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8篇
  免费   926篇
  国内免费   73篇
航空   1411篇
航天技术   137篇
综合类   85篇
航天   23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139篇
  2007年   163篇
  2006年   140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118篇
  2003年   103篇
  2002年   100篇
  2001年   112篇
  2000年   93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01.
利用达西定律分析了混纤纱结构对其体浸渍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增强纤维/热塑性纤维并列纱,理想混纤纱,一般混纤纱的基体浸渍特征,增强纤的膨松以及增强纤维/热塑性纤维的良好混合度有利于基体的浸渍,复合材料的弯曲性能提高。  相似文献   
202.
3D-C/SiC复合材料拉-拉疲劳模量和电阻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室温最大应力为250MPa,应力比R=0.1和频率为60Hz条件下,对3D-C/SiC复合材料进行了拉-拉疲劳试验。用共振法和电阻增量仪分别测试了杨氏模量及电阻的变化。结果表明:随循环次数增加,杨氏模量呈显著下降,缓慢下降和突然下降的变化规律。杨氏模量的下降大部分发生在疲劳循环的前600次。缓慢降低阶段约占疲劳寿命的94%以上,此阶段杨氏模量变化率与循环次数的对数近似呈线性关系,电阻变化率除首次循环降低外,随着循环次数增加一直在增加。增加规律大致可分为缓慢增加,台阶式增加和急剧增加三个阶段。材料的电阻变化率基本反映了纤维的损伤程度和破坏形式,可作为表征复合材料纤维损伤的有效参量。  相似文献   
203.
高模量碳纤维低损伤一步预浸缠绕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针对采用高模量碳纤维缠绕时损伤严重而研制的一项新技术。通过无辊浸胶系统和纤维浸胶后烘道加热装置 ,不但降低预浸纱制备和退纱缠绕所造成较大的纤维损伤 ,而且可以实现预浸纱含胶量精确控制及连续浸胶和缠绕 ,同时大大提高了缠绕效率。  相似文献   
204.
锡青铜与钢的扩散连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QSn4-4-2.5锡青铜与45^#钢的扩散连接,以及工艺参数对接头性能的影响,确定了锡青铜与钢扩散连接的最佳工艺参数:连接温度T=820℃-850℃,连接压力P=1.0MPa-2.0MPa,连接时间t=20min,接头抗拉强度可达180Ma以上,并运用金相,扫描电镜对接头进行了微观分析。  相似文献   
205.
"X"布局高超声速倒置进气道激波与附面层干扰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标准k-ω SST湍流模型数值计算方法,针对二元高超声速倒置进气道激波与附面层严重的干扰现象,采用分流楔抑制激波与附面层干扰方法,对有无分流楔的进气道性能及流动机理特征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分流楔的流动控制方法,有效抑制了激波/附面层产生的分离包对进气道内流动的干扰;提高倒置进气道的气动性能,进气道的总压恢复系数和流量捕获系数均有提高,计算模型的壁面总阻力系数得到一定程度的减小。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在分流楔尾迹中强剪切流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激波与附面层干扰的强度;在分流楔后缘存在稳定的横向涡,由于气流进入尾迹驻涡是来自附面层外的总压较高的高能流体,提高了附面层的抗逆压能力;由于尾迹驻涡的存在使得分离涡没有向弹体周向扩散,减小了阻力。该方法实现了对高超声速倒置进气道激波/附面层干扰的抑制,揭示了其抑制的机理。  相似文献   
206.
以自制的形状记忆环氧树脂为基体,CCF300级碳纤维U-3160织物为增强材料,采用真空袋成型工艺制备形状记忆复合材料,分析碳纤维含量对复合材料的形状记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碳纤维含量为0%~50%时,随着增强体碳纤维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形状固定率由98%降至91%,形状回复率也由98%降至91%。在有限次的循环实验中,循环次数对形状固定率和形状回复率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7.
计及尾涡收缩的螺旋桨滑流计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常见计算螺旋桨滑流流场方法中,很少计及桨叶面附近必然存在的尾涡收缩。本文采用升力面涡格法,建立一种三维自由尾涡模型。构造一种松弛迭代格式,通过迭代获得收缩尾涡模型,计算相应的滑流流场。  相似文献   
208.
确定微动疲劳寿命的附加应力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引进新的微动疲劳参数 ,对微动疲劳寿命进行定量分析。将微动作用的效果作为一种附加应力 ,与普通力学分析中得到的宏观应力一起作为总应力作用于构件。用这个总应力按疲劳寿命计算公式或对照疲劳寿命S -N曲线得到疲劳寿命 ,这个疲劳寿命就是微动疲劳寿命。这种方法称为附加应力法。  相似文献   
209.
210.
电子束固化高模量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湿法缠绕工艺制备了M40/EB99—1预浸料,研究了电子束固化高模量石墨化碳纤维M40增强EB99-1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常规力学性能、耐热疲劳性能和热物理性能,并与M40/5228、M40/4211等热固化复合材料的性能进行了比较。实验研究表明,除了剪切强度稍逊于热固化M40/5228复合材料外,其它常规力学性能都优于热固化M40/5228、M40/211复合材料,表现了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电子束固化M40/EB99—1复合材料经冷热交变循环后的性能明显优于热固化M40/5228、M40/4211复合材料,表现了较好的耐热疲劳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