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27篇
航空   155篇
航天技术   30篇
综合类   29篇
航天   9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1.
中国极轨气象卫星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2年5月15日,中国长征-4B火箭成功把风云-1D气象卫星送入太阳同步轨道。与目前仍在太空运行的风云-1C卫星相比,重950kg的风云-1D卫星在技术状态上做了部分改进,提高了卫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发射当天,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乌鲁木齐地面站就接收到传回的第1幅高分辨率  相似文献   
212.
新近有报告提出ISAR图像重构的新方法——距离瞬时多普勒(RID)算法,它是众所周知的距离多普勒(RD)算法的扩展算法。RID采用联合时频变换(JTFT)技术来代替经典的多普勒谱分析方法。本文旨在从解析和数值分析的角度来证明使用RID技术可成功获得转动(俯仰、横滚、偏流)目标的ISAR图像。我们特别分析了RID和RD技术在对直线运动的振荡目标成像时的性能。  相似文献   
213.
等温淬火球墨铸铁(ADI)生产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铸造、热处理工艺两个方面探索了等温淬火球墨铸铁的生产工艺,分析了原料化学成分的选择,及铸造工艺中的熔炼、球化和孕育处理、浇注温度对制取球墨铸铁的影响;在获得基体组织合理的球墨铸铁的前提下,重点分析了热处理工艺中的奥氏体化温度、等温淬火温度和时间对ADI组织及性能的影响,通过实验及分析,确定了制取理想ADI的最佳热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214.
以民航东北空管局雷达导航总站的综合信息管理为背景,介绍了一种计算机网络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阐明了系统网络拓扑结构、网络开发环境、系统功能及系统特点,为民航空管导航系统综合信息的正规化、科学化管理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215.
简述了模糊可靠性理论、有关定义并探讨了该理论在结构强度设计中的应用方法,最后以航天器复合材料舱段结构为例,把蒙特卡罗法和模糊可靠性理论结合起来,进行模糊随机可靠性分析和计算。  相似文献   
216.
针对目前渗硼存在温度高、脆性大等一系列问题,对45钢进行气体低温氮硼共渗得到复合渗层,并对渗层进行金相组织观察、显微硬度测试,探讨了渗层的形成过程及渗剂中催渗剂尿素的作用。结果表明,通过合理的共渗工艺可以实现在软氮化的温度即540℃~660℃下强制渗硼,获得平均厚度为100μm较为平整的复合渗层,该渗层具有较高的硬度,最高可达995.6HV。  相似文献   
217.
讨论了传统的双MOSFET正向变换器在高频工作时存在的问题。介绍了一种无复位二极管的新型电路和变压器结构。最后给出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218.
从气动热载荷的来源出发,介绍了基于流动控制、光辐射操控、原子重组、电子耗散等物理机制的新型热防护机制的原理和进展.分别从环境和材料两方面实现对流热、化学热和辐射热的主动调控,进一步分析了高超声速飞行器新型热防护机制发展的特点和不足,对该领域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19.
220.
针对航天器在轨服务任务的地面零重力模拟需求,研究基于工业机器人的零重力运动模拟技术。建立基于BP神经网络的受力感知预测模型,该模型采用机器人末端姿态、加速度、角速度和角加速度作为输入层参数,采用机器人末端六维力传感器数据作为输出层参数,实现了对机器人末端负载的高精度动态受力感知。设计正交试验方法确定机器人的运动路径点进行样本数据采集,实现了受力感知预测模型对机器人全工作空间的覆盖。进一步,基于对机器人末端负载的受力感知数据,应用动力学理论计算负载在失重状态下的运动速度,并控制机器人执行相应的运动,实现了对机器人末端负载的零重力运动模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