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20篇
航空   169篇
航天技术   32篇
综合类   29篇
航天   4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对一种低雷达散射外形弹体下埋入式进气道的某设计方案进行了进气机理研究和低速气动实验研究。实验模型为低雷达散射的多边形弹体和埋入式进气道的组合。由于平面上的埋入式进气口进气困难,因此模型采用了由矩形进口逐渐过渡为圆形出口的进气道。通过对模型的CFD流场数值分析揭示了该平面上埋入式进气道的进气机理是进口侧梭产生涡,涡卷吸进气。通过对模型的低速气动实验研究获得了该埋入式进气道的流量特性以及气动特性随迎角和侧滑角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本研究所给出的进气道在低速气动实验时具有良好的流量特性和气动性能,较好地解决了埋入式进气道在平面弹身上难以进气的问题。因此可以推断,本文提出的埋入式进气道与低雷达散射弹身一体化设计具有光明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32.
针对风洞实验观测高超声速内转式进气道内部流动困难,不易获得内流道三维激波/边界层干扰主导的复杂流场结构的问题,通过拓展壁面丝线流动显示技术的潜力,在Ma∞5.9激波风洞中,借助高速摄影实时拍摄丝线流谱,并结合纹影、壁面压强测量以及数值模拟分析,验证了丝线的动态响应特性,丰富了内转式进气道的观测技术,获得了进气道的流场结构。采用预设堵块实验方法,在激波风洞中考核了内转式进气道模型的自起动能力。结果表明,直径约为0.1 mm,长度约为15 mm的402号涤纶/棉缝纫线的跟随性较好,能够直观、动态地显示出壁面流动分离区的范围,为判断内转式进气道是否起动提供了依据。内转式进气道模型在实验条件下能够自起动,起动状态下进气道唇口附近的波系结构以及前体压缩面的丝线流谱和压力分布与数值模拟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233.
余俊雅 《飞行试验》1998,14(3):32-33
飞机空速系统位置误差测量是飞机性能试飞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各科目试飞的基础,因为没有空速系统位置误差修正量,就无法对飞机的高度和速度进行校准,确定空速系统位置误差的方法有多种,如雷达法,经纬仪法,照像法(参考的法)标准机伴飞法,拖锥法等。与其它方法相比较,GPS方法是一种既快又省的方法,特点是改装方便,数据处理速度快,工作稳定,故障率低,在特殊的使用条件下精度的可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234.
余建新  卫剑征  谭惠丰 《航空学报》2016,37(11):3385-3394
针对飞艇骨架结构中损伤引起的模态跃迁现象导致无法通过匹配损伤前后动态特性参数变化来识别损伤的难题,给出3种只基于损伤后振动响应信息进行损伤识别的动态方法。通过模态分析方法获得结构的模态参数,分别推导模态振型曲率法、均布载荷面曲率法和虚拟轴向应变法等3种损伤识别算法。定义损伤指标,并根据损伤指标局部峰值来识别和定位损伤杆件。以半硬式飞艇常见狭长构型三角截面碳纤维复合材料桁架为例,结合有限元法和自编MATLAB程序进行损伤识别仿真研究,影响参数包括损伤类型、损伤位置、损伤程度和噪声量级等,最后对损伤识别算法的有效性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新损伤识别方法对损伤敏感,在环境噪声工况下能准确识别和定位单个和多个损伤杆件。文中方法均基于结构整体振动信息进行损伤杆件识别,将来可用于构造飞艇骨架实时结构健康监测系统。  相似文献   
235.
等离子射流在圆柱充液室中扩展、掺混的实验及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琦  余永刚  刘东尧  陆欣 《推进技术》2011,32(6):869-877
为了研究等离子射流与液体工质相互作用特性,设计了圆柱型充液室,运用数字高速录像系统观察了等离子射流的扩展过程,重点研究了放电电压对等离子射流扩展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等离子射流在液体中扩展时,两相流体存在较大的速度差,Taylor-helmholtz不稳定效应导致强烈的两相湍流掺混,Taylor空腔的亮度在时空上呈非单调分布;放电电压越大,Taylor-helmholtz不稳定效应越强。在实验基础上,建立了等离子射流扩展的二维轴对称非稳态可压缩流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数值模拟,获得了射流场中Taylor空腔界面的形态变化,以及流场中压力、速度、温度、湍动能和湍流耗散率的分布特性。由Taylor空腔界面扩展云图计算得到的Taylor空腔轴向扩展位移与实测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236.
武汉上空平流层气溶胶的激光雷达探测结果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武汉大学双波长激光雷达工作于589 nm波长的观测数据,对2001年3月到2002年1月期间武汉上空平流层气溶胶的消光系数和积分体后向散射系数等光学特性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武汉上空平流层气溶胶在16—20 km间存在一气溶胶层,其厚度及散射峰值随季节有一定变化,并且气溶胶积分体后向散射系数在2.2×10~(-5)—7.0×10~(-4)sr~(-1)之间变化,呈现了夏季大冬季小的分布倾向.  相似文献   
237.
采用自由落体的试验方法,在地面模拟卫星在轨释放过程,测试某微纳卫星在轨释放速度、姿态以及对卫星星上设备的冲击,卫星的释放速度通过高速摄影的测量方法,卫星的释放姿态和星上设备的冲击响应通过集成在试验卫星上的测试系统测量。该试验方法可以一次测量出卫星的释放姿态、释放速度以及释放分离对卫星星上设备的冲击响应。  相似文献   
238.
介绍一种超低速转台(0.000 01°/s ~0.000 1°/s)速率误差、速率平稳度和速率分辨力的测量方法。该测量方法采用三角测量法,其速率指标测量是通过测量出规定时间内的线位移,用相应公式计算出角速率的各项测量结果。通过实际测量和测量不确定度分析,该测量方法能满足超低速转台速率误差、速率平稳度和速率分辨力的测量要求。该测量方法不仅能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检测问题,也有助于提高超低转速转台,特别是转速为0.000 01°/s速率转台的研制的水平。  相似文献   
239.
为了推广超声波清洗机在砝码清洁和检定中的应用,首先,简述传统的利用无水乙醇的手工清洗方法及其缺陷;其次,分析超声波清洗技术的原理及性能;最后,设计相关实验,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超声波清洗技术具有高效、安全、环保等优点,在现代计量的砝码清洁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40.
分析了基于多重相关法的微弱正弦信号检测理论,并提出了一种新的正弦信号初相检测新方法。通过对原始信号进行多重自相关运算得到信噪比高,初相为零的参考信号,对参考信号和原始信号做互相关运算和自相关运算,通过解析求解即可提取原始正弦信号的初相信息,不需要知道原始正弦信号频率及幅度,尤其适合低信噪比下未知频率的正弦信号的初相估计,算法简单,准确度可以满足工程要求,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