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4篇
航空   110篇
综合类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5 毫秒
91.
吴丁毅  刘松龄 《航空动力学报》1988,3(2):135-139,187
本文将边界层方程无因次化,用“BOX”算法求解。研究计算了转动园盘上层流区、过渡区和紊流区的扭矩系数和局部换热系数以及变物性的影响,并研究了适合计算转盘问题的双层紊流模型。  相似文献   
92.
江涛  范卫红  刘松龄 《航空动力学报》1993,8(2):161-164,205
在二维气膜冷却边界层流动和传热计算方法 [1] 基础上 ,引入边界层积分参数法 [2 ] ,计算叶栅的气动损失。结果表明 ,这种方法较适用于低吹风比和边界层较厚处有气膜冷却的情况。作者将边界层积分参数法与叶栅损失计算的另一种方法进行数值计算的比较 ,表明两种方法各有长处与适用范围 ,实际应用中应考虑两者的结合使用。  相似文献   
93.
带肋的内流通道中气膜孔流量系数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根据相似理论放大的模型上,测量了带60°肋壁的内流通道中沿主流流向分布的各气膜孔的流量系数(Cd)。实验在内流通道进口雷诺数为20000~80000、通道总出流比为0.30~0.60的范围内进行,重点分析了带60°肋壁和不带肋的内流通道中来流雷诺数和总出流比对Cd的影响规律,分析了肋对气膜孔流量系数的影响,并且进行了相应的数值模拟研究。为涡轮叶片的冷却结构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4.
旋转对小间距扰流柱通道内的流动换热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丽  朱惠人  刘松龄 《航空动力学报》2009,24(11):2489-2494
为了深入了解旋转对涡轮叶片尾缘扰流柱通道的流动换热的影响,在静止实验研究的基础上,用数值计算的方法研究了旋转情况下梯形小间距扰流柱通道内的流动结构和换热情况.数值计算结果表明:①旋转时沿着径向静压逐渐升高.靠近叶根的流量变小,而靠近叶片顶部的区段出流量变大.②在扰流柱区,旋转时迎风面和背风面的端壁换热都略有增强,但增强的幅度不超过7%,迎风面略高于背风面,但差别不大.沿着径向换热逐渐升高,靠近叶尖处的换热强而靠近入口叶根处的换热弱.   相似文献   
95.
涡轮叶片尾缘扰流柱通道流动换热计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丽  刘松龄  朱惠人 《推进技术》2010,31(5):593-598
为了深入研究涡轮叶片尾缘扰流柱区域流动的工程计算方法,用开发的基于流体网络计算的一维工程算法,对工作叶片尾缘扰流柱通道进行了计算,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计算结果表明:工程计算得出的弦向出流量分布、压力分布从规律和数值上与实验结果都吻合较好,工程算法能够比较准确地计算出扰流柱通道的流动;扰流柱区的气体流动方向基本为弦向,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径向流动,所以有必要在流体网络计算中设置表示径向流动的流路。  相似文献   
96.
如何预计有分离的流动,一直是流体力学中一个重要问题。N-S方程固然可以描写分离流,但在目前计算技术条件下求解该方程要耗费大量机时。通常求解附面层方程的方法常因在分离点附近出现奇点而失败。近年来发展了解附面层方程的反方法,即给定附面层位移厚度δ~*或阻力系数c_f,求附面层外边界速度u_e和其他参数。位移厚度和阻力系数均为未知量,故用反方法计算时必须先估计位移厚度或阻力系数,将算得的u_e值和  相似文献   
97.
涡轮叶栅前缘上游端壁气膜冷却的流场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对前缘上游端壁有单排和双排孔冷却的大尺寸低速涡轮导向叶栅进行了气动测量、热示踪和端壁流场显示,在吹风比1~3范围获得了叶栅内的详细流场、冷气的空间分布和端壁上的流动图案。结合先前测得的没有冷却时的流场数据,这些结果表明端壁气膜冷却对叶栅流场结构有重大影响,吹风比是主宰射流与二次流间相互作用的主要因素,双排孔喷射使冷气比单排孔喷射更贴近端壁。低吹风比喷射冷气不能到达压力面并被二次流逐渐卷离端壁;中吹风比喷射有效的抑制了二次流的形成,并使端壁流线偏向于无粘流流线,冷气很均匀的覆盖在端壁上。   相似文献   
98.
叶片前缘气膜冷却换热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叶片前缘多排圆柱形孔的气膜冷却换热进行了实验研究。测出了不发生主流侵入腔室的最小平均吹风比、孔排区及其下游的局部换热系数,并研究了主流雷诺数及平均吹风比对局部换热系数比的影响。实验参数范围:主流雷诺数Re=42000~127000,平均吹风比M=0.8~2.0,测量分8个工况进行。  相似文献   
99.
非定常尾迹对涡轮叶片换热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引入非定常尾迹诱导过渡的时间平均间歇因子的概念,提出常规过渡的起始点位置和尾迹诱导过渡起始点位置的算法,实现了对非定常尾迹影响下涡轮叶片上时间平均换热的数值模拟。结果显示,无论在叶片吸力面还是压力面,计算与实验符合均很好。  相似文献   
100.
本文对一种高压涡轮导向叶栅中的紊流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在雷诺数为100000的工况下, 采用二维热线对叶栅通道内垂直于叶高的平面内的平均速度, 脉动速度, 及雷诺切应力相关系数进行测量。并结合以前通过五孔针测量取得的流场进行了分析, 得出了该叶栅中紊流参数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 叶栅端壁区的紊流流动, 基本保持各向同性; 通道涡和马蹄涡内存在高紊流度和雷诺切应力的紊流核心。本实验结果为分析研究叶栅端壁换热特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