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航空   8篇
航天技术   3篇
综合类   13篇
航天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空间材料实验炉的模拟热分析与地面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空间材料实验炉的温度分布对空间材料制备至关重要.通过对用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材料实验炉的物理模型进行合理简化,建立了三维传热数值计算模型,测量了实验炉材料的热物性参数,并根据地面试验工况进行模拟热分析计算,其结果能够很好地与地面试验结果吻合.采用模拟计算的方法分析样品物性参数对炉膛和样品中温度分布的影响,对实验炉的隔热部件进行优化设计,进而对炉体外表面温度进行了预测.数值仿真计算弥补了实验中测温点不足的问题,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样品的温度分布,同时为实验炉隔热优化设计和安全运行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铸件的结构工艺性评价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贵  杨莉  周铁涛 《航空学报》2000,21(3):222-225
基于有限差分法,分别采用模数法和近似传热法实现了对任意形状铸件凝固时间的快速计算,由此可获得铸件的热节分布规律,为设计人员从铸件结构工艺性的角度校核结构设计的合理性以及为铸造工艺人员设计铸件的补缩系统提供了可靠依据。通过对航空铸件进行验证,表明所建立的模型在改进铸件开发过程中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4.
文摘采用非稳态热线法测试了微孔纳米板与陶瓷纤维板在RT~1 000℃区间热导率,利用SEM微观形貌与荧光光谱成分分析,结合微观导热机理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纳米板热导率分布在0.03~0.1 W/(m·K)区间,纤维板为0.055~0.25 W/(m·K);两种材料热导率均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且规律均为先缓后急,不同的是,纤维板热导率在300℃以后开始急剧增大,而纳米板在550℃之后才开始较快增长;纳米板整体上升趋势缓于纤维板,温度越高,两者热导率差异越大。分析认为纳米尺寸的固体颗粒及内部气孔是纳米板拥有低热导率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
根据脉冲调频测距雷达的基本原理和处理流程建立了信号级仿真模型,通过仿真试验分析了雷达的测距精度,以及这种体制雷达发射信号波形设计对雷达侦察装备侦察结果的影响,并分析了基于数字储频(DRFM)的转发式干扰对脉冲调频测距雷达的干扰效果.  相似文献   
6.
分别采用Fe^2+及TiO2作为光催化剂,考察了它们对甲基橙的降解率。结果表明:在芬顿反应体系中加人NaOH时,可有效地阻止反应的进行;pH=4时,光催化氧化率最高;甲基橙溶液浓度越低,光催化氧化效果越好;改进后的光催化剂对甲基橙的分解率明显提高,不会生成草酸的铁盐沉淀;H2O2+FeC2O4、H2O2+FeSO4、TiO2三种体系的光催化性能大小依次为H2O2+FeC2O4〉TiPO2〉H2O02+FeSO4。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对SISAR采用双频体制成像的新方法,即发射源发射两种单频信号,一个频率高,一个频率低.在收端,通过对获得的一对复侧影像幅度的联合处理(融合),达到获得不失真的侧影像幅度的目的,且能够恢复目标的实际轮廓.通过成像分析与比较,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论.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熔模精铸件凝固过程温度场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熔模精密铸造过程的传热特点,通过对铸型/环境边界及冒口/环境边界进行自然对流和辐射传热处理,改进了原有数值模拟系统,实现了对熔模铸造凝固过程温度场的数值模拟.对采用4种不同铸造工艺方案的阀体铸件凝固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及缺陷预测,获得了与试验相一致的模拟结果.根据数值模拟结果,确定了进行批生产的铸造工艺方案.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一种新的空战理论--基于网络中心战空战的基本原理,分析了它的特点,并比较了基于网络中心战空战和早期空战及基于平台中心空战的优劣,给出了基于网络中心战空战的系统结构,列举了基于网络中心战空战应用的总线型结构,分析了基于网络中心战空战的全新空战理论.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雷达电子战信号级仿真系统存在的运算瓶颈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前后台架构的并行仿真系统设计思路,通过前台仿真显控与后台仿真运算在物理上的分离,解决模型显控与模型运算的资源争夺及人机界面显示耗时问题,而后台的集中式仿真运算,既能通过共享内存的数据交互方式,解决网络数据通信传输耗时问题,也能充分利用高性能计算资源优势,通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