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5篇
航空   89篇
航天技术   33篇
综合类   8篇
航天   18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8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传统的独立分量分析不具有抗干扰性,而且需在源个数已知的条件下,才能进行含噪图像盲分离。针对此不足,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变分贝叶斯独立分量分析的含噪图像盲分离方法。所提算法与传统的分离方法相比,可直接有效分离含噪图像,且具有较强的抗干扰性。此外,该算法根据不同模型的信度估计信源数。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是非常有效的。  相似文献   
92.
简要介绍了复材航空隔板的材料选择,对复合材料航空隔板应用FIberSIM软件设计铺层信息的过程进行了研究,可为后续制造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3.
某涡扇发动机加力供油和喷口控制系统间相互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某涡扇发动机加力数控系统进行了仿真研究。首先建立了加力供油和喷口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分析喷口控制系统结构变化对系统动静态特性的影响,最后对加力供油和喷口控制系统间相互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4.
六边形薄壁结构被广泛应用于吸能防护领域。为提升六边形薄壁管的吸能性能,对常规六边形薄壁管和内凹六边形薄壁管在横向压缩载荷作用下的变形模式和吸能性能进行对比研究。针对这2种六边形管分别建立考虑应变强化效应的理论模型,运用商业软件ABAQUS进行有限元分析。对比理论模型和有限元分析得到的六边形管变形模式及载荷-位移关系,理论结果和有限元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针对2种六边形管,分别设置不同的侧边倾斜角,探究不同六边形管在横向压缩载荷作用下的塑性变形行为和吸能性能。结果表明:内凹六边形管相比于对应的常规六边形管具备更优的吸能性能,内凹六边形管的冲程效率和总吸能分别为对应的常规六边形管的1.41~1.62倍和1.79~1.83倍。另外,内凹六边形管所需的横向安装空间更小。  相似文献   
95.
驾驶员诱发振荡(PIO)对飞机的飞行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在进行全尺寸飞机PIO特性评估飞行试验之前,利用与全尺寸飞机动力学相似的缩比模型进行飞行试验,对全尺寸飞机的PIO特性进行初步评估,可以达到节约试验成本和降低试验风险的目的。针对驾驶杆操纵到指令形成过程中的时间延迟这一因素诱发的纵向Ⅰ类PIO,选取带宽准则和Neal-Smith准则作为评定准则,分析了全尺寸飞机和缩比模型对应PIO评定参数的相似比例关系,并建立了基于缩比模型的全尺寸飞机纵向Ⅰ类PIO预测方法。以某型军用运输机及其缩比模型作为算例飞机进行了仿真验证,验证结果表明:分析得到的相似比例关系是正确的,基于缩比模型试验数据可以较为准确地评估全尺寸飞机的Ⅰ类PIO特性。   相似文献   
96.
某型导弹在外场测试时"允许截获、截获、角度预置误差Y和Z轴绝对值"不合格,返厂测试故障现象与外场测试一致.为了解决该问题,通过故障分析和机理分析,确定故障原因是三自由度陀螺电机堵转无法正常启动,导致导引头稳定平台系统无法正常工作.本文可为排除同此类故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7.
在深入分析当前空管系统QSMS体系运行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体系整合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并结合民航空管QSMS建设要求以及实际工作经验,提出了体系整合的切入点和开展方式。  相似文献   
98.
99.
熔滴过渡是影响MIG焊接质量的重要因素。松下脉冲MIG焊机400GE2通过精确控制熔滴过程,可以达到理想的焊接效果。全数字电机控制通过采用最先进的"脉冲编码涡轮送丝电机",使送丝过程更加平稳有力,4轮送丝机构的送丝精度比  相似文献   
100.
刘杰 《国际太空》1994,(4):23-23
美空军航天司令部在高1万英尺(约3048米)的夏威夷火山上设立的毛伊(Maui)航天监测站,使用光学、光电和红外探测器识别空间人造物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光学望远镜能分辨出运行在约37800千米地球同步轨道上的小至8厘米的人造物体。试验表明,光学探测器是分辨地球同步轨道上人造物体的主要手段。由于离地球甚远,红外成像技术难以实现,而雷达探测器由于功率损失太大以及地球同步轨道物体与地面相对运动太小也十分困难。美航天司令部航天监测中心采用光学探测器对空跟踪,迄今已发现运行在地球轨道上的人造物体大约有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