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7篇
航空   86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某型加力涡扇发动机变几何扩稳优化模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基于级特性和级叠积模型,发展了涡扇发动机风扇压气机导叶、静叶调节扩大发动机稳定裕度的计算模型,并将其与某型加力涡扇发动机共同工作计算模型相结合,建立了低函道比加力涡扇发动机风扇和压气机变几何调节扩稳的模拟方法及相应的计算模拟程序,并对发动机变几何的调节方案进行了初步的优化分析,结果表明合理的发动机变几何调节可使发动机性能和稳定裕度获得最佳匹配。   相似文献   
32.
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涡轮过渡流道一体化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侯朝山  吴虎  唐晓毅  刘昭威 《推进技术》2015,36(11):1656-1661
为了提高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气动性能,降低其燃油消耗与污染物排放,同时考虑成本与重量因素,针对其高、低压涡轮之间的过渡流道,提出了一体化概念,即新设计的支板代替原型整流支板与低压涡轮第一级导叶,使其也能够为下游转子提供合适的进气条件。对一算例开展了设计工作,并通过数值模拟进行了流场分析,结果表明带一体化支板涡轮过渡流道与原型涡轮过渡流道出口马赫数与切向速度吻合很好,验证了一体化设计的有效性。带一体化支板的过渡流道设计点工况总压损失为4.3%,较原型流道总压损失略有增大(原型流道总压损失4.1%),但带一体化支板的过渡流道更能适应非设计点工况,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33.
周向总压畸变进气下叶片前掠对转子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跨声速压气机NASA转子11为原型进行前掠改进,对得到的前掠转子与原型转子内流场进行了定常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设计转速下前掠转子的性能有所提高,尤其是近失速流量有明显的降低.在周向总压畸变进气条件下,对转子11和前掠转子进行了非定常数值模拟,两者的性能较均匀进气条件下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但前掠转子的近失速流量仍明显低于转子11,这是因为转子11叶尖区域处气流较前掠转子更易堵塞.   相似文献   
34.
吴虎  黄健  高双林 《推进技术》2006,27(1):40-43
基于轴流压气机叶片排实验特性,应用畸变传递的矩阵分析模型,对带有进口导流叶片排的轴流压气机级容总压畸变特性进行了详细分析,初步建立了进口导流叶片排对总压畸变及其沿轴流压气机叶片排衰减特性影响规律。计算结果表明,与无导流叶片排相比,带有进口导流叶片排的轴流压气机级具有更强的总压畸变、总温畸变和静压畸变衰减能力,有利于提高轴流压气机稳定工作范围。  相似文献   
35.
跨声速轴流压气机叶片周向弯曲的数值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晓东  吴虎  黄健  马聪慧 《航空动力学报》2008,23(10):1908-1912
采用优化软件ISIGHT作为平台,集成了三维粘性流计算软件NUMECA和轴流压气机叶片造型程序,建立了一套叶轮机械气动性能优化系统.针对跨声速轴流压气机动叶和静叶的周向弯曲进行了优化.结果在整条特性线上,该级压气机的效率和压比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充分验证了该叶轮机械气动性能优化系统的可靠性.同时表明转子的尖部反弯可以有效地减小叶尖间隙的横向流动.   相似文献   
36.
基于CFD/CSD技术的压气机叶片流固耦合及颤振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叶片故障的原因颤振问题,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计算结构力学(CFD/CSD)耦合算法,研究了压气机典型叶片的流固耦合(FSI)问题及颤振特性.使用有限体积法求解非定常三维Navier-Stokes方程和有限元法求解三维结构体模型,在两个求解器间由载荷转换、网格变形传递和同步化方法完成数据交换及求解.以高性能风扇NAS...  相似文献   
37.
通过集总参数分析,发现确定了反方法的定解条件——总切向力与出口气流角的关系。进而表明在多数情况下,反方法有两个物理解存在,而最终收敛到哪个解由渗透边界条件与定解条件的相容性决定。为了保证基于渗透边界条件的反方法收敛到期望解,文中基于质量流量强加的概念提出了一种处理措施,并通过例子验证了该措施的有效性。最后利用所发展的准三维反方法对跨声速压气机叶栅进行改型设计,效率增加了1.4%,展现了反方法在控制轴向载荷分布方面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38.
吴虎  陈辅群 《航空动力学报》1992,7(1):14-16,100
对于湍流型进气畸变压力场,文献[1]提出了一种随机涡模拟方法。将非定常N-S方程与统计学理论相结合,将随机涡尺寸与畸变指数峰值相关联。对此,作者在文献[2]中作了详细的推导、分析和预测,发现在原模型的应用中,存在着两个明显困难:合理确定瞬时畸变分布;迅速和准确确定涡核半径a。实验和模拟结果表明畸变分布介于正态分布与Weibull分布之间变化。   相似文献   
39.
贾海军  吴虎 《航空动力学报》2009,24(10):2326-2332
应用Steger-Warming通量分裂技术,将守恒型方程中的流通向量分裂成两部分,应用NND(non-oscillatory,containing no free parameters and dissipative)格式对无黏项进行数值离散,黏性项采用中心差分格式,采用LU-SGS(lower-upper symmetric Gauss-Seidel)隐式推进迭代建立了跨声速轴流压气机性能及内流场三维Navier-Stokes方程的高分辨率和高效率的数值方法.数值模拟给出NASA rotor 37和NASArotor 67性能及内流场流动结构.并进一步基于混合平面法建立了多级轴流压气机性能计算模型,详细分析了某一级跨声速轴流压气机性能和内流特性,计算与实验结果比较表明了本模型与方法是可行的和可靠的.   相似文献   
40.
某型燃气轮机涡轮过渡段流场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某型燃气轮机涡轮过渡流道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了与实验结果比较吻合的计算结果。结果表明:过渡段内流动为亚声速流动,沿流道有较大的逆压梯度,整流支板的作用类似于扩压叶栅。该方法与结果为此类过渡流道的设计提供了参考,并为以后的进一步改进和优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