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3篇
航空   93篇
航天技术   22篇
综合类   15篇
航天   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为实现多导弹协同饱和攻击同一目标,基于李雅普诺夫方法推导了带指定攻击角度的时间控制导引律,使导弹按指定落角和落向以指定攻击时间打击目标。但由于导弹在横航向通道通过适度机动调整剩余时间,可能导致目标超出导引头视场,因此设计附加视角限制修正项,进一步得到带导引头视场限制的具有攻击角度约束与攻击时间约束的导引律。另外,借助Dubins最短路径、弹道轨迹边界分析了多约束条件下可指定攻击时间的取值范围。数学仿真结果验证了本文的多约束条件下导弹协同作战三维制导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2.
本文论述了通用数字式飞机燃油油量系统的测量和设计思想。系统中用温度对燃油的介电常数和密度进行实时补偿,用油面高度和姿态角对姿态误差进行实时补偿,用双余区CPU实现了容错功能。对硬件和软件进行了研制和模拟实验。  相似文献   
83.
目前乳化液破乳机理研究领域对剪切流场作用下分散相液滴行为的研究仍存在一些需要解答的问题。通过设计内外筒反向旋转剪切实验装置,结合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从实验角度进行了系统研究。实验数据显示液滴在剪切流场中发生三维力学变形,通过提出液滴形变非仿射度和综合变形度的概念,对液滴变形规律及其机理进行了相应的实验及理论探讨。同时,通过新颖可靠的测量方法,探索了液滴变形过程中内外流场压差的变化规律,数据显示液滴内外压差变化显著,且影响液滴形态。此外,还对剪切流场中液滴的变形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及理论符合较好。提出了一套系统的液滴模型描述方法,为今后精确液滴变形形态数学模型的建立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84.
机械连接因其可靠性以及连接工艺上的优势,受到学者和工程界的高度重视.当前国内外学者对机械连接的研究主要是进行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接头的承载强度、失效形式以及疲劳性能是衡量接头性能的主要指标.接头形式、铺层角度、几何尺寸、钉孔间隙、预紧力等是影响接头性能的主要因素.在实际工程应用中,这些研究对于提高复材机械连接性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5.
W-Ti合金靶材可作为原材料,通过磁控溅射技术,制备W-Ti、W-Ti-N、W-Ti-O等功能薄膜,应用于集成电路、薄膜太阳能电池等领域。本文介绍了W-Ti合金靶材的性能指标、各种制备技术和应用领域,提出高纯度、全致密、少富Ti相、小粒径、大尺寸、低成本是W-Ti合金靶材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86.
针对高速飞行器飞行模态辨识技术可行性及未来发展问题,本文介绍了高速飞行器飞行模态辨识技术及验证研究情况。其中工作模态辨识搭载的飞行试验平台最高飞行马赫数为6。通过地面试验研究和飞行器结构特点,确定了遥测系统测点最优布置方案,通过遥测系统进行了若干通道的低频振动响应测量。提出了基于时域缩放的飞行模态滑动跟踪方法,对飞行器飞行过程中的低阶模态进行了锁定和跟踪。通过研究,验证了飞行模态辨识方法和测量系统的可行性,为后续进一步研究飞行模态天地差异以及发展飞行模态在线辨识技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7.
孙明明  耿海  王亮  郑艺 《宇航学报》2019,40(11):1375-1382
采用有限元仿真(FEM)与地面热平衡试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计算并模拟了30 cm离子推力器处于在轨环境时,有、无主动热控对三栅极相对位移变化造成的影响,并对目前离子推力器设置的工作启动流程可能造成的打火风险进行了预估。结果显示:三栅极组件的热形变方向均为法向方向,且栅极中心区域的间距最小;在 -269 ℃ 在轨极限环境温度下,推力器在5 kW工作模式下温度平衡后的屏栅与加速栅最大热态间距为0.14 mm,加速栅和减速栅则已发生贴合;在受太阳辐照以及卫星帆板恒温边界的影响下,栅面最低初始温度为-102 ℃;当推力器主动热控保证温控点为20 ℃时,栅面最低启动温度为-25 ℃,且推力器工作8000 s后,屏栅与加速栅、加速栅与减速栅的最小间距分别稳定在0.25 mm和0.20 mm;当推力器主动热控保证温控点为50 ℃时,推力器工作9000 s后,屏栅与加速栅、加速栅和减速栅最小间距分别稳定在0.31 mm和0.30 mm,能够满足0.25 mm的栅极安全打火间距要求。  相似文献   
88.
89.
针对机身部件“以骨架为基准”的装配特点,确定柔性工装的总体结构为桥架式,并划分了功能模块,研究了设备的“串-并”混合型调型模式.基于机型与装配状态不同,提出两类调型需求,分析基于测量反馈的调型数据传递流后,开发了专用规划仿真软件 应用表明,该调型方法可以辅助桥架式柔性工装稳定、可靠地完成调型运动.  相似文献   
90.
提出一种基于人工势场法的轨迹规划方法。借鉴人工势场的思想,针对飞行器的轨迹规划问题,考虑过载约束,构造势场函数定量描述禁飞区和目标点。同时,根据当前飞行状态下各势场的利害关系,调整各势场的作用区域与参数,使飞行器在合势场的作用下实现规避禁飞区,并以一条适飞轨迹最终抵达目标点。最后,通过二维平面轨迹规划问题的数学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