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篇
航空   24篇
航天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通常,风扇/压气机可用稳定裕度明显高于具体使用条件下的最大值,理论上为发动机性能提高提供了可能。基于上述思想,本文开展了主动稳定性控制(ASC)方法研究,在小畸变下,通过降低稳定裕度要求来提高性能;在超出畸变容限时,必须无条件保证发动机的工作稳定性。建立了进气畸变气动稳定性模型,并嵌入常规控制规律,推导出主动稳定性控制规律,给出相应控制策略。以某涡扇发动机为对象,开展了主动稳定性控制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在中等畸变强度以下,主动稳定性控制能有效满足降低稳定裕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模拟板的设计研究,提出了一种半经验、半数学的模拟方法。实例表明,该方法简单有效,较为满意地模拟了给定流场的总压恢复系统分布图形。按模拟方法初次制作的模拟板,经过数次的试验调整其畸变指数即可达标。此外,还介绍了试验的调整方法,该方法经试验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为评估和优化发动机防喘系统的效能, 采用温度畸变发生器作为逼喘装置, 分别给出了某涡扇、涡喷发动机扩稳构件在不同组合方案下的试验结果.比较和讨论了防喘系统不同扩稳构件的扩稳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发动机防喘系统扩稳效果最为显著的是采用短时切断燃油以及导叶、放气等调节手段, 但其缺点会带来较大的推力损失和系统的复杂性;而采用切油加导叶调节的手段尽管扩稳效果不如前者明显, 但其推力损失较小且系统易于实现.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航空发动机防喘系统的类型,组织原理以及系统的有效性评定准则,分析了扩称装置(发动机调节机构)对发动机稳定裕度的影响。在防喘系统的应用中,扩稳装置的选择将直接影响发动机防喘系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美、俄航空发动机稳定性标准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和俄罗斯都依据标准对其航空发动机稳定性做出评定.美、俄发动机稳定裕度和畸变指数的定义及两者的关系式是不同的,但是总体思路是一致的.美国的发动机进口总压和总温畸变试验的相对复杂,俄罗斯的发动机畸变试验更强调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16.
航空发动机稳定性评定试验装置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稳定必理规范当代飞机/发动机设计的一项极其重要的标准,是发动机的设计体系中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通过总结国内外进气道-发动机匹配试验研究所用的几种进气道畸变流场试验装置的性能和使用经验,根据我国使用的发动机畸变试验装置,提出了航空发动机的稳定性评定试验装置选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关于未来进气道/发动机相容性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的进气道/发动机相容性分析方法可能无法适应未来先进飞行器的快速发展,需要发展新的技术和方法。针对该技术领域所面临的挑战,如相容性匹配技术和畸变模拟器面临的挑战,动态畸变的模拟、旋流畸变模拟、耐久性试验及评估的高循环疲劳畸变发生器等,应予以特别的关注。本文根据未来进气道/发动机相容性匹配技术的发展方向,探讨了畸变发生器模拟的应对措施及其气动稳定性鉴定试验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8.
某型飞机/发动机模拟板设计与校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满足某型飞机/发动机相容性试验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插板试验数据的半经验方法,用于模拟板的设计.在获得模拟板大致轮廓和阻力系数校验的基础上,通过模型的吹风校准试验和若干次环面基元畸变指数的调整,对比目标图谱的环面畸变强度和环面低压区大小,确定开孔的环面、孔的数量和孔的尺寸.结果表明,模拟的流场可满足某型飞机/发动机试验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为评估和优化发动机防喘系统的效能,采用温度畸变发生器作为逼喘装置,分别给出了某涡扇、涡喷发动机扩稳构件在不同组合方案下的试验结果。比较和讨论了防喘系统不同扩稳构件的扩稳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发动机防喘系统扩稳效果最为显著的是采用短时切断燃油以及导叶、放气等调节手段,但其缺点会带来较大的推力损失和系统的复杂性;而采用切油加导叶调节的手段尽管扩稳效果不如前者明显,但其推力损失较小且系统易于实现。  相似文献   
20.
涡扇发动机进口畸变条件下的优化控制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了一种满足涡扇发动机不同进口畸变要求的控制规律.在涡扇发动机低进口畸变条件下通过提高增压比来提高性能,在高进口畸变条件下降低增压比并辅助导叶角调节以提高发动机裕度.根据不同的进口畸变条件下的裕度要求,提出了带边界缓冲区的差分进化算法(DEBZ),在包线内优化获取发动机增压比及导叶角控制规律.结合模型、控制器和控制规律完成涡扇发动机全包线仿真.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控制规律在畸变指数为2的条件下,涡扇发动机推力性能能够提高8%以上,而在畸变指数为8的条件下,涡扇发动机的可用裕度可以满足稳定要求,同时推力性能能够提高1%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