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6篇
航空   144篇
航天技术   56篇
综合类   8篇
航天   6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采用等离子体微弧氧化技术对LY12铝合金表面进行氧化处理,对处理前后材料的高温拉伸性能进行了研究,用SEN观察试样拉伸断口及陶瓷涂层形貌。结果表明:在高温条件下,LY12铝合金表面陶瓷化后拉伸强度有一定提高,且随温度的升高,拉伸强度提高的比率增大,说明在高温条件下陶瓷涂层对铝基体起到了一定的隔热作用;表面陶瓷化对LY12铝合金的延伸率影响不大。试样为典型的韧性断裂,且断裂后陶瓷膜层没有出现大面积脱落,表明陶瓷涂层与铝基体结合良好。  相似文献   
202.
纤维隔热毡有效热导率测试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摘纤维隔热材料热导率的测试是高马赫数可重复使用飞行器(RLV)金属热防护系统(TPS)研究中的一个难点。本文以NASALangley研究中心一维稳态有效热导率测试装置为依据,设计了测试温度达1 600℃、压力在1×10^-3-1×10^5Pa的高温石墨平板炉,并对该设备的设计原理、装置构造、测试方法以及数据采集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对三种国内不同厂家生产的高温纤维隔热毡的有效热导率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该设备在经历一定时间的稳态处理后,获得了稳定的热流密度,进而得到不同温度下的一维稳态有效热导率。测试结果表明纤维隔热毡的有效热导率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在高温下,辐射成为影响材料导热能力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3.
首先介绍了Hu提出的不变矩和Jan Flusser提出的仿射不变矩,在不增加特征向量维数的前提下,将不变矩的部分分量与仿射不变矩组合成新的特征向量——组合不变矩。利用组合不变矩提取图像中的不变特征向量,并结合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分类器,较好的实现了对卫星目标的分类识别。  相似文献   
204.
采用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实现了导弹装备控制计算机测试信号的实时仿真,介绍了仿真信号的形成原理和电路设计方法,并给出了部分电路和仿真波形。结果表明,采用CPLD技术可以简化电路的设计,提高电路的仿真精度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5.
可重复使用航天器的热防护系统概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叙述了可重复使用航天器的热防护系统设计原理,介绍了各种航天器防热材料和3种热防护系统;结合国外热防护系统的典型应用,对我国热防护系统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6.
利用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EB-PVD)方法制备了厚度为0.5mm的N i-20Cr-0.6A l(wt%)合金薄板。合金的晶粒尺寸小于100nm。研究了N i-20Cr-0.6A l合金在1000℃空气中氧化100h后的氧化产物。结果表明,100h后在合金表面只生成了连续致密的-αA l2O3氧化膜。Cr含量为20%时,纳米化使生成连续A l2O3膜所需的最小铝含量大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207.
采用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技术(EB-PVD)在温度为700℃的不锈钢基片上沉积厚度为0.2mm的Ni-Cr-Al高温合金薄板,然后将合金薄板与基片剥离.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测试手段研究了Ni-Cr-Al合金薄板的微观组织.结果表明,沿厚度方向合金具有两种不同晶粒形貌的两层结构,在沉积材料的靠近基板侧观察到柱状晶区,同时表现出{lll}织构,而在远离基板一侧晶粒形貌则为近等轴晶且无织构现象;合金表面晶粒细小均匀且呈岛状分布,每个"岛屿"由许多晶粒尺寸约为100 nm柱状晶粒组成;晶粒内部亚结构表现为孪晶.  相似文献   
208.
为研究有流动管道侧向微缝共振器的声学特性,基于离散涡方法建立了一个理论模型.管道安装共振器处利用质量和动量守恒建立间断条件,再结合离散涡模型,计算出共振器的声阻抗和吸声系数.数值模拟表明微缝处流场主要取决于脱落涡层的卷起和拍动,这与流场显示实验结果一致,并验证了半经验模型中微缝剪切层的"盖子"假设.结果还表明共振器声阻...  相似文献   
209.
史耀耀  阎龙  何晓东 《航空学报》2010,31(6):1294-1298
 非连续带材缠绕是布带缠绕的一种,广泛地应用于复合材料成型中,在大拉伸比缠绕时更能突显其优势。针对非连续带材的缠绕,在认真分析复合材料成型工艺过程和可能存在的技术难点的基础上,对影响缠绕制品质量的张力、布带拉伸比、布带自动续接及自动纠偏等因素的控制方法及相互作用机理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设计出了切实可行的机械装置和控制方案。经应用验证,该方案既实现了非连续带材缠绕成型过程的自动化,又保证了缠绕制品的质量,解决了非连续带材成型过程的关键控制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210.
复合材料布带缠绕智能纠偏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开平  史耀耀  何晓东  阎龙 《航空学报》2011,32(7):1318-1325
智能纠偏是复合材料缠绕成型的关键技术之一,其焦点问题是如何实现布带跑偏量的精确检测控制.在分析布带跑偏机理及纠偏可行性的基础上,针对布带跑偏量检测问题,提出了基于线阵电荷耦合(CCD)的布带边缘检测方法,并对其检测原理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智能纠偏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分析了系统的稳定性,并采用Fuzzy-PI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