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791篇
  国内免费   8篇
航空   844篇
航天技术   4篇
综合类   20篇
航天   7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129篇
  2006年   112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31.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分析了经不同制度时效处理的Rene’220合金的显微组织,找出了时效处理工艺参数对γ″强化相析出的影响规律,第一次时效温度决定了γ″相的数量,第二次时效温度决定了γ″相的最终尺寸。确定了最佳时效处理制度为830℃/4h炉冷 760℃/10h空冷。  相似文献   
732.
分子凝结与凝结表面温度的关系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相关理论研究,并借助新近研究的“分子污染低温凝结效应设备”,就我国飞行器型号设计密切相关的分子凝结与凝结表面温度的关系机制进行了四个多月的试验研究,取得了相关的二千余个数据。在此基础上,结合相关的理论对数据进行了拟合和分析,得到了分子凝结与凝结表面温度广泛遵循的一般关系——指数关系。对型号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33.
柔性变后掠飞行器非定常气动特性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柔性变后掠飞行器变形过程中的非定常气动力,对柔性变后掠飞行器进行了非定常数值仿真。首先分析了柔性变后掠飞行器在特定后掠角下的定常气动特性,接着选用三种变后掠周期进行了非定常计算,分析了不同变后掠速度对飞行器气动特性的影响,以及定常与非定常气动特性的差别,并研究了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柔性变后掠飞行器通过后掠角的改变可以使实时气动性能达到最优;不同变后掠速度引起的气动力差异不大;定常气动力与非定常气动力最大差异不超过7%,其差异主要是由于机翼上气动力的差异引起;非定常计算的升力、阻力系数大于定常结果,俯仰力矩系数与定常计算值差异不大。非定常气动力的产生机理是由于机翼的附加速度所引起的,与流场迟滞无关。总体上看,攻角小于14°时,小后掠可以取得较大的升力、阻力系数;大于14°攻角,大后掠的升力、阻力系数较大;所有后掠角均在4°攻角处取得最大升阻比且小后掠角的升阻比较大;当升力系数小于1.28时,小后掠角产生较小的阻力系数,超过这一数值,大后掠角的阻力系数较小。  相似文献   
734.
航天器密封舱加筋壁板碎片撞击监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航天器密封结构在轨长期运行期间会受到空间碎片撞击,使密封结构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如果这些损伤不能被及时检测出来并采取相应措施,可能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对碎片撞击进行监测可以为航天员采用正确修复方案提供依据。本文利用基于超声导波的结构健康监测技术感知空间碎片对航天器密封结构的撞击。首先,在 Abaqus 有限元仿真软件中,用不同速度的钢球冲击模拟真实的冲击形式。具体分析了超声导波在该壁板结构中的传播特性。用小波变换的方法进行信号处理,据此提取了合适的冲击监测所需的信号频率。其次,设计了一种基于信号互相关分析的冲击成像算法确定撞击位置。比较了不同压电传感器网络定位准确度以及监测效率,选择了一种可靠的组网形式进行监测。最后针对航天器壁板,在实验室环境中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该监测系统具有良好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735.
增加翼型升力的局部振动流动控制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增加升力、弱化激波为目的,采用计算流体力学的方法,开展了流场主动控制技术的研究。提出了内埋压电材料在上翼面引入周期性正弦振动形成附面层扰动这一主动控制方法。利用结构网格和相应的非定常流计算方法,对变形过程中的气动特性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了各种变形参数对升力特性的影响。以往的研究大多局限在二维翼型的数值仿真,本文将计算方法扩展到三维机翼模型,以进一步验证控制方法的有效性。研究表明,通过适当的参数优化,局部主动变形能够改善翼型背风区的气动特性,起到增升减阻的作用。低马赫数下,非对称翼型升力系数可提高15%;阻力系数减小16%;高马赫数下,通过控制使激波后移,对称翼型升力系数可提高17%。与传统机翼相比,这种自适应机翼负面效应小,不破坏机翼的结构,可以满足多种飞行状态下的气动需要。  相似文献   
736.
针对窄带信号,提出了基于自适应陷波器的次级通道特性在线识别算法,该方法利用自适应陷波器技术解决在线识别时存在的激励信号被干扰问题,从而提高次级通道特性在线识别的速度,达到提高算法整体性能的目的。讨论了参考信号比例因子对系统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应用该算法的控制系统的整体性能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737.
含冲击损伤复合材料层合板疲劳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两种不同铺层顺序的T300/BMP316复合材料层合板,进行了低速冲击后不同应力水平下的等幅拉一拉疲劳试验。结果表明:低速冲击后,材料疲劳寿命的对数与应力水平成线性关系;在低应力水平下,层合板的主要疲劳损伤模式为分层,而在高应力水平下,其主要疲劳损伤模式为纤维断裂;随着疲劳应力水平的降低,层合板内损伤面积增加且刚度退化幅度变大。  相似文献   
738.
制备了炭化温度分别为700和1000℃的两种碳团簇材料,利用FT-IR和SEM对其结构及形貌进行了表征。FT-IR光谱表明:700与1000℃制备的材料其微观结构有较大差异,对微波的共振吸收性能也不相同;SEM图则显示碳团簇粉末在微观上成短切纤维状,截面呈圆形,长度在微米量级。在此基础上,通过吸波材料多层匹配设计,采用碳团簇吸收剂制备了具有良好吸波性能的三层材料。结果表明:该材料整体厚度小于2mm,在X波最小反射率可达-36dB,反射率小于-10dB的工作频带达到78%。  相似文献   
739.
结合长时间非烧蚀热防护的技术需求,在固定壁面温度的条件下,对多孔材料传导-辐射耦合传热过程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材料的隔热性能与材料的使用环境及内部结构密切相关,减小内部孔隙的特征尺寸,增加材料的密度和固体材料的比率有利于降低隔热材料的等效热导率,并延长材料达到热平衡的时间;同时达到平衡时,材料的背面温升与背面散热条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40.
矩形件优化排样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了满足BL条件的最低轮廓线搜索算法,并与模拟退火算法相结合,用于矩形件排样的求解。计算实例表明该算法能在50 ms内获得近百个矩形件的较优排放图,并能获得较少矩形件的最优排放图;其排样效果和效率优于SA 最低水平线算法和SA BLF算法,是解决大规模矩形件排样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