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70篇 |
免费 | 103篇 |
国内免费 | 53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455篇 |
航天技术 | 132篇 |
综合类 | 57篇 |
航天 | 18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18篇 |
2022年 | 13篇 |
2021年 | 25篇 |
2020年 | 17篇 |
2019年 | 17篇 |
2018年 | 19篇 |
2017年 | 16篇 |
2016年 | 19篇 |
2015年 | 11篇 |
2014年 | 20篇 |
2013年 | 17篇 |
2012年 | 21篇 |
2011年 | 20篇 |
2010年 | 23篇 |
2009年 | 28篇 |
2008年 | 39篇 |
2007年 | 33篇 |
2006年 | 28篇 |
2005年 | 32篇 |
2004年 | 52篇 |
2003年 | 44篇 |
2002年 | 26篇 |
2001年 | 29篇 |
2000年 | 18篇 |
1999年 | 19篇 |
1998年 | 20篇 |
1997年 | 18篇 |
1996年 | 23篇 |
1995年 | 20篇 |
1994年 | 24篇 |
1993年 | 18篇 |
1992年 | 12篇 |
1991年 | 26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9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1.
弹性变形对柔性机翼气动特性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针对大展弦比全复合材料机翼的非线性静气弹响应行为,采用CFD/CSM(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omputational Structural Mechanics)弱耦合方法,使用三维N-S方程和结构力学方程以及动网格生成技术和压强插值技术,通过高精度的数值模拟,求解了大展弦比柔性机翼在结构几何非线性变形状态下的非线性静气弹响应问题.算例分别对典型的大展弦比复合材料前掠机翼和后掠机翼进行了求解,计算结果表明,与前掠翼相比,后掠翼的升力系数明显降低,升阻比降低,严重偏离了刚性机翼的设计点,在柔性机翼的气动设计中必须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512.
林洛希 《世界航空航天博览》2005,(7):58-61
洛克希德“闪电”飞机是二次大战开始时可供使用的最快的战斗机,它是当时大量生产中的最不寻常的单座战斗机之一。原代号为洛克希德22型,该机由H·L·赫巴德主持设计,1937年6月在获得军方的试制经费后,在经过1年的努力后,1架漂亮的原型机终于在1939年1月27日首飞成功。原型机不仅在6100米的高度飞出了664千米/时的好成绩, 相似文献
513.
辅助动力装置(APU)是起动主发动机,用作备用电源和为机载空调提供气源的装置.APU已成为日常飞行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件,它使双发延程飞行(ETOPS)的梦想变成了现实.十几年前,APU仅是一种应 相似文献
514.
通过对2米量级直升机旋翼的试验表明:天平测量原理正确、设计分理、刚度大、干扰小、静校准精度较高,其动态特性与整台直升机旋翼试验装置匹配良好,较好地满足了直升机旋翼试验要求。 相似文献
515.
为了研究主燃孔结构对RQL燃烧室燃烧中间组分及火焰结构特征的影响,在常温、常压及总油气比为0.032的状态下,保持掺混孔结构、主燃孔轴向位置和总面积不变,利用CH基和OH基自发辐射成像技术对采用三种不同结构主燃孔的RQL燃烧室燃烧中间组分进行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燃烧室工作状态不变的条件下,主燃孔结构的改变不会影响火焰的初始扩张角度。OH*和CH*反应了不同的油气比区域,且OH*的起始边界和截止边界较CH*滞后约4~8mm。同时结合两者的分布特征、面积及其标准差可以从宏观上反应出燃烧室的油气比变化历程、气流快速混合效果及化学反应剧烈程度。采用三种主燃孔结构均实现了富油-淬熄-贫油的燃烧过程,但主燃孔结构及单孔射流动量对燃烧室内气流混合和油气分布具有很大的影响。主燃孔采用交错排列及增大部分单孔射流动量,能有效地促进燃烧室内气流的快速混合,并在快速混合的同时伴随着强烈的化学反应过程。采用主燃孔相对排列时,减小单孔面积同时增加孔数虽然略微提高了气流的混合效果,但会造成全局化学反应强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516.
517.
含气穴效应的起落架落震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某无人机前起落架在落震试验中地面载荷上升阶段出现的异常波动现象,通过对落震试
验结果中缓冲器压缩状态和地面载荷关系的分析,判断该现象是由于缓冲器主油孔较小,主
油腔中的气泡不能顺利转移到空气腔导致。建立了包含缓冲器主油腔气穴效应的起落架落震动
力学模型,采用数值分析方法求解了该模型的动力学特性,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符合较好。
通过震荡方法排除缓冲器主油腔中气穴后,落震试验得出的试验结果和不包含气穴效应的模
型计算结果符合。落震试验对比表明:缓冲器轴向载荷波动现象由气穴效应引起;通过消除
气穴方法后,起落架地面垂向载荷峰值下降0.3 kN,起落架系统缓冲效率提高2%。 相似文献
518.
519.
520.
引射混合器内流场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算了以波瓣为主喷管的三维引射掺混流场;分析了包括复杂型面和引射二次流在内的边界条件处理;再现了流向涡的产生,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作了对比分析,吻合程度较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