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25篇
航空   180篇
航天技术   47篇
综合类   30篇
航天   8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71.
飞行品质标准对耦合现象有着明确的限制和评定,为了实现飞机的解耦控制,本文基于模型跟踪技术进行了解耦控制律的设计。首先构建了非耦合的目标模型,其次利用模型跟踪对非耦合模型完满复现,实现了解耦目的,最后分析了模型反馈增益和舵回路对解耦控制律的影响并提出了解决方法。仿真结果表明:利用模型跟踪控制技术可实现飞机通道之间的解耦,且该方法简单明了,易于工程实现。  相似文献   
272.
针对提高空间旋转目标消旋效率的问题,使用电磁场软件MAXWELL对球壳的消旋力矩进行分析。设计并建立了二维亥姆霍兹线圈仿真模型,并对仿真模型进行有效性验证,使用验证后的仿真模型分析了单因素影响下的球壳消旋力矩变化情况,进而对现有的球壳消旋力矩解析式进行修正。仿真结果表明,现有的球壳消旋力矩解析式有其适用条件,适用于厚度与半径之比小于0.023的球壳,新的球壳消旋力矩解析式与原有解析式相比计算误差更小。   相似文献   
273.
针对航天器在轨服务任务的地面零重力模拟需求,研究基于工业机器人的零重力运动模拟技术。建立基于BP神经网络的受力感知预测模型,该模型采用机器人末端姿态、加速度、角速度和角加速度作为输入层参数,采用机器人末端六维力传感器数据作为输出层参数,实现了对机器人末端负载的高精度动态受力感知。设计正交试验方法确定机器人的运动路径点进行样本数据采集,实现了受力感知预测模型对机器人全工作空间的覆盖。进一步,基于对机器人末端负载的受力感知数据,应用动力学理论计算负载在失重状态下的运动速度,并控制机器人执行相应的运动,实现了对机器人末端负载的零重力运动模拟。  相似文献   
274.
275.
276.
277.
研究通过天线波束扫描扩大SAR区域成像范围的方法,以适应较大区域中等分辨率成像的要求。推导了天线扫描角速度、角度范围与所需成像范围和方位分辨率的关系。选择天线扫描角速度,使得在一个合成孔径时间内,波束恰好扫过3分贝波束宽度,而合成孔径长度由要求的方位分辨率、波长、斜距和斜视角决定。天线扫描角度范围由要求的成像区方位宽度、斜距、斜视角、载机速度和波束方位宽度决定。最后,介绍了某机载SAR试飞得到的成像结果。在运动补偿之后.采用线性距离多普勒算法成像。  相似文献   
278.
洪都航空工业集团从瑞士苏尔寿公司转包生产的P7100片梭机,其中部分零件需要进行盐浴氮化处理,采用国内的盐浴氮化技术硬件和软件,按瑞士苏尔寿鲁蒂公司技术标准和要求做试验,结果达到了德国Degussa盐浴氮化技术水平。本文详细介绍了试验情况。  相似文献   
279.
针对低轨星座传感器资源调度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几何精度衰减因子(GDOP)和目标位置估计误差椭球的调度方法,该方法综合考虑了目标的静态、动态定位因素,优先选择卫星目标视线垂直于误差椭球长轴的传感器资源对目标进行跟踪。仿真结果表明,与已有的仅考虑GDOP的调度方法相比,该方法既节省了传感器资源,又提高了目标的跟踪精度。  相似文献   
280.
将SpaceWire ECSS-E-50-12C标准中基于Time-Code时间分发的同步方式应用于SpaceWire光纤总线系统中时,存在计时精度不高且计时长度短、延时误差不可控、频率偏差无法补偿的问题,不能满足纳秒级的时钟同步需求。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使用从节点的本地时钟计数、时间戳计算平均延时、以及根据时钟频率偏差调整动态时钟计数的方法,消除时钟同步过程中时钟延时、抖动和频率漂移的影响,提高时钟同步精度。通过仿真验证,在光纤总线系统主节点和从节点的时钟频率不同,传输延时为80ns,延时抖动为8ns,且同步间隙为100μs的情况下,优化后的时钟同步精度达到了从100μs到24ns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