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0篇
航空   78篇
航天技术   3篇
综合类   15篇
航天   13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刘昶 《飞行力学》1989,(3):88-97
五、大迎角飞行时动态特性研究方法飞机在大迎角飞行时,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系统。非线性系统的研究与线性系统有很大的区别,它不像线性系统那样有一般性的有效的求解方法。由于系统非线性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因此研究的方法也有许多种,其理论研究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二大类:解析的方法和几何的(或拓扑的)方法。对由非线性常微分方程所描述的非线性动力学系统,其解析法通常可以分成三种类型:“精确的”、“时间连续的”和“平均的”。存在有解析的、封闭形式的精确解的问题是极少的。时间连续法,众所皆知的Runge-Kutta数值积分法就是代表方法之一,其计算程序  相似文献   
72.
本文给出一种低超声速来流中机翼跨声速非定常流的计算方法。该方法使用跨声速小扰动理论,正确地计入了沿流向平面流动特征线的压力波的运动边界条件。流动方程是使用时间精确交替方向隐式(ADI)有限差分解法求解。试算了M=1.1的矩形翼和M=1.1、1.34的F5机翼的定常和非定常气动力,并与国外的风洞试验和计算结果作了比较,符合很好。表明本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73.
周欲晓  刘昶 《飞行力学》1996,14(4):19-24
参考F-15战斗机数学模型和原始数据,通过分支分析和突变理论方法以及数值积分时间历程法的应用,估算出F-16飞机的分支图。分析并参考飞机分支图特性,研究飞机深失速进入特性及其改出特性。  相似文献   
74.
本文利用描述函数法,导出了控制系统中含有多个非线性环节,多回路飞机极限环特性的计算方法,分析了某些非线性特性——饱和特性、不灵敏区和间隙特性对极限环特性的影响,并给出计算实例和试验验证的结果。  相似文献   
75.
为研究X形丁腈橡胶密封件在往复轴的静压工作状态和往复工作状态下都能可靠地密封,利用大变形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对此密封机构的各种工作状态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不同状态下,各应力状态的分布规律和各应力随不同工作压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无论何种工作状态,其高应力区均分布在密封圈非压力侧凹圆处或间隙挤出处,且上行时的接触应力大于下行时的接触应力。  相似文献   
76.
复合材料三维编织技术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得到了显著的提高。本文论述运用计算机进行三维四步法编织工艺辅助设计,主要包括编织挂纱核子运动分析、织物结构模型和工艺计算三部分,文章分别从设计原理、设计思想、程序流程三方面进行说明。经使用证明,所开发的CAD软件具有实用性、合理性和高可靠性等优点。  相似文献   
77.
刘施然  杨赟秀  胡守超  黄军 《宇航学报》2016,37(12):1419-1424
针对脉冲风洞强振动、极短有效试验时间的测试环境,提出一种采用压电材料作为敏感元件,尾端具有反射应力波耗散能力的单分量应力波天平结构。详细介绍了天平的运行原理,结构设计公式,内悬挂保护罩结构,以及校准方法,最后以半球为模型,在CARDC Φ 0.6米激波风洞上进行了验证实验。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技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8.
机翼摇晃预测与抑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永亮  沈宏良  刘昶 《航空学报》2005,26(3):276-280
将分支分析与突变理论方法(BACTM)和模糊逻辑控制(FLC)方法相结合,形成BACTM-FLC方法,实现飞机大迎角下的动力学特性分析和模糊控制律设计一体化。在对某大后掠角三角翼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进行预测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模糊控制器抑制机翼摇晃,用BACTM对该模糊控制器的控制效能进行评估分析,并对BACTM的预测与评估结果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BACTM-FLC方法可以全局性地预测和分析飞机的大迎角非线性动态特性,并对其进行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79.
垂直起降运载火箭研制是航天与航空技术的一次融合,相对于传统一次性火箭而言,其研制是对运载火箭总体设计理念的革新。本文从运载火箭总体设计的角度出发,结合工程研制实际,通过垂直起降火箭一二级分离、推进剂管理、气动设计、弹道优化设计等方面的风险评估及约束条件分析,结合具体方案设计,对垂直起降火箭与传统火箭总体设计的差异及难点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建议,同时阐述了对垂直起降运载火箭总体设计的思考。常规运载火箭成熟的设计理论和技术,需要增加新的约束和进行改进后才可适用于垂直起降火箭方案设计。  相似文献   
80.
尹江辉  刘昶  王立新 《飞行力学》2001,19(1):42-44,54
模糊逻辑控制技术和神经网络有机的结合 ,拓宽了模糊逻辑方法和神经网络方法的适用领域。利用神经网络具有自学习能力的优势 ,采用反向传播学习算法 ,通过对传统模糊逻辑控制器中的模糊逻辑控制规则和隶属函数有关参数进行训练学习 ,设计了模糊神经网络控制器 ,应用于飞机的过失速机动“里程碑”之一—— 70°迎角定常飞行仿真计算 ,获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