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1856篇 |
免费 | 29702篇 |
国内免费 | 9281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84973篇 |
航天技术 | 18436篇 |
综合类 | 13058篇 |
航天 | 3437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523篇 |
2024年 | 3444篇 |
2023年 | 5044篇 |
2022年 | 5936篇 |
2021年 | 4973篇 |
2020年 | 6489篇 |
2019年 | 5861篇 |
2018年 | 5651篇 |
2017年 | 4324篇 |
2016年 | 4783篇 |
2015年 | 4547篇 |
2014年 | 5894篇 |
2013年 | 5659篇 |
2012年 | 6487篇 |
2011年 | 7217篇 |
2010年 | 7043篇 |
2009年 | 7137篇 |
2008年 | 6646篇 |
2007年 | 6093篇 |
2006年 | 5686篇 |
2005年 | 4723篇 |
2004年 | 4244篇 |
2003年 | 4035篇 |
2002年 | 3377篇 |
2001年 | 3145篇 |
2000年 | 2605篇 |
1999年 | 2230篇 |
1998年 | 1486篇 |
1997年 | 1393篇 |
1996年 | 1388篇 |
1995年 | 1409篇 |
1994年 | 1488篇 |
1993年 | 986篇 |
1992年 | 972篇 |
1991年 | 941篇 |
1990年 | 824篇 |
1989年 | 1011篇 |
1988年 | 841篇 |
1987年 | 782篇 |
1986年 | 474篇 |
1985年 | 573篇 |
1984年 | 478篇 |
1983年 | 512篇 |
1982年 | 397篇 |
1981年 | 454篇 |
1980年 | 220篇 |
1979年 | 151篇 |
1978年 | 80篇 |
1977年 | 47篇 |
1975年 | 3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针对航天器舱段对接通常采用的手工操作方式效率低、精度差和可靠性难以保证的问题,研发了一种基于多传感器测量的舱段自动对接装置,其中舱体位姿的测量和调整是保证对接质量和效率的关键因素。提出了一种基于激光轮廓传感器和CCD图像传感器等多传感器协同测量的舱段六自由度位姿估计和调整方法。首先,采用激光轮廓传感器对舱体进行扫描,获取位姿三维点云信息,并采用改进的最小二乘法对被测舱段位姿进行求解;然后,通过CCD图像传感器获取舱段对接孔位置,通过圆拟合计算角度偏差,求解和拟合的结果将反馈至控制系统进行调姿和对接。采用Gocator 2350激光轮廓传感器及大恒MER-1810-21U3C工业相机进行舱体测量和对接实验,结果表明,舱体位姿调整精度和效率均达到对接要求。该方法结合了激光轮廓传感器的可靠性和机器视觉的灵活性,有效提高了自动对接系统的效率、稳定性和一致性,足以满足未来军用以及民用的需求。 相似文献
912.
913.
基于反馈线性化和变结构控制的飞行器姿态控制系统设计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大姿态角的情况下,飞行器姿态运动的非线性因素和耦合因素不容忽略,使得传统的基于小扰动假设的近似线性化处理方法面临难以克服的困难。本文首先运用反馈线性化方法,将飞行器姿态通道线性化解耦成三个单输入单输出系统,然后运用分散滑动模态变结构控制理论对每个通道分别设计变结构控制器,以期使系统获得对参数摄动和外部扰动的鲁棒性。理论研究和数值仿真表明,所设计的控制系统可以适用于飞行器大姿态角飞行的情况,并对系统参数摄动和外部扰动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914.
针对传统液漏传感器检测精度低、空间分辨率小以及不能实时监测多点位液漏等问题,利用LabVIEW设计了一个基于光纤传感器的液漏监测系统。整个系统包括传感器和上位机两个部分。其中,光纤带式传感器负责采集漏水点的信号,其传感功能的实现基于侧向耦合效应。LabVIEW上位机负责实时监测多点位液漏状态,实现了采集数据的处理、存储和显示功能。上位机和传感器之间采用USB接口通信。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对8 m区域范围内,160个点位的漏水状态实时精确定位及报警,漏检率≤10 %,位置精度介于±25 mm,较传统液漏传感系统,其空间分辨率提升了10 %。对于当前设备存在的漏检和误报的问题,给出了误差分析及改进思路。通过LabVIEW实时显示多点位漏水状态,能够提高工作效率,适用于对漏水监测有较高要求的场合。 相似文献
915.
针对于星-箭连接动态界面力无法通过力传感器直接测量,且典型时域动载反演方法难以准确计算界面力的时域变化等难点,提出了基于长短时记忆(LSTM)神经网络的星-箭界面力深度学习反演方法。首先通过卫星地面测试试验得到数据依据,以卫星主体结构的加速度测量数据为输入层,以星-箭界面力测量数据为输出层,利用LSTM神经网络建立输入和输出间的反演映射关系模型,实现卫星在发射过程中较高精度的界面力反演。进而,设计并开展了某典型卫星结构的正弦扫频和随机振动实验,测试LSTM界面力反演方法的可行性。结果分析可知,所提出的基于LSTM深度学习反演方法能够精确地获得动态界面力时程数据,两项性能指标均优于目前典型的载荷反演方法。 相似文献
916.
地球同步轨道区域充满能量高达MeV的高能电子,其对航天器威胁极大.电子微分通量预报有助于及时有效地预警高能电子事件,降低高能电子对航天器造成的危害.本文以此为背景提出了一种基于经验正交函数(EOF)方法的地球同步轨道相对论电子微分通量预报模型.该模型利用太阳风参数及地磁指数拟合后一天的电子通量EOF系数,结合EOF基函数给出后一天中大于2MeV电子微分通量预报.对2003年1月至2006年6月的样本测试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重构出电子微分通量的真实变化,给出较好的5min微分通量预报,其平均预报效率达到67%左右. 相似文献
917.
细化元素对Al-5.0Cu-0.8Mn合金二次枝晶间距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冷却速度和钛、硼、钒、锆对Al-5.0Cu-0.8Mn合金晶粒尺寸和二次枝晶间距的影响。提高冷却速度减小了二次枝晶间距,在相同冷却条件下,加入钛、硼、钒、锆等细化元素后,由于其对枝晶生长的抑制作用,缩小了液固界面前沿的溶质富集区,明显地细化晶粒尺寸和二次枝晶间距;而且,降低了合金的二次枝品间距对冷却速度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918.
针对预警卫星系统所具有的建模不确定性与干扰不确定性,为了实现凝视相机对战术弹道导弹的快速、高精度自动跟踪指向控制,设计了具有鲁棒稳定性的星体姿态与相机跟踪指向的复合控制系统.先利用拉格朗日法建立了预警卫星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在研究凝视相机对战术弹道导弹跟踪规律的基础上,运用H∞回路成形理论设计了星体姿态和相机跟踪指向的复... 相似文献
919.
采用挂滴方法,实验研究多组分单液滴的着火和燃烧特性,考察激光和热丝两种点火方式对液滴燃烧速率、火焰形貌及着火延迟时间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热丝点火时间增加,燃烧速率因液滴周围自然对流增强而加快.常重力下液滴火焰为包覆型火焰,火焰高度与液滴初始直径之比的最大值约为18.当t/tb>0.4时,尚处于热丝加热阶段的火焰高度比没有热丝加热的高约5D0,比激光关闭后的火焰高度高5~10D0.与热丝点火相比,激光点火响应迅速,对液滴附近气体干扰小,是地面上比较理想的点火方式.固定激光脉冲时间,随着激光强度的增加,单液滴的着火延迟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920.
为了研究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在俯仰/滚转两自由度耦合运动下的动稳定性问题,基于气动/运动耦合数值模拟方法并结合理论分析,针对一种类似SR-72构型的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开展了进气道通流状态下强迫俯仰/自由滚转耦合运动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强迫俯仰/自由滚转耦合运动下,滚转通道的动力学方程可以简化为有阻尼的Mathieu方程形式,并且可以求得稳定性边界。理论分析表明:滚转通道的动稳定性与俯仰振荡角频率相关,在飞行器滚转振荡固有角频率附近存在2个临界角频率,当俯仰振荡角频率位于2个临界角频率之间时,滚转通道是动不稳定的。在俯仰振荡振幅较小时,数值模拟结果与理论符合较好,但实际的临界角频率与理论分析求解的值有一定偏差;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随着俯仰振荡振幅增大,导致滚转发散的角频率范围变得更宽,且向更高频率偏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