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8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35篇
航空   305篇
航天技术   31篇
综合类   40篇
航天   8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三维四向编织复合材料等效热特性数值分析和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采用“米”字型枝状胞体有限元模型和试验方法对三维四向编织复合材料的整体等效热膨胀系数和等效热传导系数进行了分析并将计算结果和试验值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枝状胞体模型能较为真实的反映三维四向编织复合材料的结构构形;有限元方法在分析热膨胀、热传导方面具有较好的精度;三维四向编织复合材料编织方向的热膨胀系数随着纤维体积比的增加而减小,随着编织角的增加而减小;热传导系数随着纤维体积比的增加而增大,随着编织角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32.
三维四向编织复合材料的叠层板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经典层合板理论和叠层板模型,建立了一种分析三维四向编织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方法。在叠层板模型中,代表性体积单元的厚度为编织复合材料的整体厚度,宽度为一个编织花节宽度,长度为一个编织花节长度,并简化为具有不同材料主方向的单向层板的叠合结构。不同层板间的交叉重叠按各层板性能的体积平均进行简化,同时假设代表性体积单元具有均匀的中面应变和曲率。此外,模型中考虑了编织纱线的排列方式以及表面纱线的影响。理论分析结果与实验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33.
数控电解加工整体叶轮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平行直纹型面的数控展成电解加工为例,对数控电解加工整体叶轮的主要关键技术,包括成形规律、展成运动、数控编程、阴极设计制造、机库及多轴联动数控系统、典型叶轮加工工艺逐一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34.
祝长生  冯心海 《航空动力学报》1987,2(4):323-327,369-370
本文以实验为基础分析了在柔性转子——挤压油膜阻尼器系统中出现非协调涡动轨道的可能性及规律性;研究了系统参数(如油膜的径向间隙比、承载长度、不平衡量及定心弹簧刚度等)对非协调涡动轨道的影响以及非协调涡动轨道与转子振动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5.
在对不平衡响应预测的研究中,用“标准组件”和“形位信息”概念建立了复杂转子不平衡响应的实用计算方法和程序。在挤压油膜阻尼器动力特性的研究中,全面论述了该类阻尼器的稳态特性,瞬态特性和突加不平衡响应特性,并对同心型和非同心型阻尼器方案进行比较,获得非同心型方案比同心型方案有更好的减振效果的结论。依据理论分析和实验经验所提出的挤压油膜阻尼器的设计方法和推荐值,已证明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36.
本文首先介绍了该类阻尼器动力特性的主要试验结果,这些重要结果为阻尼器的设计应用奠定了基础;双稳态跳跃现象刻划了阻尼器的高度非线性特点,实验结果展示了同心型和非同心型阻尼器的双稳态跳跃过程和以是否发生质心转向来判别双稳态跳跃和临界转速的振幅突变;为考察阻尼器的结构完整性,作了实机寿命试车,256小时的长期试车证明,挤压油膜阻尼器不但具有良好的减振效果,而且经得起在恶劣工况下的长期试车的考验。  相似文献   
37.
本将挤压油膜阻尼器设计技术应用于某型航空发动机WDZ-1起动机上,不仅获得不良好的减振特性,还顺利通过了全寿命的结构完整性疲劳试验。研究表明,我们推荐的挤压油膜阻尼器的设计方法和参数选取范围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38.
在RH85%的环境下,将高硅氧/酚醛预混料吸湿24 h后压制成复合材料,对试样进行无损检测和力学性能分析。结果表明:预混料吸湿后其复合材料内部存在大量缺陷,其中Ⅱ类区面积37. 4%,Ⅲ类区面积49. 8%;力学性能下降幅度较大,拉伸强度、压缩强度、冲压剪切强度分别下降了55%、60%、15%,但弯曲强度变化较小。分析表明:预混料吸湿的水分一部分在树脂固化时,成为气孔,形成Ⅱ类区;另一部分进入纤维,削弱树脂和纤维界面间的粘接力,严重时出现脱粘,形成Ⅲ类区,降低材料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39.
为了减少永磁同步电机调速中的动态误差,提出了一种积分性能最优的滑模控制方法。该方法以滑模控制中的动态误差为性能指标,在此基础上建立最优切换函数,并采用最优控制理论对滑模控制器进行设计。用该方法设计的滑模控制系统,通过滑模面斜率的连续变化,能够加速系统状态变量到达滑模面的过程,极大地提高对参数摄动和外部干扰的鲁棒性。仿真结果表明,该时变滑模面控制方法使系统具有无超调、快速、稳定等优点,提高了系统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40.
永磁同步电机永磁体受限于热约束,无法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下运行,故需减少永磁体上的电涡流损耗,从而降低永磁体上的温度。针对使用有限元法对永磁体电涡流损耗估算时间较长,以及使用解析法估算时难以达到与有限元法相同的精度,采用混合有限元解析法估算永磁体上的电涡流损耗。结合电涡流的反作用,在模拟电机旋转时,无需重复划分三角形区域;使用MATLAB软件仿真模拟,将混合有限元解析法与Galerkin有限元法对比,减少三角形区域划分的个数。由此验证了永磁体上电涡流损耗符合端部效应以及集肤效应的特征,在保证精度的同时,减少了仿真的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