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0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38篇
航空   354篇
航天技术   77篇
综合类   69篇
航天   6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41.
在旋转状态下,研究了涡轮内冷蛇形通道的非稳态换热特性.实验主要针对旋转状态下,通道内流量的变化和系统旋转速度的变化来进行的.结果表明:对于旋转通道的非稳态过程,换热系数的变化呈波动变化过程,且主要发生在实验参数变化的阶段.加速旋转时,角加速度力的作用会加强进气通道前缘面的换热,而降低后缘面的;减速旋转时,情况相反.而且,角加速度力的作用效果容易在旋转开始变化的时刻显现.当旋转速度在2个值之间往复时,换热系数变化呈现滞后环状,旋转速度越高滞后环越大.  相似文献   
442.
首先论述了阀门可靠性评估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然后以减压器为例分析了航天阀门的工作特点,结合其任务剖面,并根据增压输送系统分配的可靠性指标,建立了适于工程应用的可靠性评估模型.  相似文献   
443.
为验证核心舱俯仰机组热控设计能满足空间站任务期间任何工况对机组温度的要求,运用I-DEAS/TMG软件,通过仿真分析确定了核心舱俯仰机组所需的加热功率及被动热控措施,预示了极端高温工况下的最高温度。在轨飞行情况表明:(1)俯仰机组飞行温度验证了理论计算的正确性,二者之间的偏差约3.2%,为后续在轨任务的圆满完成提供了保障。(2)喷管受太阳照射面积越大,头部及电磁阀温度越高。在太阳角为60°时,喷管受照面积最大。(3)低温工况下,有推进剂流道的机组头部和电磁阀温度高于8℃,满足高于0℃的指标要求。(4)惯性飞行姿态对俯仰机组而言,属于高温工况。跟以往飞船系列俯仰机组的被动热控设计不同,核心舱俯仰机组被动热控设计保证了电磁阀温度低于40℃,为电磁阀在合适的温度范围内可靠工作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444.
超临界CO2萃取(Supercritical CO2 Extraction)技术以其提取率高、产品纯度好、过程能耗低、无污染等诸多传统分离技术不可比拟的优势,备受各行业的青睐,广泛应用于生物、中草药、化工等行业。论述了设备自动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445.
提出了基于知识的直升机数字化设计框架和基于特征的参数化关联设计方法,并以某直升机零件设计为例,定义了相应的工程设计和校验规则,形成了简单的设计知识库,提高了直升机型号的设计效率。  相似文献   
446.
德国因代克斯(INDEX)公司是世界著名的专业数控车床制造商,技术水平和产量雄居世界同行业榜首,年销售收入已超过4亿欧元,其产品约35%销往国际市场,全球有近70个国家的企业在使用其产品.2001年4月,德国因代克斯公司与大连机床集团合资成立了大连因代克斯机床有限公司,7年来公司的发展让世人瞩目.在CCMT 2008即将到来之际,本刊总编辑采访了大连因代克斯机床有限公司总经理OemerSahin Ganiyusufoglu博士,并就公司的发展情况做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447.
根据RTCA DO-178B中对于民用飞机机载软件结构覆盖率的要求,从实践出发,给出了使用DLRA Testbed工具进行民用飞机机载软件结构覆盖率分析的主要流程。  相似文献   
448.
随着我国航天航空业的快速发展,特种加工技术在我国的航天航空制造业,特别是在难加工材料的加工应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正如一位资深专家所说:"没有特种加工,就没有神舟的上天,就没有我国的航天、航空制造业的发展。"电加工作为特种加工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特殊的加工特性解决了传统的加工技术不能或难以解决的制造难题。阳春三月,我们走进了苏州,特别采访了苏州电加工机床研究所有限公司董事长叶军先生,探讨50多年来苏州电加工机床研究所在不断打造独有的核心竞争力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49.
成立于1958年的苏州电加工机床研究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特种加工应用技术的研究及产品的开发和生产,致力于提高模具、航天航空、汽车制造、冶金、纺织和通信等行业的加工能力和装备水平。自成立以来为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从国家科研机构到市场经济的竞跑者,可以说,苏州电加工机床研究所有限公司50多年的发展代表了我国特种机床加工行业的发展历程,是中国机床工业自主创新的典范。  相似文献   
450.
为探究碳纤维复合材料(CFRP)微观切削机理,通过有限元法,采用零厚度内聚力单元模拟界面相,碳纤维建模呈圆柱状并随机分布于基体中,以此来真实反应CFRP的微观结构。通过对各组成相设置不同的材料本构、材料失效和演化准则,对4种典型角度(0°、45°、90°、135°)进行直角切削仿真,探究不同纤维角度下单向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UD-CFRP)在切削过程中的微观切削机理。结果表明:不同纤维角度下CFRP的微观破坏形式不同,切削0°CFRP时破坏主要以界面开裂和纤维折断为主,切削45°和90°CFRP时主要是刀具的侵入破坏,切削135°CFRP时则发生纤维的断裂和沿纤维方向的裂纹,纤维断裂点在刀刃下方。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微观模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