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航空   4篇
航天技术   6篇
航天   2篇
  2021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月球车润滑与密封技术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点介绍月球车系统摩擦失效以及由此产生的润滑与密封问题。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研究表明摩擦失效是限制月球车使用寿命的主要因素,月球车关键组件的发展离不开润滑与密封技术的支持。为保证月球车在其使用年限内正常工作,润滑与密封技术就成为发展月球车关键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2.
激光熔覆制备WCp/Ni-Si-Ti复合涂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Ni基高温合金表面预置3种不同WC含量的Ni78Si13Ti9(at%)粉末,采用激光熔覆制备了WC和原位自生TiC复相陶瓷增强Ni3(Si,Ti)基复合涂层.利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仪和X射线衍射仪对熔覆层组织进行分析,并测量了其显微硬度.结果表明,熔覆层与基体呈冶金结合,熔覆层组织主要由Ni(Si)固溶体、Ni3(Si,Ti)金属间化合物和WC-TiC复相陶瓷组成.随WC添加量增加,涂层中复相陶瓷含量增多;孔隙率增大;碳化物形态演变历程为不规则状、花瓣状以及不规则状和花瓣状共存.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滚压强化多晶纯钛在疲劳前后的显微组织特征和残余应力的变化。结果发现:疲劳强度的提高主要归于形变组织,同时表面粗糙度的降低也起了良好的作用。滚压试样表层TEM组织中形成高密度位错和单个、分散的变形孪晶,历经10^6以上循环周次后,孪晶-晶界的交互作用是其主要特征。滚压引入的残余压应力和层深均较小,有益贡献也相应降低。  相似文献   
4.
使用原子氧效应地面模拟设备对硅橡胶材料O型圈进行了原子氧暴露实验;用测压法进行了O型圈在原子氧暴露前后的泄漏率比对实验,并对实验前后O型圈表面形貌特征作了扫描电镜分析.实验表明:原子氧对O型圈表面有很大的剥蚀效应;O型圈经过原子氧暴露后,质量减少、泄漏率明显增大;暴露时间越长,表面形貌受到的损坏越严重、质量减少量越多,泄漏率也就越大.   相似文献   
5.
张建斌  刘益华  刘兵  缪小冬 《航天控制》2021,39(1):64-67,73
有限元仿真提高了航天计算机结构设计的效率和准确性,但橡胶减振器的建模已成为航天计算机结构有限元仿真中的难点之一.基于材料现有试验数据或橡胶材料的已知材料参数,本文研究了减振器的两种建模方案:一种是基于橡胶减振器动态特性试验的弹簧-阻尼单元建模法,一种是本构模型建模法.并利用试验的方法验证两种建模方法的可行性,解决了计算...  相似文献   
6.
采用电化学方法电沉积制得不同形貌及粒径的纳米锑颗粒,并在制备过程中使用OP-10对纳米锑颗粒表面进行了原位改性.通过TEM、XRD、FTIR等方法对纳米锑颗粒的形态、物相和包覆效果进行表征.结果显示,纳米锑颗粒的制备具有时间效应和电流效应.随着反应时间的加长,纳米锑颗粒粒径变大,且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团聚现象;电流密度在一定范围内,适当增大电流密度有利于纳米锑颗粒的形成.纳米锑颗粒的表面改性,主要是通过OP-10的长链分子结构与纳米锑颗粒之间的化学吸附以及OP-10的长链烷基分子之间的氢键、范德华力相互作用,分子链相互缠结,部分通过C-H键互相渗入,最终有效地包覆在纳米锑颗粒表面来达到其表面改性效果,同时在反应过程中醚键也起了一定作用.纳米锑颗粒在纯液体石蜡油中的分散稳定性能与其添加量有关,其最佳添加量为0.5%.  相似文献   
7.
线驱动拟人臂机器人机构与前向运动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克服手臂上的安装电机由于自重对拟人臂机器人承载能力和运动灵活性造成的影响,基于最新人臂仿生和并联机器人研究的成果,提出了一种用线驱动的并联机构替代手臂的肩、腕关节的串并联结构,并将驱动电机安放在基座上.讨论了从各个关节到基座的驱动绳索的走线方式及关节之间的耦合情况,在此基础上对前向运动学进行了分析,给出了末端相对于基础坐标系的位姿态正解.由给出的两组数值解实例,在ADAMS环境下进行了仿真,验证了算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8.
电摩擦效应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边界润滑状态时铁磁流体的摩擦系数在直流电场作用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本文根据直流电流产生的电场和磁场对边界润滑状态下铁磁流体摩擦力的不同作用,提出了电场控制摩擦系数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测量摩擦副间法向相对微小位移的实验.测量结果验证了机理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
电场影响铁磁流体摩擦系数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试验研究了处于边界润滑状态下钢-钢摩擦副在铁磁流体及加有添加剂的铁磁流体中的摩擦特性,特别是在电场作用下摩擦系数的变化情况.在销-盘试验机上进行的试验表明:加有添加剂的铁磁流体在不同方向的直流电流作用下,其摩擦系数变化的幅度最大可达到23%.因此得到了一种在边界润滑状态下摩擦系数可控的新型润滑介质.这样就可能通过外加电场的手段实现摩擦系数的主动控制,达到减摩、节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浅腔阶梯液体动静压混合轴承温度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有限差分法对普通雷诺方程、能量方程及轴承体热传导方程进行联立求解,对浅腔阶梯动静压混合轴承的温度场进行了理论分析,进油孔处的温度利用热流连续条件求得并假设在各进油孔的温度沿膜厚方向不变化。通过采用帕坦卡方法,解决了因倒流而引起的迭代发散问题,研究结果表明,高速浅腔动脉压混合轴承的优化应考虑温升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