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航空   18篇
综合类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地面静止状态下,在Caret进气道进口下唇口外侧和外唇口下侧角落处存在一个较强的顺时针旋转大涡,涡破碎片控制该进气道总压畸变,即利用涡破碎片产生的反向旋转旋涡来抵消或减弱该旋涡。研究了涡破碎片分别安装在外唇口下侧和下唇口外侧时,几何尺寸、安装位置、以及安装角对Caret进气道出口流场总压畸变影响趋势。研究表明,安装在外唇口下侧的涡破碎片能改善总压畸变流场并可使Caret进气道在较小流量下使稳态总压畸变值减小17%,而安装在下唇口外侧的涡破碎片对畸变流场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2.
彭钧  余少志 《推进技术》1997,18(2):56-60
推导了三维流动的广义欧拉方程黎曼增量梯度形式的欧拉方程及其轴对称形式表达,针对引射喷管三股流问题的特点在运动网格下作了H变换。在此基础上将高效欧拉方程解法应用于求解轴对称引射喷管三股流问题,为解决次流通道狭窄带来的问题,采用了弱耦合法处理滑流边界。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二维激光多普勒测速仪测量了二维非对称曲壁扩压器内的湍流分离再附流动。湍流边界层在强逆压梯度下于曲壁上分离,而后于后续的平直通道上再附。扩压器进口处的雷诺数为1.2×10~5,速度为25.2米/秒。在新定义的局部斜流线坐标下,给出了实验结果,并做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瞬时分离点后的近壁反流中,雷诺剪应力为负值。采用最大雷诺剪应力为尺度,从分离至再附的流动过程,存在着雷诺剪应力的相似分布,同时Schofield-Perry速度分布在正向流动区成立。由雷诺剪应力相似分布及Schofield-Perry速度分布可假设一新的涡粘性湍流模型,其长度尺度来源于Schofield-Perry速度分布,其速度尺度由最大雷诺剪应力、自由流速度和Schofield-Perry速度尺度形成。  相似文献   
14.
带尖脊进气口的大S弯扩压器流动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钟易成  余少志  陈晓 《航空动力学报》1996,11(4):385-388,438
应用骑波机理论设计了一个设计Ma数为2的“Caret”进气口,并试验研究带有该进气口的矩形大S弯扩压器在地面起飞状态下的流动特性。通过壁面流谱观察,有关截面的总压恢复系数分布图和速度矢量图等分析了进气口和S弯扩压器流动特性。并与带有常规进气口的该大S弯扩压器性能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地面起飞状态下及相同扩压器出口平均Ma数下,带有“Caret”进气口的大S弯扩压器出口总压恢复系数略高于带有常规进气口的大S弯扩压器的值,但前者的周向总压畸变指数△σo和DC60均大于后者的相应值  相似文献   
15.
 <正> 湍流边界层分离研究是当前流体力学中难度极大的课题。有关的试验比较罕见,其重要原因是接触式测速技术对流场有干扰且无方向敏感性,因而难以获得可信数据。激光多普勒测速(LDV)作为非接触测速技术,可以有效地测量间歇反流特征,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倾向于应用LDV研究湍流分离流。迄今为止,应用LDV对分离流的研究一般侧重于分离过程。对整个湍流分离-再附过程进行完整的测量尚不多见。本试验采用二维LDV系统详细地测量了二维非对称曲壁扩压器内的湍流分离-再附流动。  相似文献   
16.
预处理法求解定常/非定常混合网格的全速流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时间导数预处理法在混合网格上求解三维定常/非定常N-S方程。预处理后的N-S方程,用二阶迎风格式的有限体积法离散,隐式、LU-SGS迭代求解,双时间步推进求解非定常流。本文以一维预处理欧拉方程为基础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种特征变量的边界条件以适应预处理后的特征系统。从极低速到跨声速范围的众多算例表明,本文的边界条件处理稳定有效,预处理法在各种速度下都具备同样快速的收敛性,在较宽的使用范围内均能得到理想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7.
用按物理过程作时间分裂的无粘-粘性分散步法求解可压缩N-S方程,无粘步用高效欧拉算法解欧拉方程,粘性步用全隐格式解抛物方程;并采取了有效措施消除由分步法产生的时间和空间不相容性,文中给出了轴对称喷管内外流场的数值模拟结果。  相似文献   
18.
乘波体预压缩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马赫数12设计的钝化前缘乘波体缩比模型在M5.3风洞中完成阵个迎角下的吹风试验,研究进气道入口截面的流场品质和不同迎角下的预压缩效果。试验表明在马赫数5.3来流下钝前缘乘波体型面预压缩性能和总压恢复性能明显地优于等牛顿冲角法设计的型面。  相似文献   
19.
复杂几何形状喷管内外三维流场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球面收敛矩形扩张的二元喷管(SCFN)流场的数值模拟,为了有效地捕获激波与滑流面及较好地模拟分离,采用了Roe格式、MUSCL方法及Vendatakrishnan限制器、Spalart-Allmaras方程紊流模型。研究中给出了两个喷管模型四个流动状态的数值模拟结果。结果表明,除了有严重分离的流动情况以外,该算法能得到相当满意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20.
本文描述了二元跨音扩压器中激波附面层相互作用区的流场。这种相互作用现象常出现在超音速飞机进气道或冲压发动机中,并可能会严重影响发动机的稳定工作。实验所用模型扩压角为6°,面积比为1.6。研究了直激波波前M数为1.47时的相互作用区流场,并与同等激波强度下的平板附面层流场作了比较,同时初步比较了等压出口和奇速出口两种边界条件下流场的异同。实验结果表明:在激波下游,分离包的尺度以及耗散层的增长都比平板情况要大许多倍。λ波后存在着一系列直激波。迅速增长的耗散层与来自λ激波分叉点的滑流层约在波后100mm处汇合。出口边界的变化对激波振荡的特征频率和分离包内的紊流度有较大影响,而对激波振荡的RMS值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