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58篇 |
免费 | 24篇 |
国内免费 | 60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714篇 |
航天技术 | 133篇 |
综合类 | 320篇 |
航天 | 475篇 |
出版年
2022年 | 15篇 |
2019年 | 2篇 |
2015年 | 56篇 |
2014年 | 278篇 |
2013年 | 35篇 |
2012年 | 60篇 |
2011年 | 32篇 |
2009年 | 35篇 |
2008年 | 20篇 |
2003年 | 69篇 |
2002年 | 335篇 |
2001年 | 350篇 |
2000年 | 146篇 |
1999年 | 36篇 |
1998年 | 27篇 |
1997年 | 16篇 |
1996年 | 21篇 |
1995年 | 40篇 |
1994年 | 33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1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文章叙述了实用计算流体力学在外挂物分离方面的应用。内容包括:1.评估轨迹所使用的计算流体力学和轨迹综合方法;2.生成计算网格的方法和所需资源;3.评估挂架载荷和在计算的轨迹上的外挂物的位置和姿态、以及离机距离与时间的关系;4.评估计算流体动力学过程所使用的参数,包括收敛速率、人工-小时和网格生成所需时间、所使用的计算机资源和对复制结果所需的人员技能。 相似文献
202.
在国内外发动机稳定性评定技术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发动机的可用稳定裕度,其值应等于或大于多个降稳因子的需要稳定裕度之和,其中考虑了翻修后发动机制造、装配公差对喘振裕度的影响。其于这种认识, 参照第三代发动机的使用实践,提出了翻修后发动机试车的失速边界的验收方法。此外也提出了控制发动机试车质量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203.
现代工程中常常需要对平面的水平或斜度进行测量。目前普遍使用的测斜仪器主要有水泡式、电容传感器式、电位计传感器式等。它们测量精度低,易受外界环境的干扰,响应速度慢,难以满足实时性高的动态测量要求。本文介绍了硅微加速度计在动态测斜中的应用,叙述了应用中的几个关键技术问题,并给出了实地测量的结果。本文最后指出。硅微加速度计应用于动态测斜完全可行,通过合理的系统设计,可获得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204.
弹挠性零件刚度系数测量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弹挠性零件刚度测量方法是弹挠性惯性仪表制造技术的难点和关键。在综述现有弹挠性零件刚度测量方法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新近出现的用于弹挠性零件刚度测试的激发器谐振测量法、静电激励谐振测量法、声激励谐振测量法以及瞬态碰击激励测量方法。与传统的静态刚度测量方法相比,激励源谐振测量方法具有测量精度高、非接触等特点,具有易实现生产现场测试、加工中测试的优点。 相似文献
205.
舰载机弹射起飞过程中,由于牵制载荷突卸而产生的前起落架沿航向的快速振动对机体结构和设备都会带来严重的疲劳问题。本文建立了舰载机弹射起飞动力学模型,设计了具有减振功能的舰载机弹射起飞变长度牵制装置,分析了该装置的动力学特性,并对该装置的减振效果进行了参数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牵制载荷沿下扭力臂轴向的载荷分量所造成的缓冲器活塞杆的向后弯曲是导致牵制载荷突卸后前起落架振动的主要原因;变长度减振牵制装置通过实时改变牵制杆长度和牵制角,可大幅降低牵制载荷突卸后前起落架振动以及各铰接点振荡载荷,该装置在解决牵制载荷突卸振动问题中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06.
从试飞员角度阐述了进行发动机空中起动试飞的目的以及对相关飞行品质规范的理解。根据Z11型直升机发动机空中起动试飞的记录数据和试飞结果以及试飞中试飞员的经验,讨论了进行该试验的试验条件选取、试验程序、驾驶技术要点以及相关性注意事项。所得结论可供Z11型直升机驾驶员使用,并可供同类机型进行相关试验参考。 相似文献
207.
208.
作战效能是综合航电武器系统的重要因素,本文关注两个相关的前提:一是综合航电武器火控系统比过去的更加复杂,二是系统性能与效能的区别,并通过空对地实战任务来研究这些项目,同时,需特别注意实战中影响效能的因素和综合航电武器系统与飞机平台相协调产生最大效能的两个问题,在效能分析方面将飞机的磨损,攻击规模,目标选择和出击率等也作为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9.
介绍了关于用矩形喷嘴进行的瞬态液体射流的实验研究结果。流动显示演示了在喷流过程中液体射流的种种不稳定现象。笔者推广了Ryhming的理论模型,计算了喷嘴出口的射流速度,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10.
航空发动机多路模糊切换控制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航空发动机在不同控制通路切换过程中出现的转速等参数发生大幅度跳变以及系统不稳定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模糊切换控制方法,设计了基于不同结构控制通路的模糊切换控制器,基于无源性概念对航空发动机多路模糊切换控制系统进行了稳定性分析,得到了多路模糊切换控制系统稳定的充分条件。航空发动机模糊切换系统与直接切换系统仿真结果表明了航空发动机多路模糊切换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