、疲劳、感知感觉和协调性为工效评价指标,在中指指尖皮肤表面温度为常温、15.6℃和10℃3种温度下试验研究了低温环境对手套作业工效的影响。试验发现:①中指指尖皮肤表面温度控制在15.6℃时,工效受到的影响还不明显。在设计手套时,应保证中指指尖皮肤表面温度控制在15.6℃以上;②中指指尖皮肤表面温度在10℃左右工效受到的影响较为明显,其中感知感觉指标受到的影响较大,然后依次为疲劳、力量和协调性。舱外航天服手套的温度标准对于液冷通风服的设计也具有实用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0.
板翅式热交换器的MATLAB仿真模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推导了空气-空气热交换器干态与湿态一致的参数集中法动态仿真模型,在MATLAB仿真环境下实现了这一模型,利用完成的模块进行了仿真计算的示例,该方法已经用于某些实际系统计算中,对于环控系统仿真研究具有很大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