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16篇
航空   167篇
航天技术   27篇
综合类   29篇
航天   3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离子注入生物诱变实验注入剂量的测量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离子注入生物诱变是不同于传统辐射生物学的人工诱变新方法。在离子注入生物诱变实验中,注入剂量决定了生物样品的辐射损伤程度,是要求精确测定并控制的一个重要参量。本文介绍50keV离子注入生物诱变实验装置注入剂量的测量和控制方法,对系统的硬件结构和软件设计作了较详细的说明。实验结果表明:注入剂量的测量与控制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212.
姿轨控火箭发动机喷流红外辐射特性的定量测量,是飞行器突防效能研究以及喷流流场数值模拟计算模型验证中的一个关键环节。为定量研究火箭发动机喷流红外辐射场分布,对某型过氧化氢-煤油小火箭发动机进行了喷流红外辐射特性测量实验。使用的制冷型中波红外相机波段为3.7~4.8 μm,该相机探测阵元平均噪声等效温差为16 mK,输出16 bits信号,具有高灵敏度和大动态范围。通过对红外相机的黑体辐射定标,并对定标误差进行分析,反演所测灰度值图像,在与喷流垂直方向得到中波红外波段的喷流辐射亮度分布。测量结果表明,小火箭发动机喷流中马赫盘结构位置清晰,喷流在中波红外波段的峰值辐射亮度为184 W/(m2·sr),辐射测量精度为12 W/(m2·sr)。  相似文献   
213.
基于纳米铝热剂的MEMS固体微推力器点火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MEMS固体微推力器可以形成单元数量巨大的微推力器阵列,适合低成本微、纳卫星系统,是极具潜力的新型卫星推力器。为研究基于纳米铝热剂的MEMS推力器工作特性,开展了大气和真空点火实验。大气下的燃烧羽流与空气进一步燃烧,导致羽流的发光持续时间约数ms,远大于真空试验,过估了在真空条件下的推力器作用时间。真空试验获得了动态推力特征和有效工作时间(约250μs),估算推力器的冲量约55μN·s~80μN·s。羽流影响范围的直径约为30mm、流向约70mm,羽流颗粒的运动速度约132m/s。测试结果显示,底部点火先将推进剂挤出喷孔,而后在外部燃烧和爆炸。羽流形貌有两种特征:一种是剧烈爆炸,产生蘑菇云状气体产物;而另一种未产生气状产物。前者的冲量和有效工作时间大于后者。  相似文献   
214.
电弧加热器是飞行器热防护系统地面考核试验的首选设备。电弧加热器在运行时,由于其电极工作在高温环境,普遍采用高压水进行冷却,试验中存在着由于电极烧穿漏水导致加热器严重烧损的风险。由于高温气流的恶劣环境,目前尚无有效监测手段。本文作者建立一套以氢原子Hα(656.28nm)和氧原子(777.19nm)发射谱线作为目标谱线的发射光谱监测系统,通过分析电弧加热器故障条件和正常运行下高温流场中的发射光谱特性,诊断某高焓电弧加热器因烧蚀出现的电极漏水故障,并在考虑温度误差的前提下对该光谱测量系统测量灵敏度进行评估,获得了A、B两种试验状态下的漏水探测极限:A状态下约为1.85~0.94g/s;B状态下,2.12~0.98g/s。试验结果表明,发射光谱应用于电弧加热器漏水故障诊断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215.
周良梁  余永刚 《推进技术》2017,38(4):954-960
为了了解充液圆管内喷头运动过程中的气幕生成特性,采用高速摄像技术记录了喷头运动条件下多股燃气汇聚生成气幕过程。在实验基础上,建立了多股燃气射流在受限液体中扩展的三维非稳态数学模型,对实验工况进行了数值分析,气幕顶端扩展位移的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相同喷射条件下喷头运动与否对水下气幕生成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喷头运动,抑制了流场回流作用,增强了对气幕前端液体的推动作用,8ms时气幕运动速度由10m/s增大到11m/s;增大了喷头下游流场压力,8ms时运动喷头表面轴向受力增大了18%;降低了气幕顶部中心区域温度,但提高了壁面处温度。  相似文献   
216.
论文详细研究了日本12GHz频段广播卫星(BS)电视中所采用的PCM数字伴音,并结合目前中国收听收看日本直播卫星电视的特点,研制出了一种小型的PCM数字伴音解码器。该解码器和C波段卫星接收机配合,可以替代进口的日本Ku波段卫星接收机,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该解码器经卫星地球站检测中心测试表明:它解调出的A、B两种模式数字伴音清晰、悦耳,其解调音质和进口的Ku频段卫星接收机的音质相当。  相似文献   
217.
对一种低雷达散射外形弹体下埋入式进气道的某设计方案进行了进气机理研究和低速气动实验研究。实验模型为低雷达散射的多边形弹体和埋入式进气道的组合。由于平面上的埋入式进气口进气困难,因此模型采用了由矩形进口逐渐过渡为圆形出口的进气道。通过对模型的CFD流场数值分析揭示了该平面上埋入式进气道的进气机理是进口侧梭产生涡,涡卷吸进气。通过对模型的低速气动实验研究获得了该埋入式进气道的流量特性以及气动特性随迎角和侧滑角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本研究所给出的进气道在低速气动实验时具有良好的流量特性和气动性能,较好地解决了埋入式进气道在平面弹身上难以进气的问题。因此可以推断,本文提出的埋入式进气道与低雷达散射弹身一体化设计具有光明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18.
等离子射流在圆柱充液室中扩展、掺混的实验及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琦  余永刚  刘东尧  陆欣 《推进技术》2011,32(6):869-877
为了研究等离子射流与液体工质相互作用特性,设计了圆柱型充液室,运用数字高速录像系统观察了等离子射流的扩展过程,重点研究了放电电压对等离子射流扩展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等离子射流在液体中扩展时,两相流体存在较大的速度差,Taylor-helmholtz不稳定效应导致强烈的两相湍流掺混,Taylor空腔的亮度在时空上呈非单调分布;放电电压越大,Taylor-helmholtz不稳定效应越强。在实验基础上,建立了等离子射流扩展的二维轴对称非稳态可压缩流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数值模拟,获得了射流场中Taylor空腔界面的形态变化,以及流场中压力、速度、温度、湍动能和湍流耗散率的分布特性。由Taylor空腔界面扩展云图计算得到的Taylor空腔轴向扩展位移与实测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219.
处理轮毂转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低速环形叶栅实验台上圆弧斜槽处理轮毂相对静子扩压叶栅环的旋转频率对叶栅端壁区流动进行了影响实验探索.结果表明:轮毂处理能够消除叶栅端壁区的低速团,减小流动堵塞,叶栅流通能力最大提高了26.2%.轮毂处理消除端壁分离的能力与处理轮毂的旋转方向和相对转速密切相关.随着处理轮毂转速的增加,叶栅流通能力增加,并且存在局部非线性较强的转速范围.因此,轮毂处理的设计还应该考虑叶排与处理槽相对运动带来的流动非定常性.  相似文献   
220.
基于氮气的碰撞-辐射(CR)模型,计算了速度为6.2 km/s、初始压力为133 Pa的高超声速流动激波中N2和N2+分子电子能级的分布情况,分析了不同激发跃迁速率模型对电子能级分布及辐射光谱模拟的影响。针对流动中热力学非平衡区域和平衡区域,在300~440 nm的辐射光谱开展了逐线法的数值模拟,并与激波管实验测量光谱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目前的激发跃迁速率均存在偏差,综合Park模型的爱因斯坦系数和Johnston模型的碰撞激发速率可以得到与实验结果最为接近的辐射光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