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8篇
  免费   97篇
  国内免费   54篇
航空   256篇
航天技术   71篇
综合类   37篇
航天   21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31.
7月9日,高教研究室召开第二次会议,会议内容主要有三项:一、刘得一副院长向14名兼职研究人员颁发聘书。二、周瑞琏同志传达今年5月在长春召开的中国航空教育学会理事会会议精神。三、研究中国航空教育学会拟于今年10月在我院召开的“专科层次教育问题讨论会”的准备工作。关于长春会议,与会11所院校的高教人员共同感到,开展高教研究工作并非易事,只有使研究工作富有成效、让学校领导从中收到效益,从而取得学校领导的支持,才能把研究  相似文献   
32.
材料表面的二次电子发射会触发和维持空间高功率射频器件的共振雪崩放电现象,这种现象又被称为微放电效应。微放电效应是限制空间大功率微波部件应用的关键问题之一。从微放电作用的机理出发,首先介绍了两种微放电类型(单表面与双表面)的基本物理机理;然后总结了当前主流的微放电抑制方法并给出各自应用于空间大功率微波部件时的限制。针对空间大功率微波部件微放电抑制的特殊问题,综述了国内近5年来在表面处理法抑制微放电领域的研究成果并预测了微放电抑制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3.
从制备最主要的原材料入手,研究了TSTR树脂的合成,并对树脂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IR)以及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热重量分析法(TGA)等热分析,其中4-氰基苯酐的一步合成法已申请了国家专利。试验结果表明:该树脂的最高工作温度可达400℃,接近美国先进的PMR-Ⅱ-50 高温树脂的工作温度。  相似文献   
34.
空间辐射致冷器辐射耦合视因子的积分解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以镜面反射成像理论为基础,提出了一种空间辐射致冷器表面热耦合视因子的积分解法。推导了有关的数学模型,给出了计算机程序的框图和典型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35.
为验证空间光电跟踪系统与卫星平台耦合作用下的跟踪性能,提出空间光电跟踪系统全物理仿真试验方法。利用三轴气浮台模拟卫星零重力下的自由转动,在地面实现了非合作目标闭环跟踪控制和空间动力学特性的综合模拟。采用基于整星姿态动力学的重力干扰力矩辨识方法,消除转动部件重力干扰对试验的影响,实现对系统跟踪脱靶量的精确评估。试验结果表明,空间光电跟踪系统针对非合作目标的跟踪脱靶量优于0.006°(3σ),满足系统在轨应用需求。但在对高速目标跟踪过程中,跟踪脱靶量存在一定的相位滞后,控制方案需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36.
采用断口宏微观分析和金相组织分析等方法,对一起飞行不安全事件中发生中心毂断裂的主轮轮毂进行了失效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轮毂中心毂断裂是由起源于中心毂轴承杯安装面封严台阶附近腐蚀坑的腐蚀疲劳裂纹沿中心毂轴向和径向扩展引起的。腐蚀坑是制造商用强力安装轴承杯钢套组件造成中心毂轴承杯安装面外侧区域表面阳极化层缺失导致。现有超声无损检测工装难以检测出这种早期腐蚀疲劳裂纹。可在机轮小修时目视检查中心毂轴承封严台阶端面,如发现台阶端面局部区域外漆层脱落露出基底层,应对中心毂轴承杯安装面邻近封严台阶区域进行腐蚀检查。  相似文献   
37.
针对探测器在小天体表面的弹跳式运动特点,提出一种表面运动控制方法。首先基于简化的运动模型,计算出探测器进行弹跳式转移所需的初始速度;然后通过对轨道方程的线性化,基于线性时变系统的求解方程,采用脉冲控制对每次弹跳的运动轨迹进行修正,增加控制精度;并分析转移距离与弹跳次数的关系;最后,以小行星1620 Geographos作为目标小天体进行仿真分析,验证了控制算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可以应用于探测器在附着到小天体表面后的弹跳转移,也适用于弱引力环境下探测器的弹跳式探测。  相似文献   
38.
针对火星定点着陆任务大气进入段的轨迹规划问题,给出了一种基于hp Radau伪谱法的快速优化算法。综合考虑大气进入段的动力学约束、边值约束、以及着陆器的机动能力约束和安全性约束,结合hp Radau伪谱法的配点特性,将轨迹优化问题转换成一个大规模多约束参数优化问题,给出了大气进入段轨迹优化问题的求解框架;为了提高算法的计算效率,给出了参数优化过程中雅克比矩阵的解析表达式;并通过数学仿真对本文算法进行了数值验证,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39.
以高速风洞气动力测量为研究手段,开展了弹舱开启对飞翼布局飞机气动特性影响及其流动控制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对于飞翼布局飞机,弹舱开启主要影响飞机阻力特性,巡航状态下,弹舱开启后使得全机阻力增加60%~110%,Ma=0.8时全机升阻比降低34%.通过在弹舱前缘安装扰流片,对弹舱腔口剪切层施加流动控制,巡航状态下弹舱开启附加阻力最多降低20%,Ma=0.8时全机升阻比提高12.6%.  相似文献   
40.
为满足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的2.4m跨声速风洞流场品质改进的需要,有必要建立一个高效的风洞流场控制模型作为控制器设计的验证平台。由于难以建立精确的空气动力学模型,且2.4m 跨声速风洞长期运行积累了大量的试验运行数据的实际,数据建模成为建模方法的首选。在硬件上,建立了基于反射内存技术的流场控制仿真系统,以获取现场采集的数据。建模方法采用数据建模方式,主要是利用系统辨识理论,将整个系统看成是一个“黑箱”,利用现场采集的数据来确定系统的参数和输入输出间的映射关系。采用以非线性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Non-linear Auto-Regressive Moving Average Model with Exogenous Inputs,NARMAX)作为风洞系统的数据模型,应用互信息法、曲线拟合法和伪最近邻点法分别确定了模型中采样间隔、时间滞后以及阶次3个参数。对比了最小二乘线性回归、BP 神经网络以及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3种方法对模型的拟合效果,确立了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作为最终的拟合方法。为了提高仿真的精度,根据风洞运行的特点,将其整个过程划分为冲压、启动和调节3个阶段,分别建立了各个阶段的子模型。由于风洞系统是一个多输入多输出系统,并且延迟和阶次较大,采用了基于信息熵的数据压缩方法,实现了简化子模型规模的目的。最后,采用多模型融合的方法将各个阶段的子模型通过加权的方法来完成融合,从而构建起整个风洞系统的模型。稳定段总压和驻室静压分别通过所建模型得到,最后通过马赫数的计算公式得到试验段马赫数值。仿真结果表明:所建模型在运行包络线范围内的试验工况下,总压预测精度达到0.1%、马赫数预测精度基本达到0.001,达到了研究的目的。该项工作的开展较为系统地建立了暂冲式风洞的流场控制模型,建立的模型将为下一阶段基于现代控制理论的控制器设计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