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1篇
  免费   91篇
  国内免费   36篇
航空   284篇
航天技术   76篇
综合类   49篇
航天   11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51.
452.
1 概说众所周知,当今电子装置的发展趋势是“小型化、轻量化和高密度化”。电子装置小型化的关键是电子部件的小型化,特别是,从单个元件向集成电路的技术革新。随着集成电路制作技术的进步,集成电路又向高密度集成化发展。现在,数平方毫米的小片上,已能集成5万个元件,集成100万个元件以上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亦已出现。集成密度已逐年增加,其中除微细加工技  相似文献   
453.
为了应对火星EDL过程的短时间、大测控时延、大冲击力学环境以及无高精度地图的特点,进入舱GNC系统开展了一系列高自主、强容错设计.全系统热备份、关键功能异构热备份的设计确保了对产品故障的自主诊断与快速处理;系统工作模式自主转换、关键模式转换多判据备份的策略提高了系统的容错能力;产品供电的自主抗冲击管理、触地开关的自主故...  相似文献   
454.
反射激波作用下两种重气柱界面不稳定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水平方形激波管中对两种无膜重气柱界面(分别是SF6和氩气)在反射激波作用下的不稳定性发展进行了实验研究。气柱界面采用射流技术形成,实验采用连续激光片光源照射流场,乙二醇作为示踪粒子,并用高速摄像机对流场进行拍摄,获得了入射激波以及反射激波共同作用下,两种不同气柱界面的演化过程。实验结果表明,两种气柱的Atwood数不同,界面演化速率不同,反射激波到达前后的界面形态不同。SF6气柱在入射激波作用下会产生两个比较明显的反向的涡环结构,而氩气柱界面上由于产生的涡量较少,涡环结构并不明显。在反射激波作用下,SF6气柱界面会出现明显的次级涡对,而且次级涡对的旋转方向与初始涡环结构的旋转方向相反。对于氩气柱而言,在反射激波作用下虽然也产生了与初始涡环方向相反的次级涡对,但次级涡对始终未充分发展。这是因为反射激波作用时氩气柱界面的Atwood数较小导致氩气柱界面上产生的反向涡量较少。实验结果充分表明了气体Atwood数对界面不稳定性的发展起到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55.
针对国内大多数航空企业中存在的质量管理体系与适航设计保证系统关系的困惑,阐述了两者的概念、目的、范围、文件体系、关注重点内容,通过对两者的关系进行分析和探讨,给出了航空企业在现有质量管理体系下构建适航设计保证系统的建议。  相似文献   
456.
细菌生物膜是造成空间环境下航天器材料腐蚀的关键因素之一.文章简述了细菌生物膜的结构和形成机制、其对航天器材料的危害、主要评估方法以及防控策略,并提出目前防控策略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当前的细菌生物膜防控策略主要分为3类:1)修改易感表面的特性以防止细菌生物膜形成;2)调节信号通路以抑制细菌生物膜的形成;3)施加外力以...  相似文献   
457.
针对舰载机着舰侧向控制难度较大的问题,借鉴美国海军的“魔毯”(MAGIC CARPET)着舰的先进理念,提出了 1种新的着舰控制方法,即侧向轨迹增量控制。首先,分别从理论上分析了侧向常规控制、侧向轨迹增量控制的控制结构和着舰性能;然后,对 HUD显示符号进行改进;最后,通过实时仿真,比较了这 2种方法的着舰控制效果。结果显示,着舰侧向轨迹增量控制具有 3个优点:1)简易,降低了飞行员的操纵频次和负担;2)直观,着舰侧向操纵更直观,侧向杆量与飞机侧偏修正速率成正比例,而且当横杆回中时飞机能自动跟踪跑道中心线的横向漂移;3)鲁棒,显著提高了对侧风和舰尾流的抑制能力,即使在飞行员不操纵的情况下,飞机也能迅速反应和抑制风干扰。因此,建议在着舰工程中采用侧向轨迹增量控制。  相似文献   
458.
459.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实现了我国首次火星表面软着陆,进入舱制导导航与控制系统(GNC系统)负责在火星进入下降着陆过程实施进入舱的姿态与轨道控制,确保进入舱安全着陆火星表面.介绍了执行天问一号火星EDL任务的GNC系统飞行阶段划分、系统组成、方案架构,以及针对火星EDL任务的特色设计,最后介绍了GNC系统在轨飞行结果.  相似文献   
460.
运用全隐式无分裂方法,紊流模型采用修正的B-L代数模型,数值模拟了超音速流通过腔内存在平板的空腔流动.研究了腔内有不同长度平板存在的空腔流动的剪切层自持性振荡,并与无平板存在时的现象进行类比.腔内平板将剪切层与空腔隔开,减弱了剪切层振荡与空腔压强脉动的耦合作用;随着腔内平板长度的增加,剪切层振荡的程度有所减小.基于特征长度可变的思想,本文改进了Heller的频率预估方程,改进后的频率方程能更好地预估空腔的振荡频率.与Heller的方程相比,修改后的方程预估所得到的频率值更接近于闭式空腔声学模型方程的预估结果;各个方程预估空腔振荡频率值的比较进一步验证了改进后的方程的正确性及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