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06篇 |
免费 | 150篇 |
国内免费 | 120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1273篇 |
航天技术 | 278篇 |
综合类 | 424篇 |
航天 | 70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21篇 |
2022年 | 34篇 |
2021年 | 23篇 |
2020年 | 35篇 |
2019年 | 30篇 |
2018年 | 27篇 |
2017年 | 21篇 |
2016年 | 36篇 |
2015年 | 76篇 |
2014年 | 309篇 |
2013年 | 57篇 |
2012年 | 92篇 |
2011年 | 69篇 |
2010年 | 39篇 |
2009年 | 78篇 |
2008年 | 39篇 |
2007年 | 50篇 |
2006年 | 44篇 |
2005年 | 29篇 |
2004年 | 26篇 |
2003年 | 98篇 |
2002年 | 347篇 |
2001年 | 379篇 |
2000年 | 179篇 |
1999年 | 60篇 |
1998年 | 49篇 |
1997年 | 52篇 |
1996年 | 43篇 |
1995年 | 63篇 |
1994年 | 56篇 |
1993年 | 24篇 |
1992年 | 26篇 |
1991年 | 33篇 |
1990年 | 26篇 |
1989年 | 37篇 |
1988年 | 12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10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2篇 |
1978年 | 2篇 |
1977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1973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6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241.
针对带有复杂几何外形桨叶的万向铰式倾转旋翼,利用有限元法进行动力学建模,并对根部自由桨叶以及安装在台架上的旋翼进行模态分析.利用LMS系统通过局部坐标与整体坐标相结合的方式对模型桨叶及旋翼进行模态测量,并将实验的模态识别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进行对比,相互验证了实验方法与分析方法的有效性与合理性,结果表明所建立分析模型及方法实用性强,可以有效分析万向铰式倾转旋翼的固有特性. 相似文献
242.
弯曲叶片对压气机轮毂-角区失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数值模拟弯曲静子对某两级低速轴流压气机总体性能及轮毂-角区失速的影响,选取了第1级静子进行弯曲。弯曲静子积叠线为贝塞尔曲线-直线-贝塞尔曲线(Bezier-line-Bezier,BLB)形式,弯高为20%叶片高度,弯角为10,15,20,25和30°。结果表明,弯曲叶片能有效抑制小流量范围内的轮毂-角区失速,从而改善压气机的性能。过度的弯曲会带来较大的叶型损失,从而导致大流量工况下压气机效率有所下降。扩散因子不能作为判断轮毂-角区失速是否存在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243.
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机体推进一体化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吸气式高超声速一体化飞行器最显著的特点是子系统之间的耦合较其他类型飞行器更加强烈,这使得其设计具有挑战性。所有的子系统之间部件相互干涉,包括:气动、推进、控制、结构、装载和热防护等,特别是机体与超燃冲压发动机之间的耦合最为突出。飞行器的前体和后体下壁面既是主要的气动型面,又是超燃冲压发动机进气道外压缩型面和尾喷管的膨胀型面,在产生推力的同时也产生升力和俯仰力矩。机体与发动机的强耦合作用对飞行器的推力、升力、阻力、俯仰力矩、气动加热、机身冷却、稳定性和控制特性有直接的影响。本文介绍了国内外机体推进一体化技术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CARDC)的相关研究工作,包括:密切曲锥曲面乘波进气道和基于双激波轴对称基准流场内转式进气道设计方法、独创的大尺度脉冲式燃烧加热风洞一体化飞行器带动力试验技术和高超声速内外流耦合数值模拟技术等。对高速飞行中激波边界层相互干扰、流动分离机理、可压缩湍流转捩及其控制、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流动机理等相关基础问题也进行了研究,强调了对高效高精度计算方法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244.
通过采用石英补偿器和高速摄像机实现了对丙烯环路热管补偿器的可视化实验研究,重点研究了补偿器内工质的状态随充装量和传热量的变化及充装量对环路热管传热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容积为51.4 mL的环路热管最佳充装量约为19.7 g。充装量小于最佳充装量的各工况下,能观察到对应补偿器内工质液面高度低于引流管,蒸发器和补偿器之间相变换热强烈,引流管外壁面明显有工质的冷凝及流动,且工质冷凝和流动的速度随着传热量的增加而加快;随着充装量增加,环路热管传热热阻减小,280 K工作温度以下的传热量增大。最佳充装量对应的补偿器内液面高度浸没引流管而接近蒸发器核心通道顶端,得到280 K以下最大传热量为40 W,对应的最优传热热阻为2 K/W。充装量大于最佳充装量的工况下,补偿器内液面高度超过蒸发器核心顶端,随着充装量增加,环路热管传热热阻增大,280 K以下的传热量减小。补偿器和蒸发器核心通道内的工质分布能影响蒸发器向补偿器的漏热量,这是充装量影响环路热管性能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45.
单粒子锁定极端敏感器件的试验及对我国航天安全的警示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随着半导体特征工艺尺寸减小、集成度提高,静态存储器(SRAM)对单粒子锁定呈现出极其敏感的现象和趋势,为此国际航天界开展了大量的试验评估工作,剔除和杜绝了一些极端敏感器件在空间的应用.结合国内外空间应用背景,文章利用脉冲激光实验装置和重离子加速器,分别对三星公司新旧两种型号的4 M位SRAM芯片进行了单粒子锁定试验评估.试验测得两型号芯片的单粒子锁定阈值差异巨大,新型号芯片的锁定阈值低于1.5MeV·cm2/mg,而老型号芯片的锁定阈值高于39.6MeV·cm2/mg.这种对单粒子锁定极端敏感的芯片若应用于空间,将会发生0.008~0.04次/天的频繁锁定事件,极大地威胁航天器的安全和可靠.为应对这种单粒子锁定极端敏感的现象和趋势,提出了加强我国航天产品设计、元器件采购、筛选、试验等的规范、技术和条件的建议. 相似文献
246.
247.
为研究驻涡燃烧室在前钝体燃料喷射状况下的燃烧性能,采用3维数值仿真模拟方法,对驻涡燃烧室前钝体燃料喷射
状况下的燃烧效率及燃烧室性能与无前钝体燃料喷射状况下的燃烧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驻涡燃烧室的冷流以及燃烧状态
下的燃烧室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燃烧室温度分布表明:前钝体顶部燃料喷射在0.2~0.7的喷射系数范围内,缩短了燃烧室火焰
长度,提高了燃烧室在相同轴向长度下的燃烧效率,使燃烧室更加紧凑;驻涡燃烧室前钝体顶部燃料喷射孔的孔径在一定范围内
的变化对燃烧室的燃烧效率、出口温度分布系数以及总压损失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48.
249.
250.
对PCS纤维空气氧化反应过程中产生的尾气进行了色谱分析,并对氧化后的纤维进行了红外分析,在此基础上推测了不熔化机理;采用XPS分析技术考虑了氧在PCS纤维中的分布,结果表明,PCS纤维氧化反应过程中有少量氢气生成,出现局部过热时伴随有CO2生成;氧在不溶化PCS纤维中由表及里呈梯度分布,低温,长时的不溶化处理条件有利于氧在纤维中的扩散和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