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航空   17篇
航天技术   2篇
综合类   29篇
航天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整体冲破式复合材料薄膜盖的设计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复合材料层合板为基本材料设计了一种结构新颖的整体冲破式复合材料薄膜盖,薄膜盖在导弹引擎产生的气流冲击下整体飞出,提高了导弹的发射效率。通过对薄弱区形式的设计分析以及基本材料的力学性能试验,确定了薄弱区结构形式;通过薄膜盖整体、局部应力分析结合相应的强度理论,确定了带薄弱区薄膜盖的设计方案;然后制作了一批实物并进行了薄膜盖冲破实验,结果表明结构设计合理,理论预测方法准确。该文所建立的方法和研究结果为这类箱盖的设计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2.
为了研究纤维混杂对三维机织复合材料低速冲击性能的影响,本文基于同一种浅交弯联三维机织结构制备成型了全碳纤维(T700)和玻璃/碳纤维(E-glass/T700)纬向混杂两种不同的复合材料。以上述两种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进行低速冲击实验,试验时设定冲击能量分别为10、23和40 J。结果表明:在不超过40 J的冲击能量下,两种复合材料均未被冲破;在三种冲击能量下,混杂材料的峰值力均小于全碳材料,其吸收能量、最大位移均大于全碳材料。在10和23 J的冲击能量下,混杂材料的损伤程度小于全碳材料;但当冲击能量达到40 J时,混杂材料的损伤程度大于全碳材料。  相似文献   
43.
A high cycle fatigue reliability analysis approach to helicopter rotor hub is proposed under working load spectrum. Automatic calculation for the approach is implemented through writing the calculating programs. In the system, the modification of geometric model of rotor hub is controlled by several parameters, and finite element method and S-N curve method are then employed to solve the fatigue life by automatically assigned parameters. A database between assigned parameters and fatigue life is obtained via Latin Hypercube Sampling (LHS) on toler- ance zone of rotor hub. Different data-fitting technologies are used and compared to determine a highest-precision approximation for this database. The parameters are assumed to he independent of each other and follow normal distributions. Fatigue reliability is then computed by the Monte Carlo (MC) method and the mean-value first order second moment (MFOSM) method. Results show that the approach has high efficiency and precision, and is suit- able for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相似文献   
44.
正复合材料机械连接由于其成本低、不易破坏、维修方便等优点,而被广泛地用于航空工业中,在飞机结构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近年来对于复合材料机械连接的研究比较多,但鲜见有关环境对复合材料机械连接强度的影响分析报道。由于飞机在飞行时所处的气流环境复杂,复合材料机械连接接头往往会处在不同温湿环境下工作,因此对于温湿度对复合材料机械连接接头强度的影响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45.
复合材料 ENF 试件裂纹扩展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复合材料端部缺口弯曲(ENF)试件裂纹扩展过程进行了理论分析,研究了界面参数变化对载荷-位移曲线的影响。首先在梁微段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双线性Cohesive本构模型模拟了界面损伤。本文模型中考虑了轴力的影响,根据界面损伤程度对模型进行了分段,并分别获得了各段通解。以裂纹长度以及黏聚区范围为变量分析了ENF试件裂纹扩展过程,求解获得了载荷-位移曲线。通过与已有理论模型结果对比,验证了本文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且本文理论考虑了弹性段后非线性的存在。分析了界面参数与黏聚区长度的关系,为界面参数的选取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46.
对复合材料端部缺口弯曲(ENF)试件裂纹扩展过程进行了理论分析,研究了界面参数变化对载荷-位移曲线的影响。首先在梁微段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双线性Cohesive本构模型模拟了界面损伤。本文模型中考虑了轴力的影响,根据界面损伤程度对模型进行了分段,并分别获得了各段通解。以裂纹长度以及黏聚区范围为变量分析了ENF试件裂纹扩展过程,求解获得了载荷-位移曲线。通过与已有理论模型结果对比,验证了本文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且本文理论考虑了弹性段后非线性的存在。分析了界面参数与黏聚区长度的关系,为界面参数的选取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47.
三维机织复合材料的力学模型与实验验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对三维机织复合材料的细观几何结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采用椭圆形纤维束截面假设,详细研究了经纱纤维束在织物表面与内部的不同。建立了一种新的三维机织复合材料力学分析模型,并对其弹性常数进行了预测。研究了三维机织物的复合成型工艺,制作了实验件并进行了性能实验。通过实验值和理论预测值的对比,表明了力学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48.
建立超声提取-高效阴离子交换-脉冲安培检测(HPAE-PAD)同时分离并测定蜂蜜柚子茶中可溶性糖的分析方法.采用METROSEP CARB 1(150mm×4.0mm)分离柱,对分离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淋洗液为5.0mmol/L的NaOH溶液,流速为1.0mL/min.蔗糖、葡萄糖、果糖的检出限分别为0.2,0.1,1.0μg/mL.混合标准溶液连续6次进样,峰高相对标准偏差为1.56%3.40%,回收率为86.80%98.80%.该方法样品前处理简单,灵敏度高,为蜂蜜柚子茶的质量检测提供了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9.
针对提出的导弹发射箱盖发射时无抛出碎块的新要求,对具有系留结构的顶破式复合材料易碎盖的承压和顶破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和数值预测。分别建立了易碎盖的静态承压有限元模型和顶破动力学有限元模型。在顶破动力学有限元模型中,基于Von-Mises失效准则编写了VUMAT子程序,使用膜单元和单元删除方法分别对系留功能和薄弱区的损伤演化进行了模拟。与试验结果相比较,有限元模型计算的最大变形和顶破力的误差分别为2.74%和7.49%,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有效性。基于有限元模型,分析了相关结构参数的变化对易碎盖最大变形和顶破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最大变形随易碎盖厚度的增加呈线性下降趋势,而顶破力随易碎盖厚度和弧向薄弱区宽度的增加,分别呈线性和非线性上升趋势。在试验和数值分析结果中,系留结构对分瓣盖体均有良好的系留功能。该文所进行的研究为无抛出碎块复合材料易碎盖的设计与分析提供了可行的方向。  相似文献   
50.
夹芯复合材料在受到弯曲、剪切和冲击等载荷作用下易发生脱层损伤。脱层损伤程度与Ⅰ、Ⅱ型断裂韧性密切相关。起圈织物由于在其厚度方向引入环状纤维束,增强了与芯层的结合能力,使其在抗分层方面性能优良。本文主要研究起圈织物泡沫夹芯复合材料的Ⅰ/Ⅱ型界面断裂韧性。根据试验标准分别制作了平纹织物泡沫夹芯复合材料和起圈织物泡沫夹芯复合材料。采用双悬臂梁试验(Double cantilever beam, DCB)和末端缺口挠曲试验(End notch flexure, ENF)对上述试验件的增韧机理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环状纤维束的引入大大提高了界面性能。起圈结构相较于平纹结构的Ⅰ型断裂韧性GⅠC提高了434%,Ⅱ型断裂韧性GⅡC提高了400%。通过建立有限元模型,采用内聚力模型来描述裂纹的扩展,数值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