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4篇
航空   5篇
综合类   1篇
航天   29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翼槽内的火焰传播过程对翼柱型固体发动机的点火升压过程有很大的影响。通过模拟试验发动机点火试验获得的翼槽内火焰传播数据,结合翼柱型装药点火升压计算模型,分析了推进剂燃速、点火能量、喷管堵盖打开压强、翼槽部位的初始燃面等设计参数在点火升压过程中的匹配关系。分析方法对不同结构翼柱型装药发动机设计是有用的。  相似文献   
22.
根据已知的固体发动机地面静止试验的喷管喉部瞬时烧蚀数据,建立了数字时间序列分析方法,获得了喉部烧蚀规律的数学统计模型,并用蒙特卡罗法对其喷管喉部烧蚀进行了计算机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际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23.
小型固体发动机尾部药型对点火升压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装填小型固体发动机在研制初期遇到的问题之一是点火粕存在过高的初始压强峰,通过对流场的数值模拟,找出了造成初始压强峰的原因是由于燃烧室尾部结构不匹配而导致初始时刻燃气流动不畅,修改尾部药型后,消除了初始压强峰。  相似文献   
24.
根据非电传爆序列设计基本要求及火工装置可靠性估算方法,对使用起爆药的传爆序列进行了可靠性评估及分析,得到敏感起爆药与钝感猛炸药交叉使用,是降低系统安全性及可靠性的主要因素。通过传爆药钝感化、减少传爆界面个数、调整装药参数等措施,完成了非电传爆序列优化设计,并对优化后传爆序列进行了可靠性评估,设计了可靠性试验及可靠性增长试验。结果表明,优化设计不仅提高了传爆序列安全性,而且使传爆可靠度由0.99提高到0.9999(置信度γ=0.7),能够给非电传爆系统提供高安全、高可靠的传爆组件。  相似文献   
25.
对固体火箭发动机前封头绝热层在加速度环境的炭化烧蚀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研制了烧蚀试验发动机及相应的离心试验台,用NBR,EPDM绝热层模拟实际烧蚀环境进行了不同轴向加速度条件下的烧蚀试验,得到了飞行速度对绝热层炭化烧蚀率影响规律和经验关系式。  相似文献   
26.
余贞勇 《推进技术》1994,15(2):48-52
根据试车数据,对全尺寸发机和标准发机瞬时燃速进行了计算,利用参数辨识技术,确定了维也里燃公式(r=ap^n)里的常数,计算结果表明:对应用在不同发动机中的同一种推进剂来说,其燃速系数α和压强指数n是不同的。探讨了不同发动机燃速常数变化的原因以及规律性,提供了分析全尺寸发动机,标准发动机之间燃速相关性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7.
固体火箭发动机喷管喉径瞬变值的计算和预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由固体火箭发动机试验后实测数据计算喷管喉径瞬变值的方法.该方法是在引入化学无量纲烧蚀率概念,并应用一维热传导方程解出喉径表面温度下提出的.该法预示结果与实测结果比较表明,相对误差不超过0.52%,而且方法简单,便于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28.
采用ANSYS软件对发动机电缆支座几种不同结构方案及其承载能力进行了三维有限元分析。考虑了材料的非线性弹塑性行为,计算给出了电缆支座承载能力,与试验结果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29.
以固体导弹飞行试验的外弹道测量数据和遥测数据为基础,将外弹道计算模型与固体发动机内弹道计算型相结合,建立了飞行状态下固体发动机比冲的计算模型,算例表明,该模型适用于固体发动机性能的快速工程分析。  相似文献   
30.
以固体火箭发动机冲质比为目标函数,采用复合形法优化技术,对在一定高度范围内工作的纤维缠绕壳体固体发动机的燃烧室平均压强和喷管扩张比进行了优化计算。该方法特别对第一级工作的发动机总体方案优化的初步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