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6篇
航空   132篇
航天技术   9篇
综合类   28篇
航天   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71.
针对航空发动机排气温度高精度测试的需求,采用流热耦合的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某型屏蔽式热电偶在马赫数为0.2、0.3、0.4、0.5、0.6五种工况下的速度误差、导热误差、辐射误差的大小和变化趋势,以及偶丝长径比、屏蔽罩进出口面积比对屏蔽式热电偶稳态误差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马赫数小于0.3工况下,辐射误差占总误差的比例最高;而在马赫数为0.6工况下,导热误差成为影响测温精度的最主要因素;合理地增加偶丝长径比能显著地降低导热误差,减小进出口面积比值会使速度误差增大辐射误差减少;因此,存在最佳的进出口面积比使得总稳态误差最小。最后选取了偶丝长径比为12,屏蔽罩进出口面积比为6对原屏蔽式热电偶进行了改型设计,使该屏蔽式热电偶的总稳态误差降低50%以上。   相似文献   
172.
采用大涡模拟方法对紧凑式强预冷换热器叉排管束的对流换热问题进行了研究,并运用动力模态分解(DMD)方法对流场的拟序结构及换热统计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计算工况内(Re≤6 000),前排管束的流动结构为有规律的剪切层运动和尾涡脱落。后排管束的流动结构为无规律的小尺度旋涡结构,同时其流场表现出无序性;前排管表面瞬时努塞尔数具有较为固定的波动频率,而后排管壁由于受到前排圆管脱落旋涡的无规律撞击,其管壁瞬时Nu无固定波动频率;在Re=2 600的工况下,管束内的熵产主要来源于换热而非耗散,主要流动结构对耗散熵产和换热熵产的贡献在管壁边界层和自由剪切层位置,其对前排管的熵产有较大贡献,而对后排管熵产的贡献较小。   相似文献   
173.
高超声速强预冷航空发动机技术是1项具有巨大潜在技术优势的革命性动力技术,已成为高超声速动力的研究热点。 调研了国外具有代表性的强预冷发动机技术发展脉络及现状,并对不同发动机方案的典型技术特征进行了分析与总结;详细介绍 了中国在强预冷航空发动机热力循环设计分析、紧凑强预冷器设计制造和试验、超临界氦叶轮机设计、宽域进排气系统优化设计 及高效燃烧等技术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国内外已有研究表明:高超声速强预冷航空发动机原理先进、综合性能优异,多项核心 技术已取得重大突破,无“卡脖子”难题;中国可进一步开展强预冷航空发动机核心系统和整机集成验证,提升强预冷航空发动机 技术成熟度,为水平起降重复使用高超声速飞行器研制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74.
电离层数字测高仪被动接收观测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CADI(Canadian Advanced Digital Ionosonde)电离层数字测高仪平台,实现了新的电离层数字测高仪被动接收观测模式.利用新开发的观测模式,在观测台站开展了一系列实验观测研究,经过信号处理和信息提取,获得了电离层特征参量f0F2回归方程,高频信道背景噪声分布,电离层D层对电波的吸收等电离层探测信息.实验观测结果表明,所获取的f0F2与主动探测结果相关性在0.84以上,高频信道背景噪声分布以及电离层D层吸收状况与电离层实际分析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175.
环境应力筛选及工程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应力筛选在武器装备研制中应用广泛,是保证产品质量的有效措施.在工程实际应用中,由于对标准理解的偏差,还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如缺少环境应力筛选大纲、产品筛选大纲剪裁不规范、过程管理有待加强等,限制了筛选的应用效果,建议以MIL-HDBK-2164A为蓝本,结合工程实际,修订现有筛选标准GJB1032.  相似文献   
176.
航天产品可靠性增长试验指南应用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航天产品可靠性增长试验指南>是航天产品开展可靠性试验的重要依据,应用广泛,文中讨论了该指南在产品状态控制、试验方案设计、故障处理等方面的实际应用问题,建议应用实施时加强剪裁,明确技术要求,以保证试验的质量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7.
航天运载器力学环境工程技术发展回顾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近50年来,航天科技工作者对运载器发射飞行过程中的力学环境的认识逐步深入,带动了相关基础理论、预示方法、分析工具、试验技术和试验设备的不断发展。随着航天技术的快速发展,对运载器等的设计要求越来越高,火箭经受的力学环境也越来越恶劣,火箭力学环境预示与试验技术研究的迫切性日益突出。文章综合分析了力学环境预示与试验技术领域的研究发展状况,重点总结了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50年来为解决航天工程中的诸多力学环境问题所做的具体工作。最后,结合新时期航天项目的工程需求,提出了今后在航天运载器力学环境预示与试验技术研究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8.
以隔热瓦、氯化锂相变复合材料、硝酸锂定形相变复合材料和季戊四醇定形相变复合材料为原料制备了隔热-相变复合热防护构件及其纯隔热对比样,采用快速升温单侧加热装置测试了其在1 200℃下的长时热防护性能.结果表明,相同加热时间7 650 s,复合热防护构件及纯隔热对比样的背温分别为222.3、644.0℃,复合热防护构件的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