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篇
航空   3篇
航天技术   33篇
综合类   7篇
航天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利用电波环境观测网曲靖站电离层垂直探测仪数据(2008-2018),分析了该站电离层多参数(包括fmin,f0Es,h'Es,f0E,f0F1,f0F2,h'F,MUF(3000)F2等)随太阳活动、季节、地方时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fmin,f0Es,h'Es随太阳活动变化不明显,f0E,f0F1,f0F2,h'F,MUF(3000)F2与太阳活动变化具有相关性,f0F2经常发生日落增强现象,同时各自具有独立性;与拉萨、乌鲁木齐地区f0F2,h'F,f0Es变化特征对比,发现地方时与月份变化趋势相同,但是极值出现的位置有所不同,这可能与各地区的地理纬度和地形等因素有关;h'F夜间大于白天,在日出日落时段有突然上升现象,冬季的h'F一般都小于其他季节;MUF(3000)F2与f0F2的变化特征相似,白天值高于夜晚值,春秋分季高于夏冬季,太阳活动高年日落后MUF(3000)F2一直维持较高值并持续到03:00-04:00 LT。   相似文献   
32.
极区中层夏季回波与频率关系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频率的雷达体在不同时间和地点测量的极区中层夏季回波(Polar Mesosphere Summer Echoes,PMSE)体反射率,发现雷达体反射率与工作频率的4次方成反比,即产生PMSE回波的散射体的雷达散射截面与频率的4次方成反比,这种频率依赖关系不同于传统湍流理论.最后提出了PMSE实验和理论研究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3.
电离层CT变换重建方法中的小波外推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离层CT技术由于数据采集系统结构的局限性,致使所得数据不完全,伪投影中采样不均匀,频域谱值不完全若用直接Fourier方法重建,必须对伪投影采样施以均匀化和有二维频域内进行估值。本文参照已有的Fourier外推技术,提出小波外推技术。理论分析和重建结果都说明小波外推技术具有较多优越性。  相似文献   
34.
空间物理学是人类进入空间时代后迅速发展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国内外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本文简要介绍空间物理领域近年来取得的重要进展、重要成果、国内外发展趋势,以及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35.
利用北极69°N和78°N两套非相干散射雷达的首次空间碎片联合观测数据进行空间碎片参数(距离、速度、散射截面积、等效直径等)的对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两部雷达探测的碎片高度均主要分布在500~1100km和1400~1600km区间,但78°N雷达探测的碎片数量较多;空间碎片的径向速度均在-1.5~1.5km…-1区间,其中大部分为负值,说明在此次探测试验中碎片运动方向主要以远离雷达或地球为主;ESR雷达探测的空间碎片射截面积约为10-5~10-2m2,等效直径主要分布在4~10cm,而UHF雷达探测的空间碎片散射截面积约为10-6~10-2m2,等效直径主要分布在2~6cm,说明在同一高度上69°N雷达探测能力更强;经合理设置判据参数后得出重复检测次数,78°N雷达和69°N雷达分别有32次和14次重复检测,两部雷达共有4次重复检测.这些结果为空间碎片检测和建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6.
利用我国9个中低纬度的电离层观测站在1977-1986年间观测的f0F2月中值,按每月的平均地磁活动指数Ap分为地磁活动高(Ap≥5)和低(Ap<15)两种情况,研究了地磁活动对f0F2月中值平均低纬电离层驼峰区演变的影响,并考察了国际参考电离层(IRI)的误差.  相似文献   
37.
在中国首次使用欧洲非相干散射雷达三站系统研究空间碎片.以美国OSCAR-3报废业余通信卫星的三站雷达探测散射截面为例,采用欧洲非相干散射雷达三站标准电离层实验模式,分析三站雷达目标散射截面的差异性.比较三站雷达的探测结果表明,Sodanky站雷达散射截面比Tromso站散射截面精度提高5倍;按照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预报理论模型轨道计算,通过理论方向图修正雷达散射截面后,在不知道美国太空监测网所公布的数值时,Tromso站雷达散射截面具有参考价值.计算结果证实三站雷达能提供较为准确的雷达散射截面.   相似文献   
38.
利用仅发生极区中层夏季回波 (Polar Mesosphere Summer Echoes, PMSE) 现象时的ECT-02 火箭探空数据, 反演出电子数密度和尘埃电荷数密度. 这些典型的极区中层顶的基本参量为研究PMSE提供了良好的数据基础. 通过分析得出了极区中 层顶区域属于弱电离、弱耦合尘埃等离子体的结论. 根据电子数密度数扰动分析PMSE现象发现, 电子数密度的扰动与PMSE有密切的联系, 扰动强烈的地方回波就强, 扰动弱的地方回波就弱, 或者不发生PMSE 现象.   相似文献   
39.
为了满足现代高性能雷达天线罩结构粘接的要求,本文研制了氰酸酯基耐高温、低介电栽体结构胶膜.以烯丙基化酚醛/双马树脂改性,在保持该胶膜耐高温性能的同时,改善了室温力学性能.通过加入贮存稳定荆解决了胶膜常温贮存期差的问题.胶膜在380℃下的剪切强度大于5 MPa.测试频率为9 375 MHz时,胶膜在380℃下的介电常数变化率小于5%.实验结果表明,该胶膜可用于耐高温透波材料的结构粘接.  相似文献   
40.
火箭喷焰微波衰减特征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火箭喷焰微波衰减的计算是基于等离子体理论,根据微波衰减常数的实验测量结果,必须将理论公式中的电子浓度估计到一个很高的值.然而,这一很高的电子浓度值与火箭喷焰的化学反应动力学理论结果不相符.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在尘埃等离子体理论基础上,导出了弱电离尘埃等离子体的微波衰减常数和相位常数计算公式.将固体火箭喷焰的有关参数重新代入计算,给出的微波衰减常数比等离子体理论给出的结果大1~3个量级.所得结果与微波衰减的实验观测相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