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12篇
航空   96篇
航天技术   57篇
综合类   12篇
航天   4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介绍了NASA深空网所采用的伪码测距的基本原理,讨论了深空航天器应答机相干转发或再生所采用伪码序列的两种形式,对再生测距系统中的具体序列产生和相关、以及用中国剩余定理解算距离的实现方法和技术途径进行了分析,并计算分析了测距精度、捕获时间等系统关键指标,以对我国深空网的建设提供技术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2.
气动加热模拟试验加热系统控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测试研究了可控硅功率调节装置和石英灯加热器的动特性,提出了通过系统识别的方法研究石英灯加热器的静特性;在研究被控对象特性基础上找到了对任意一个石英灯加热器组成的被控对象进行非线性PID控制器的设计方法。这些方法提高了控制的质量,缩短了试验准备的周期,并进行准自适应控制,从而改善了气动加热模拟试验加热系统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43.
星载GPS观测数据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重点分析了星载GPS观测值模拟的原理、数学模型等,并用模拟软件模拟了CHAMP卫星的星载GPS观测值情况.结果表明,根据本文提供模拟方法所模拟的CHAMP星载GPS观测值,与实测值相比,无论是在大小还是观测噪声水平上都很接近,因此能满足不同层次人员对星载GPS模拟观测值的需要.  相似文献   
44.
基于高动态GPS接收机输出数据的卫星自主导航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减轻地面测控站的压力,研究了利用高动态GPS数据进行卫星自主导航的方法;给出了旋转地球坐标系下的报轨动力学模型,在N点位置误差最小二乘指标下,导出了一种计算卫星初始状态的迭代算法;用某型号接收机输出的位置数据,进行了报轨算法的检验,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5.
以重塑模拟月壤为介质,利用深空探测车车轮牵引特性实验台,研究了月面巡视探测器的刚性轮齿车轮与模拟月壤的交互作用,分析了车轮转速、轮上载荷等试验因素对车轮牵引通过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车轮转速较低时,挂钩牵引力随滑转率的增加而不断提高;当车轮转速较高时,存在着临界滑转率点.轮上载荷的增加有利于提高车轮的挂钩牵引力,但对挂钩牵引力系数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6.
空间环境中存在的大量粒子,其辐射效应,特别是单粒子效应,严重威胁着空间CMOS器件的可靠性。文章首先分析了几种典型的数字单粒子瞬态加固技术,并提出了一种适合接收数字波束形成ASIC的抗辐射加固电路结构。通过对标准ASIC设计流程进行改进,给出了抗辐射加固ASIC设计流程。基于该改进的ASIC设计流程,实现了接收DBF ASIC的研制。  相似文献   
47.
通过对铌钨合金性能的研究,得到了铌钨合金一次旋压最大减薄率,采用变厚度平板旋压毛坯,合理分布两次剪切旋压变形量和各点壁厚变薄率,控制旋压过程,应用仿真软件对翻边成形进行仿真,掌握了薄壁大尺寸铌钨合金喷管精密旋压及翻边成形技术.  相似文献   
48.
150 N气氧/煤油发动机涡流冷却技术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勇  巨乐  杨伟东  洪流 《火箭推进》2020,46(3):26-32
为探索百牛量级姿控发动机采用气氧/煤油涡流冷却推力室的可行性,开展了涡流冷却技术的试验验证工作。在理论分析和数值仿真的基础上,完成了150 N气氧/煤油涡流冷却推力室设计。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内旋流区域占燃烧室直径D_c的87.8%,燃烧化学反应发生在39%~81%R_c的环形区域。经热试考核,燃烧室点火可靠,工作稳定,燃烧效率达0.91;形成了有效的气膜冷却,壁面和头部热防护可靠,充分验证了内外双漩涡结构的存在。  相似文献   
49.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