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5篇
航空   149篇
航天技术   49篇
综合类   29篇
航天   7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1996年2月2日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技术质量监督局在三0四研究所主持召开了国防计量“八五”A类课题“大气数据试验系统静态检定装置”鉴定会,出席会议的专家有中国计量科学院、南航、北航、中国气象科学研究所、六0六所、一六一厂及中航总公司机载局等单位的十几位专家。会上,专家们首先对课题的选题方向作了充分的肯定,认为该课题结合航空型号任务的需求,能解决国防科研生产中对大气数据试验系统静态检定的实际问题。会议听取了课题组的技术研究报告,并观看了检定装置的现场演示。该装置结合国情,自行设计,具有测量参数数字显示、计…  相似文献   
2.
随着产品精度的要求不断提高,原有测量工具亟需改进。针对这一特点,就长度测量工具,包括游标测量、划线工具、测微螺纹量具,杠杆式指针千分尺等实现数字化的基本技术途径作了论证,对长度测量工具数字化的经济性及其对策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椭球形贮箱内液体晃动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用于运载火箭的椭球形贮箱内液体晃动动力特性。利用常重力条件下缩比相似模型试验得到液体晃动的等效力学模型。应用参数识别技术确定第一阶等效模型的参数,并与近似计算方法得到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叙述了晃动试验中观测到的非线性效应。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国内外含缺陷固体发动机性能预示方法的分析比较,提出采用“N-S方程+粒子仿真”方法来计算两相流动的新途径,并对某轴对称两相流动的流场进行仿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该计算方法可行,计算模型合理,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两相流中颗粒相对气体流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为了减少GTCP85-129H APU在使用和维修过程中因涡轮轴承腔压力大故障导致的返厂和返台,对几起故障案例进行机理分析,发现涡轮轴承腔压力大与APU的故检、修理、装配、运输和使用都有紧密联系,由此建议在APU的维修、运输和使用过程中采取相应的预防性措施来降低故障率。  相似文献   
6.
针对某型飞机光电探测设备温补调焦功放板烧蚀故障进行分析,查找故障原因,并对由内部连接器电气特性发生改变引发连锁反应致使多路电源短路故障进行排除,对相应设计提出改进建议,为提高光电探测设备工作的可靠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基于飞翼布局无人机隐身与结构装载布置要求,保形设计了3种进气口形状的背负式S弯进气道,按照进口投影截面形状上、下底之比顺序排列,分别为三角形、梯形和矩形.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无人机内外流场耦合流动进行计算分析,且基于射线弹跳(SBR)法对进气道电磁散射特性进行仿真研究,获得了飞翼无人机3种进气道的气动与隐身综合特性.研究结果表明:①矩形进气道模型升阻和纵向力矩特性表现均最好;②3种 进气道模型按顺序排列总压恢复系数逐渐增大,畸变指数逐渐减小,进气道沿程气流也逐渐顺畅,矩形进气道模型进气道内流特性最优;③0°迎角下3种进气道模型雷达散射截面(RCS)均值基本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特征,进气道终端开放时矩形进气道模型隐身性能最好,而终端短路时三角形进气道模型隐身效果更优异.   相似文献   
8.
黄孝龙  翁春生  李宁  许桂阳 《推进技术》2017,38(5):1194-1200
为研究双管脉冲爆轰发动机近场爆轰噪声特性,设计了双管脉冲爆轰发动机爆轰噪声试验测试系统,对不同填充率、不同管间距下的爆轰噪声进行了测量。试验结果表明: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加,爆轰噪声峰值声压逐渐减小。PDE管口附近,爆轰噪声峰值声压衰减速度最快;距离管口较远位置处,衰减速度逐渐减小。随着填充系数的增加,爆轰噪声逐渐增大,指向性逐渐变缓;距离管口400mm处,60%,100%和140%填充系数下峰值声压级依次为197.95,201.93和204.51d B。不同传播距离处,爆轰噪声指向性不同。当距离管口较近时,爆轰噪声最大值出现在0°方向;距离管口大于2m的区域内,最大值出现在30°方向。不同管间距情况下,爆轰噪声呈现出相同的指向性。管间距越小,爆轰噪声的指向性越明显。  相似文献   
9.
地外天体起飞过程真空羽流导流力热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地外天体起飞真空羽流对探测器分离产生的力热扰动,使用计算流体力学-直接模拟蒙特卡洛(CFD-DSMC)耦合计算模型对锥面导流的真空羽流场进行了计算。采用组分输运模型计算三维连续流场,并获取当地的克努森数作为判断连续流和离散流的依据。使用基于分子动力学的直接模拟蒙特卡洛方法(DSMC)计算离散流场,采用可变软球(VSS)碰撞模型和Larsen and Borgnakke传能模型计算离散流分子间的能量传递,将计算结果与试验进行了对比,验证了计算方法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A器受到的侧向干扰力矩为62N·m,底部受到的最大压力为100Pa,最大热流密度为100k W/m2;B器受到的侧向干扰力矩为558 N·m,表面最大压力为8k Pa,最大热流密度为600k W/m2,喷口与导流装置顶面距离为400mm时,激波已移出喷管内部。  相似文献   
10.
利用神经网络技术并考虑地磁活动的周期性,提出了一种提前一小时预报Dst指数的方法.网络的输入包括时间、季节、当前时刻及其一阶增量、二阶增量、前27天Dst指数的平均值.以下一时刻Dst指数作为输出对网络进行训练,训练好的网络可以提前一小时预报Dst指数.分别用1985年、1986年、1990年和1991年Dst指数数据进行检验.结果表明,预报结果与观测数据符合较好,Dst指数预报误差的均方根分别为4.00 nT,3.72 nT,5.35 nT,6.82 nT.误差分析表明,Dst指数的预报结果太阳活动低年比高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