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19篇 |
免费 | 251篇 |
国内免费 | 137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1185篇 |
航天技术 | 155篇 |
综合类 | 179篇 |
航天 | 38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篇 |
2023年 | 66篇 |
2022年 | 52篇 |
2021年 | 74篇 |
2020年 | 65篇 |
2019年 | 80篇 |
2018年 | 72篇 |
2017年 | 57篇 |
2016年 | 55篇 |
2015年 | 57篇 |
2014年 | 76篇 |
2013年 | 63篇 |
2012年 | 68篇 |
2011年 | 86篇 |
2010年 | 80篇 |
2009年 | 78篇 |
2008年 | 63篇 |
2007年 | 60篇 |
2006年 | 64篇 |
2005年 | 72篇 |
2004年 | 61篇 |
2003年 | 56篇 |
2002年 | 54篇 |
2001年 | 34篇 |
2000年 | 40篇 |
1999年 | 37篇 |
1998年 | 36篇 |
1997年 | 30篇 |
1996年 | 35篇 |
1995年 | 21篇 |
1994年 | 26篇 |
1993年 | 25篇 |
1992年 | 20篇 |
1991年 | 17篇 |
1990年 | 21篇 |
1989年 | 21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14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7篇 |
1979年 | 5篇 |
1977年 | 5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振荡翼型非定常流动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一步完善了非定常雷诺平均N-S方程求解程序.并借助运动网格生成方法,对周期性俯仰运动下NACA0012翼型的非失速绕流和动态失速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振荡翼型的迟滞效应以及俯仰运动各个参数对迟滞效应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对比表明,本文发展的数值模拟方法在模拟非失速绕流时是可靠的;结果还表明,随着振幅、折合频率的增加迟滞效应增强,平均攻角对迟滞效应无影响;保持无量纲参数--振幅和折合频率的乘积--恒定时,迟滞效应相同.在模拟动态失速问题时.本文方法在深度失速下结果与实验符合较好,而在轻度失速下符合较差.经分析表明这是不同条件下非定常流动对湍流模型和转捩的敏感程度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912.
为获得封严流对预旋供气系统温降特性的影响,基于三维稳态数值模拟方法,针对内封严出气流量,内封严进气流量,内封严进气温度和内封严进气旋转比四个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保持供气流量和供气压力一定的条件下,封严流流出预旋腔对预旋供气系统温降特性影响微小;而封严流流入预旋腔的影响显著。内封严进气流量从0增大到喷嘴流量的20%时,温降效率降低31.3%;内封严进气温度升高37K时,温降效率降低29.2%;内封严进气旋转比从0提高到0.8时,温降效率提高15.6%。 相似文献
913.
对航空发动机压气机级间台阶篦齿封严进行了实验与计算研究。在不同压比(1.05~1.3)下,研究了转速(1.5~7.2kr/min)对篦齿的工作间隙变化、泄漏特性、温升特性和旋流特性的影响,并选取典型实验工况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表明实验结果与数值计算结果符合良好。随转速的增大,工作间隙减小,泄漏流量降低,两者最大降幅在40%左右;较小压比时流量系数微弱降低,较大压比时流量系数微弱增大。系统风阻温升随转速的增大而增大,且转速越大温升越快,最大温升为36K。另外,出口旋转盘腔同一径向位置的旋转比随转速的增大而增大,最大可达0.398;同一转速下,随出口旋转盘腔径向位置的增大,旋转比降低。 相似文献
914.
采用数值方法研究了长径比和压比对预旋孔流动特性的影响,所研究的预旋角度为30°,长径比范围为1~5,压比范围为1.1 ~1.9.计算获得了出气角度、出气面积、出气速度及其周向分量,流量系数和预旋效率等参数随压比和长径比的变化.对长径比1.75和4的预旋孔流量系数进行了实验测量.结果表明预旋效率是一个可以综合反映预旋喷嘴气流偏转、加速和流动损失等主要性能的无量纲参数.预旋效率随长径比的增加先显著增加后微弱减小,最佳长径比为2.5左右.长径比小于2时由于出气角度和实际出气面积都明显偏离设计值,预旋效率显著偏低,在设计中应避免出现. 相似文献
915.
916.
917.
918.
为了探索缝隙射流对高负荷扩压叶栅气动性能与近壁流场结构的影响机制,实验研究了设计冲角下有/无缝隙结构的高负荷弯曲扩压叶栅近壁流场结构与出口气动损失分布规律,获得了叶片近壁压力场数据、流动图谱以及叶栅出口流动损失参数.结果表明,缝隙两端压差导致的从叶片压力面到吸力面的射流能够增加附面层高熵流体的能量,缝隙射流将局部积聚的低能流体及时引向主流,减小高熵流体在叶展中部或端区掺混撞击,抑制了栅后尾迹高熵流体的过度聚集,从而有效提高高负荷压气机叶栅气动性能. 相似文献
919.
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