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994篇
  免费   18464篇
  国内免费   12099篇
航空   79973篇
航天技术   17923篇
综合类   12511篇
航天   33150篇
  2024年   1094篇
  2023年   4510篇
  2022年   4740篇
  2021年   4402篇
  2020年   5328篇
  2019年   5796篇
  2018年   5501篇
  2017年   4117篇
  2016年   4708篇
  2015年   4428篇
  2014年   5866篇
  2013年   5587篇
  2012年   6413篇
  2011年   7216篇
  2010年   7041篇
  2009年   7110篇
  2008年   6661篇
  2007年   6076篇
  2006年   5694篇
  2005年   4721篇
  2004年   4241篇
  2003年   4034篇
  2002年   3377篇
  2001年   3161篇
  2000年   2584篇
  1999年   2215篇
  1998年   1473篇
  1997年   1377篇
  1996年   1383篇
  1995年   1394篇
  1994年   1481篇
  1993年   971篇
  1992年   958篇
  1991年   930篇
  1990年   809篇
  1989年   1030篇
  1988年   840篇
  1987年   781篇
  1986年   474篇
  1985年   571篇
  1984年   478篇
  1983年   511篇
  1982年   393篇
  1981年   453篇
  1980年   215篇
  1979年   151篇
  1978年   80篇
  1977年   47篇
  1976年   24篇
  1975年   3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91.
对GPS信号的干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PS能在全球范围内提供精确的位置、速度和时间信息 ,在军事领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GPS信号的干扰已成为当务之急。针对GPS信号的特性及未来GPS接收机将拥有的多种抗干扰措施 ,提出了对GPS接收机干扰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92.
提出了RS系统码的一种变换域译码的算法,该算法不用求错误位置多项式的根和错误值,运算结构规则:用Grbner基理论分析证明了关键方程的解是在相似文献   
293.
294.
介绍了一次电池壳体整体塑压工艺的实施过程、材料性能的选择,系统地论述了一次电池壳体采用整体塑压工艺的可行性。根据产品零件设计的要求,在满足塑料件成型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局部地改变了零件的结构形状,并合理地设计模具结构,经注塑工艺试验,表明一次电池壳体整体塑压工艺达到了产品设计要求,缩短了生产周期,增加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95.
296.
论贾谊的教育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谊是我国古代比较系统地提出教育思想的人之一。他的教学内容以儒家礼教为中心,以道德教育为目标,从而建构了他的教育思想的基本框架。他首倡胎教,他总结的一些经验和理论与现代的胎教思想不谋而合。他强调环境对教育的重大影响,认为良好的环境有利于提高品德,增长学识。在教与学这个矛盾中,他强调教师的积极主导作用,并明确指出了教师的职责和任务。  相似文献   
297.
本文介绍了工业环境对产品数据交换的需求、交换的方法,以及国际上主要的数据交换标准IGES和STEP。  相似文献   
298.
HB6539—91规定的具有密封、快卸之功能的轻型密封快卸锁,适用于工作环境为—40~80℃的飞机机舱口盖。经多项试验和初步随机应用证明,使用该产品不仅能提高飞机电子等设备的工作可靠性和寿命,还能改进飞机的维护性能。  相似文献   
299.
历代注《诗》家层出不穷 ,《诗》之注本也浩如烟海。董仲舒的“诗无达诂” ,刘向“诗无通故” ,影响久远。后代注家各执门户之见 ,各抱宗派情绪。文章选取有代表性的几家注本 ,排列对勘 ,结合实际 ,对《诗》中的二十六个“”字进行了考察研究 ,试图辨析 ,以管窥一斑。  相似文献   
300.
40年后,太阳能光板可能像今天的电视天线一样,成为人们所熟悉的城市奇观.要建设一个环境更为稳定的未来,显然需要对这种未来提出某种设想.如果社会不以矿物燃料为能源,那么何种能源能够取而代之?如果今后不能再毁林种粮,增加的人口又靠什么养活?如果用完即丢的习性不可避免地导致环境污染和资源枯竭,又怎样才能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总而言之,如果现行的道路明显地走不通,那么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远景规划来指引我们的行动,走向一个能持久的全球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