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3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47篇
航空   323篇
航天技术   37篇
综合类   99篇
航天   7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31.
为了研究剪刀式旋翼的气动特征,在2m直升机旋翼模型试验台上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中采用了新型研制的高精度旋翼天平和扭矩天平测量系统以及动态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以确保试验结果的可靠性。作为对比,笔者首先针对普遍行浆进行了试验,给出了旋翼拉力和扭矩随总跷有变化的试验结果,然后,着重进行了剪刀式旋翼的试验,测量了旋翼的拉力和扭矩随不同的剪刀角的变化,并对不同旋翼间距对旋翼拉力和扭矩的影响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剪刀式旋翼的剪刀角和旋翼间距影响尾浆拉力大小,但对扭矩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32.
针对高速暂冲式风洞阶梯变速压颤振试验用时长、耗气量大和试验模型有效使用寿命短等缺点,开展了高速暂冲式风洞连续变速压颤振试验技术研究,解决了定 Ma 数连续变速压流场控制技术与连续变速压工况下的颤振试验数据处理技术等难题。具体技术措施是:在2.4m×2.4m 暂冲式跨声速风洞中设计了基于运动函数的定Ma 数线性变总压控制策略,使 Ma 数控制精度达到了0.005以内且速压无超调,实现了流场控制目标;采用 Pick-Hold 方法构建颤振边界的亚临界预测判据,并根据预测判据近似于正态分布的特点,基于数理统计的参数估计法来减小预测判据的散布度,从而提高颤振边界亚临界预测的准确性。风洞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该试验技术达到了工程实用化水平,不仅能够取得与阶梯变速压颤振试验技术一致的结果,还能极大地节省耗气量,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33.
适航条款要求装配两台发动机的飞机,在单发失效后在一定的高度、速度和发动机状态下具备重新起动的能力。为表明对适航条款的符合性,飞机主制造商必须开展发动机空中起动包线扩展试飞(简称空起扩包试飞)试验。而发动机空起扩包试飞是一项风险高、难度大,影响因素众多而复杂的试飞任务。以某型飞机的空起扩包试飞为参考,从试飞科目分析、试飞准备、试飞组织与实施、试飞试验结果等方面总结了相关试飞经验,分析了试飞员、指挥员、试飞工程师、课题和设计人员在空地决策机制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角色定位。及时把握飞机的状态,并判读试验点的有效性,是试验高效和安全开展的有力保障。该空起扩包试飞的成功组织与实施为后续试飞活动及未来其他型号的类似试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提供了一定的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134.
为解决跨声速风洞测力试验模型的俯仰振动问题,研制了一套主动减振系统。该系统利用了模型/天平/支杆系统的响应特性,采用主动控制方法,以天平信号作为输入,采用速度负反馈,使用安装在支杆后端主动接头内的压电陶瓷作动器来抑制模型振动。地面试验结果表明,主动减振系统使模型/天平/支杆系统的俯仰一、二阶阻尼比分别提高20.8倍和12.8倍。风洞试验结果显示,法向力和俯仰力矩振动幅度分别下降71.0%和57.5%,风洞试验结果还表明主动减振系统对气动系数的影响相对较小。主动减振系统在多个模型的风洞试验中也得到验证,显示出良好的减振性能和模型适应性。  相似文献   
135.
基于动量源方法建立了针对双拉力螺旋桨构型(X3构型)复合式高速直升机旋翼/螺旋桨干扰流场分析的一个高效数值模拟方法,该方法适用于旋翼/螺旋桨之间相互干扰的计算与分析。在该方法中,旋翼和螺旋桨分别使用动量源代替,对干扰流场采用结构化网格进行划分。首先,进行了孤立旋翼、孤立螺旋桨、旋翼/机身干扰流场的算例计算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然后,应用所建立的方法,着重进行了悬停及前飞状态下双拉力螺旋桨构型复合式高速直升机旋翼/螺旋桨干扰流场的数值模拟,分析了直升机迎角变化对前飞流场的影响,得到了一些关于旋翼/螺旋桨干扰流场的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6.
压紧释放装置是航天器机构系统中的核心部件,决定了连接承载能力与分离冲击大小。针对航天器对于低冲击解锁分离装置的迫切要求,梳理了近期国内外记忆合金、热切割、石蜡致动和电磁致动4类航天非火工压紧释放装置的相关研究进展,分别对其技术途径、作动机理、性能参数等进行介绍与评述。对国内外研究进行对比分析,总结了我国非火工压紧释放装置技术领域亟需突破的研究方向与关键技术,例如轻量化、低冲击、宽温度范围、高响应速度与高一致性、可重复、低成本。  相似文献   
137.
空间电源数字孪生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数字孪生系统是一种详细描述现实系统的数字化模拟系统,基于虚拟空间中的模型理解、预测、优化和控制现实系统,与现实系统具有实时性、同步进化性和交互性.为满足未来空间飞行器智能化、高机动性、多目标任务的特点,需要提升空间电源系统智能化监测管理能力.本文分析了空间电源数字孪生系统的构成要素,从数字孪生模型构建、新型传感技术以及...  相似文献   
138.
对一起空管责任事故征候的REAEON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全国民航空管工作会议期间,某空管站发生了一起空管责任事故征候,这是对全体空管人员的一次警示,它从一个侧面映证了基层运行单位的安全管理更应着手于重要却看似不紧急的基础性安全管理建设,而不能仅仅靠阶段性的目标与行政督促来实现“本质安全”,安全管理不能迷恋于那些看似紧急也重要的“安全灭火”或者紧急却不重要的安全会议。这一事件还说明了一个单位或部门的安全管理是有客观评判标准的,当安全管理的水准没入深水区时,掩饰不了的不安全事件就会一次次更响亮地为我们敲响警示钟,该空管站一年内的两起空管责任事故征候和两起工作差错密集发生也从事后提醒我们,更轻微的、标志性的不安全事件也许在几年前就没有被关键的管理层识别和重视。依照系统观的安全管理理念,直接的当事人就如同高层管理牵动的提线木偶,管理的低水准直接影响行为人的操作态度,而等到安全滑坡后,苦果却由单位和部门的一长串人员共同“分享”,每次都是当事和不当事的管制员分得大头。希望新年的第一起空管责任事故征候能成为叫醒的闹铃,短暂的不快之后让我们空管从业人员有一个清醒和积极的2006年。  相似文献   
139.
离心式喷嘴内部流动过程数值仿真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Coupled Level Set+VOF两相流计算方法,分别模拟了敞口型与收口型离心式喷嘴内部流动过程,可视化展示了喷嘴内部填充过程,分析了喷嘴内部的流动特性及其详细流场结构.捕捉到液膜表面波动和液膜表面内侧空气中的涡.结果表明:液膜表面波波谷内侧的空气中有涡存在,涡心连线处在轴向速度零速线上;喷嘴出口截面的轴向速度和切向速度具有明显的分区流动特征.液膜表面波的波谷-波峰和气体中的涡存在挤压与被挤压的相互作用,它们之间通过相界面变形传递这种气液间相互作用.另外,将外喷雾场的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对比,两者吻合较好,间接验证了内流场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0.
针对旋翼流场计算中关键的运动嵌套网格技术,提出了一个新的网格单元关系快速判断方法。该方法通过计算特殊网格点在背景网格上的位置来建立桨叶网格在背景网格中所占据范围的关系,并用于嵌套网格洞单元的识别,又进一步将该方法推广用于Inverse Map的建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套用于前飞流场计算的运动嵌套方法。通过多种前飞旋翼测试算例,分别评估了背景网格、桨叶网格尺寸改变对计算时间的影响,同时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结果表明构建网格嵌套关系所用时间随桨叶网格和背景网格尺寸的变化幅度较小,且具有良好的鲁棒性,能够满足旋翼前飞状态计算的需要。最后,在基于前飞非定常N-S/Euler流场求解器中,采用该方法模拟了UH-60A和7A旋翼悬停/前飞状态的气动特性,通过计算时间的对比体现出该方法的高效性,并且流场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对比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用于旋翼前飞非定常流场的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