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8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21篇
航空   176篇
航天技术   39篇
综合类   24篇
航天   10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41.
介绍了飞机维护中串件的基本情况,并对一起A320飞机排故中的串件情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2.
介绍了用工业控制计算机实现继电器自动化测试,以及用VC 6.0编制测试软件概况。  相似文献   
43.
微波与红外兼容的新型隐身材料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本文报道导电高聚物在3cm 波段的电磁参量、吸收特性以及它在8~20μm 的红外波段的红外发射率特性的研究结果。以此为依据结合导电高聚物的结构特点以及它的物理化学特性评价导电高聚物作为兼容微皮和红外隐身材料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4.
针对具备普通地形功能的增强型近地警告系统出现的虚假地形警告,本文就其成因进行了归类与分析,指出了目前厂家的解决方法和日常维护建议.  相似文献   
45.
航天器的工作离不开大功率信号的传输,而微放电效应是严重影响星载微波部件性能和安全的瓶颈问题之一,消除微放电效应可称得上是大功率设计的必经之路,因此大功率微波部件在随卫星发射之前需要进行严格的微放电测试验证。欧洲空间标准化组织在2003年的系列标准中首次添加了微放电检测部分,建立起微放电分析和检测的大纲雏形,经过数年的技术发展,微放电手册版本更新修订,不断完善分析检测方法,相关影响因素、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以欧洲最新微放电手册为例,介绍了微放电相关技术的进展,列举了常用的微放电设计分析方法,微放电检测方法和测试流程,同时介绍了二次电子的检测部分,可为微放电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46.
自美国20世纪70年代通过阿波罗计划实现载人登月后,人类再也没有踏上过月球表面。近年来随着深空探测活动的再次兴起,美国启动了新一轮的载人登月计划,即阿尔忒弥斯载人登月计划。这项由NASA主导、多方参与的登月计划,目标不仅是将美国宇航员再次送上月球,还要在月球建立长期运营基地,并为后续的载人探火行动奠定基础。文章对这一计划所涉及的战略部署及任务要素进行了概述,涵盖登月着陆点选择、运载火箭与飞船、着陆器与有效载荷、“门户”绕月空间站以及商业航天的参与。最后讨论了美国阿尔忒弥斯计划对我国未来探月工程的启示。  相似文献   
47.
采用热压工艺成功的合成了碳纤维/钡长石(C  相似文献   
48.
本文扼要介绍了制导精度分析的方法及其有关问题和工具误差模型系数分离的意义。为保证制导精度指标,进行制导误差分析和提高制导精度,探讨在我国国情下实现误差系数分离的途径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49.
本文分析了WINDOWS95的通信体系结构,并将VISUAL VOICE FOR TAPI控件,通过VINDOWS95支持的OLE(对象的链接与嵌入)机制,将它嵌入到由VISUAL BASIC开发的应用程序中,从而实现了学生成绩随机后台查询。  相似文献   
50.
二次电子发射特性测量装置的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微放电效应出发引出对二次电子发射特性的研究,针对二次电子发射特性的测量,分析研究了当下通用的二次电子系数和能谱的测量方法。着重介绍了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重点科室其测量二次电子发射特性的装置,详细对比了不同装置二次电子特性测量的准确性和差异性,总结了各自的优势和不足。最后指出了目前二次电子测试平台装置急需解决的一些制约测试质量的问题和难点,以及在测量装置研究上进一步的发展方向及趋势。为更加深入地研究二次电子发射理论和数值模拟问题奠定坚实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