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8篇
  免费   91篇
  国内免费   29篇
航空   405篇
航天技术   150篇
综合类   46篇
航天   29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多普勒测风雷达是国外7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它标志着气象领域的一个重要突破。本文介绍了我国第一部UHF多普勒测风雷达的研制和考核情况,详细描述了该雷达的性能和特点,分析了该雷达的使用情况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新型超低密度隔热碳/碳复合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碳/碳材料,即超低密度隔热碳/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性能、影响因素及其用途。  相似文献   
3.
某压气机机匣外壁复杂型面采用了高效先进的加工方法和多轴联动加工技术,对公司数控技术的提高和推广应用非常重要,文中着重介绍了其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4.
高温超导性     
最近发现的超导材料有可能像晶体管一样完全改变我们的生活.超导材料具有不平常的特性,即它们不会对稳定电流造成阻抗,也就是说电阻是零.这就表明,电在作远距离传输中没有能量损耗(现在在传输中的损耗达15%).  相似文献   
5.
《模拟电子技术》教学改革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改革教学方法、全方位采用现代教育手段、加强实践环节、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等几方面总结了《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改革和建设的主要成果,介绍了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路及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前正在进行研制石墨材料,准备用于MX 第一级和第二级固体火箭喷管的入口部,喉部,后喉部,出口锥和可延伸出口锥。这些材料必须经受住新型洲际弹道导弹(ICBM)喷管系统的苛刻的结构、化学侵蚀,粒子冲刷和高温环境。该系统的燃烧室压力可达127公斤/厘米~2,火焰温度为3700°K 至3922°K。叙述了第一级和第二级全尺寸试验喷管的现状。还提出了在喷管设计、石墨材料研制以及预期性能改进方面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硼酸盐玻璃中稀土离子的发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荧光光谱、红外振动光谱等研究了在可见光区发光的Pr(3+),Sm(3+),Eu(3+),Tb(3+),Dy(3+),Er(3+)和Tm(3+)等镧系稀土离子在硼酸盐玻璃中的发光行为,系统地分析了稀土离子在硼酸盐玻璃基质中的激发谱和发光谱特性。  相似文献   
8.
介绍测定转动旋翼模型动柔度的试验方案、试验程序,综述以作者自行设计的旋翼模型进行试验所得到的结果及其与理论计算结果的比较。结果表明,试验方案与方法是可行的,理论计算公式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9.
为实现对9台及9台以下电阻点焊机的联锁控制,实现先启动先通电的原则,设计了用可编程控制系统(PLC)来实现的硬件电路和软件编程,并根据联锁控制原则,对软件系统进行了在同一两相间的单台、两台或三台电阻点焊机同时启动情况的模拟调试。通过调试,表明该联锁控制系统满足设计要求,设计合理性能可靠,且利用软件的可变性使之有较宽的实用范围。  相似文献   
10.
The Active Rack Isolation System [ARIS] 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ISS] Characterization Experiment, or ARIS-ICE for short, is a long duration microgravity characterization experiment aboard the ISS. The objective of the experiment is to fully characterize active microgravity performance of the first ARIS rack deployed on the ISS. Efficient ground and on-orbit command and data handling [C&DH] segments are the crux in achieving the challenging objectives of the mission. The objective of the paper is to provide an overview of the C&DH architectures developed for ARIS-ICE, with the view that these architectures may serve as a model for future ISS microgravity payloads. Both ground and on-orbit segments, and their interaction with corresponding ISS C&DH systems are presented. The heart of the on-orbit segment is the ARIS-ICE Payload On-orbit Processor, ARIS-ICE POP for short. The POP manages communication with the ISS C&DH system and other ISS subsystems and payloads, enables automation of test/data collection sequences, and provides a wide range of utilities such as efficient file downlinks/uplinks, data post-processing, data compression and data storage. The hardware and software architecture of the POP is presented and it is shown that the built-in functionality helps to dramatically streamline the efficiency of on-orbit operations. The ground segment has at its heart special ARIS-ICE Ground Support Equipment [GSE] software developed for the experiment. The software enables efficient command and file uplinks, and reconstruction and display of science telemetry packets. The GSE software architecture is discussed along with its interactions with ISS ground C&DH elements. A test sequence example is used to demonstrate the interplay between the ground and on-orbit segm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