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9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53篇
航空   246篇
航天技术   42篇
综合类   122篇
航天   9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81.
卫星多协议标签交换(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MPLS)技术成为当前卫星通信系统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分析了卫星通信链路高误码所导致的MPLS标签差错对标签交换路径(Label Switching Path,LSP)承载TCP/IP业务能力的影响。建立了卫星交换系统内"误插入"分组产生过程的数学模型,计算了受干扰LSP上TCPReno会话所能获得的吞吐量。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分析方法能够准确地衡量卫星MPMS网络中TCP业务性能的损失。  相似文献   
182.
利用离散Halbach阵列磁场分布特点,合理选择电机转子结构参数对于发挥永磁体潜力、提高电机系统的整体性能至关重要。文中建立了离散Halbach阵列有限元分析模型,并以一台原理样机的空载电势为依据,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基于该模型的计算结果,着重分析研究了每极磁体数、极对数和磁体厚度对转子轭部磁通、气隙磁密谐波和基波的影响,比较了每极磁体数m≥2与m=1(径向结构)磁性能的差异,并给出了每极磁体数、极对数和磁体厚度的合理取值范围,为设计离散Halbach永磁电机依据。  相似文献   
183.
一种基于最优控制的航路规划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阐述了一种与地形紧密结合的基于最优控制理论的航路规划方法。该方法利用二维三次卷积插值法构造地形函数,采用三维的航路规划进行地形跟随,地形回避和威胁回避,并对俯仰角进行PD(比例微分)控制。该方法计算量小,大大减小了规划时间,提高了规划结果的实时性,最优控制理论结合PD控制使得航路的三维规划鲁棒性好,有效地抑帛最振荡和发散,为低空突防的飞行器提供了很好的参考飞行航路。  相似文献   
184.
新型切向磁钢混合励磁同步电机结构与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混合励磁电机兼具永磁电机高效率和电励磁电机励磁可调的优点。文中提出两种全新的具有轴向磁分路的混合励磁电机:两端轴向磁分路和单端轴向磁分路混合励磁同步电机。它们都是在切向磁钢永磁同步电机的基础上,将转子极靴沿轴向延伸,利用附加气隙及导磁桥形成轴向磁分路。阐述了两种新型电机的结构及原理,分析了两种电机的磁路特点,并给出其等效磁路。对比研究表明:单端轴向磁分路混合励磁电机轴向磁路短,电励磁效率高,是一种性能优越的混合励磁电机结构拓扑。  相似文献   
185.
针对电励磁爪极发电机效率低、永磁爪极发电机磁场调节困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串联磁路混合励磁爪极同步发电机,利用磁路计算方法和三维有限元的分析研究了这种新型电机各部分的磁密大小,确定了合适的极对数和合理的磁钢厚度,探讨了这种新型电机的空载特性、外特性和调节特性.研究表明:串联磁路混合励磁爪极发电机合适的极对数为2,且磁钢厚度存在一个较为合理的优化值.相对于电励磁爪极发电机,它实现了励磁电流的双向控制;相对于永磁爪极发电机它使得输出电压可调,在更宽的负载范围内实现了输出电压的恒定.在参数相同的情况下,与电励磁爪极发电机相比,该电机具有更高的气隙磁密和功率密度.  相似文献   
186.
运算放大器的零点漂移、逆变桥功率开关管的特性不一致等原因会使逆变器输出交流电压中含有直流分量。对于无输出隔离变压器的逆变器并联系统,各模块输出电压直流分量不一致会在模块间产生较大的直流环流。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了逆变器并联系统直流环流检测和抑制方法,通过对逆变器基准正弦波直流分量的高精度数字调节,相应调节逆变器输出电压直流分量以抑制直流环流。试验结果证明,本的直流环流检测与抑制方法对逆变器并联系统直流环流有较好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187.
双凸极永磁电机气隙对电机静态特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双凸极永磁电机的结构特点及工作原理,在12/8极双凸极永磁电机模型的基础上.采用二维磁场有限元分析法.在取电机气隙不同值的情况下.时电机内电磁场进行了仿真计算,并时计算结果作了分析处理,得出气隙大小影响电机静态特性的关系;时同一台原理样机,在取气隙不同值时时其输出特性进行了实验测试。根据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当确定电机气隙的大小时,须根据负载的特性要求,选择一个合适的值。  相似文献   
188.
隔离Boost变换器具有高频电气隔离、易于多路输出、输入电流纹波小、负戢短路时可靠性高等优点。但是由于变压器漏感存在,开关管关断时升压电感电流无法瞬时流入变压器,从而在开关管两端产生浪涌电压。本文通过增加一个与升压电感耦合的反激线圈和一个连接到输出电容的整流二板管,构成反激箝位电路。在开关管关断时,反激整流二级管导通,将升压电感中存储的部分能量传输到输出电容,从而限制了升压电感两端的电压,达到箝位的目的。文中研究了升压电感和反激线圈的匝比对反激箝位作用的影响。500W原理样机的实验结果显示,该电路起到了箝位作用,改善了元器件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189.
切向结构永磁同步电机辅助磁极的优化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为了减少切向结构永磁同步电机转轴侧永磁体的漏磁,提高气隙磁密,在切向结构永磁同步电机中合理引入辅助永磁体。辅助永磁体相对于切向永磁体的位置有3种.其中以模型b,c较为合理,永磁材料用量适中,对气隙磁通的贡献大。随着辅助磁极永磁体厚度的增加,气隙磁密增加,当永磁体厚度增加到一定值时气隙磁密开始减小(模型b)或几乎恒定(模型c),即辅助永磁体存在一个合理的厚度,该厚度与电机的极对数有关。  相似文献   
190.
SVPWM逆变器数字电压调节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逆变器开环工作时,由于输出滤波器的电感、功率管导通压降以及导线电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使逆变器在加卸载过程中输出电压有效值发生变化。另外,当输入电压波动时也会导致输出电压波动。为保证输出电压有效值稳定,必须加入电压调节器,形成输出电压反馈的闭环控制系统。本文论述了SVPWM逆变器的电压调节方法,建立了SVPWM逆变器模型,并对其进行了辨识,辨识结果说明把逆变器简单地等效为比例环节与实际模型之间存在误差。在此基础上得到的辨识模型,按零极点配置法设计相应的电压调节器。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该调节器不仅有良好的稳态性能,而且动态响应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