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航空   68篇
航天技术   13篇
航天   10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41.
轴线直线度误差的数学模型与几种计算机解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轴线直线度误差最小二乘评定法与最小条件评定法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介绍了最小条件评定的三种最优化算法。文中还给出了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42.
针对柱形爆炸器穿透钢柱试验故障,分别从聚能罩形状和材料、主装药炸药性能、装药结构、主装药浇注工艺、炸高、界面传爆可靠性、环境条件等方面,对柱形爆炸器穿透效果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开展了相关可靠性试验,复现了故障。此次故障是由于柱形爆炸器壳体壁厚较薄,不能满足力学环境试验过载所致。对故障进行了准确定位,并改进了设计结构。  相似文献   
43.
直线度误差目标函数凸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证明了直线度误差最小区域评定法的目标函数是一维欧式空间R1中的连续、不可微的凸函数 ,从而证明了目标函数的全局极小值是唯一的。  相似文献   
44.
本期的《中国民用航空》将再次关注航空救援问题。2008年的6月,还在抗震救灾紧张进行的时候,本刊即第一时间开始关注航空救援问题,并在6月号和7月号连续组织了两期专题,总结汶川地震后航空救援的经验,探讨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航空救援系统的建议。作为民航的媒体,我们尽到了自己的责任,我们为率先全面总结和研究航空救援问题感到欣慰。  相似文献   
45.
鉴于全行业的严重亏损,据悉民航总局将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严格控制运力投放和票价折扣幅度,限制代理费率等,以改变票价竞争的无序状况,扭转经济效益滑坡的局面。作为一种应急措施,此举对改善航空公司的困境将起到一定作用,但从长远来看,出路在于全面提高民航业的竞争力。关于影响目前民航效益的原因,业内人土众说纷坛,各抒己见,归结起来表现为两多两少,即找客观原因多、不利因素多,找主观原因少、有利因素少。如很容易归结为国民经济发展速度放慢、东南亚金融危机、运力投放过快、铁路提速和高速公路对客货运量的分流、实行折…  相似文献   
46.
最近,关于民航的几个热点话题,都和该怎么样看待航空运输业的市场集中度问题有关。 第一个热点问题是关于民营航空公司的命运问题。在东星航空公司被迫进入破产程序后,许多媒体发表了评论。除了反省一些民营航空公司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外,以下几个观点比较集中。一是民航主管部门没能为民营航空公司提供一个好的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政策环境,“弱小的民营航空公司不但得不到政策扶植,反而面临诸多政策上的禁飞区”。  相似文献   
47.
面对高铁冲击,民航前景堪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8年民航的低速增长,有很多偶然因素的影响,但持续30来年的高速增长很可能不会再有了,原因是其他交通方式,尤其是高速铁路(时速200公里以上)对民航市场形成严重侵蚀。  相似文献   
48.
民航2009年第一季度的主要运输指标保持较快增长,经济效益也有明显改观,在全球经济和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十分难得。考虑到2008年第二、三、四季度的基数很低,今年全年民航的较快增长是完全可以期待的。  相似文献   
49.
2008年是中国民航从持续高速增长转向适度甚至是低速增长的转折点,即使金融经济危机过去,民航也难以重拾从前的发展势头了。因为中国民航除了面临与世界上其他同行共同的制约因素外,还将在三五年后面对高速铁路的强烈冲击,届时,大量运行速度达300公里的高速铁路集中投入使用,在与之重叠的运输市场,民航在1500公里距离以内的航线都将面临全面溃败的可能。因此中国民航业有必要进行广泛而深刻的变革。  相似文献   
50.
语篇连贯既是一种语言现象,又可以被看作是一种心理行为。看一个语篇是否连贯是离不开依据语篇的呈现方式进行的逻辑推理以及世界知识的记忆和调取等心理活动。连贯在很大程度上是来自于理解者在对语篇加工时所产生的推导过程。以回指推理以及主题推理为例,通过对语篇推理过程的论述具体说明了阅读者是怎样通过推理过程在自己的认知中做出语篇是否连贯的判断的,从而促进阅读者更好地理解语篇的连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