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篇
  免费   0篇
航空   192篇
航天技术   39篇
综合类   8篇
航天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18篇
  1994年   39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我是一名在校的大学生, 2000年 12月 18日 17时左右,我和几位同学在观看了学校的篮球比赛返回教室的途中,一位同学无意地抬头望了一下天空,随即大声地叫了起来:“快看天空,那是什么东西 ?”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我们看到了一个发着橘红色光且有点刺眼的不明飞行物体,该物体正从正西方向西南方向无声地移动。当时有许多同学都看到了这个奇怪的物体,仰角大约是 50度左右。该物体长长的,好像是拖着尾巴似的,大约有 30厘米长。后来,长度慢慢变短,最后变成了一个扁扁的盘状物体。再后来,该物体被前方的山挡住了,于是,大家也就慢慢…  相似文献   
182.
季文美教授是我国著名现代教育家和力学家,他为航空科技和教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是我们航空界的非凡人物。本文是由盛星辉同志按照“季文美教授从教五十周年纪念册”中有关文章编写而成的。其中主要摘录了陶秉礼、唐宗焕、张庆恩的“季文美的教育思想与实践”一文,摘录了吴富民、刘启洲、林超强等同志的文章,同时也摘录了纪念册中的其它有关文章。 本文介绍全面、简短、特此选登。  相似文献   
183.
回忆钱昌祚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读《航空史研究》(39)十周年纪念刊所载云铎教授和蔡镇寰兄同样题目的两篇文章《钱昌祚》后,颇增感念。就个人所知,补充追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4.
介绍一种新研制的超小型信标机 ,该机采用锁相环技术 ,输出信号质量高。信标机安装在氢气球悬挂的金属铝球内 ,可综合检验同一场区内的引导雷达、脉冲雷达、遥测跟踪站等设备的动态跟踪性能 ,实现测控系统的动态联调和合练。  相似文献   
185.
正切调频脉冲压缩是一种雷达非线性调频脉冲压缩方法。在构建一种通用接收机模型的基础上 ,以压缩滤波器归一化输出包络的主瓣脉宽以及最大旁瓣为指标 ,分析了多种有源噪声干扰样式对压缩滤波器工作性能的影响 ,并作了对比分析 ,给出了物理解释。  相似文献   
186.
小号 《国际太空》2007,(12):21-21
“中英空间科学与技术联合实验室”于2007年11月8日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揭牌成立。该实验室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与英国卢瑟福一阿普尔顿实验室共同组建。双方将通过该联合实验室,在日地环境、微纳卫星分布式组网探测、深空探测及有效载荷技术等领域开展重点合作。  相似文献   
187.
小号 《国际太空》2006,(12):5-5
2颗STEREO卫星在内部结构上有一些细微差别。它们将在未来3个月内借助月球引力,进入各自的飞行轨道,其中之一定位于地球绕日轨道的前方,另一个则在后方。随后,二者就将如同人的双眼一样,利用在太空中相互错开的优越定位“注视”太阳,首次拍摄太阳爆发时的三维图像,测量和记录太阳爆发。每颗卫星都配备了4套高级成像、观测等仪器,可以更精准地观测太阳爆发。  相似文献   
188.
小号 《国际太空》2007,(6):22-22
美国火星车项目科学家在5月4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透露,勇气号在火星本垒板区域发现了火山喷发的证据。本垒板是科学家以棒球术语命名的一处火山分层基岩区域。  相似文献   
189.
本世纪五、六十年代,国民党当局在美国的支持下,不断派其空军组织单批单架飞机入窜大陆东南沿海及纵深地区,进行袭扰和侦察活动,旨在破坏大陆的社会主义建设,掌握人民解放军的军事动向,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东南沿海诸岛及台湾.面对国民党猖獗的空中侵扰,我空军部队广大官兵认真贯彻毛主席提出的“全力以赴,务歼入侵之敌”的方针,在深入研究并掌握国民党空军飞机活动的特点及规律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寻求并采取各种有效的制敌之策,一次又一次地取得了对敌斗争的胜利,坚决地制止了敌人的袭扰和侦察活动,写下了我军国土防空作战史上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190.
记邹耀坤     
我和邹耀坤同志相识已经50年了,1949年在“东北老航校”第一大队第一中队时,我们同在一个中队工作,他是C-46机组的飞行教官,我是双发高练机组的飞行员;1950年成立空军第一支作战部队——第4混成旅时,我在第12轰炸团1大队当飞行员,他在3大队当中队长.以后相继成立空8师、空10师两个轰炸师,我调到空8师,他留在空10师,但因为都是轰炸机部队,工作交往较多,彼此的情况大家心中都有数.现在,几十年过去了,都是“古稀”之年的离休老翁,分别住在北京和广州,彼此见面的机会减少了.1997年11月,我参加在广州召开的“中国航空史研究会”理事扩大会议,他是东道主,我们又见面了,老战友相会,彼此有说不完的话,半个世纪前的许多往事又浮现在脑海中.我觉得邹耀坤同志的经历,有些事情看起来很平凡,掂量起来又很伟大,所以我产生了撰写邹耀坤的念头.谁料,平凡的人留下的历史资料极少,费了九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