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苏联军事航天计划仍然保持强大实力。尽管发射活动有所减少,但苏联国防官员们正在从事新的研制和革新。目前,苏联正在为军事海洋监视卫星研制新的战术,并有效地用于照相侦察卫星。在苏联导弹早期预警计划中使用的卫星已得到改进,在轨工作时间更长。另外,苏联正在加速研制新的照相雷达卫星,这对军事和民用航天用户都是有益的。在1990年头3个月,苏联共发射了15颗卫星,其中包括9颗专用于军事飞行。9颗卫星中有3颗是照相侦察卫星,其余有海洋监视、导弹预警、弹道导弹防御和军事通信 相似文献
2.
一、德苏合作研制大型通信卫星从60年代中期,苏联开始发展国内通信卫星。由于地理环境的原因,苏联发射了大量大椭圆轨道通信卫星,直到70年代中期才开始发射静止轨道卫星。苏联通信卫星的水平不高,一直采用C波段,寿命也很短,这主要是因为电子工业太落后。从1989年起,苏联开始与西德合作,研制高性能长寿命的大型通信卫星系统”罗曼蒂斯”。“罗曼蒂斯”卫星系统有4~11颗卫星,其头两颗卫星将于1994年初用质子号火箭分别送入西经14度和东经80度的静止轨道,它们能用于与亚洲、美洲(包括美国)进行国际通信,其中包括直播电视和利用小型终端机事务通信。 相似文献
3.
4.
袁俊 《世界航空航天博览》2005,(11):50-53
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第一颗卫星以来,已有20多个国家发射了自己制造的卫星。卫星和航天技术,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促进了地球资源开发,同时也导致了太空军事活动和外层空间武器的发展。军用卫星的快速发展,必然带来了空间防御问题。 相似文献
5.
美国国防部计划提交国会批准新武器的研制计划,新武器可在目标被侦察到后的1小时内消灭目标,这种武器应该是海基弹道导弹三叉戟-2.装备有非核弹头。 相似文献
6.
7.
8.
9.
马援 《世界航空航天博览》2005,(7):40-49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开始,直升机开始步入战争的舞台,但各国均只是将其作为一种辅助工具,主要执行运输、联络和救援等任务。20世纪50年代中期,法军在印支半岛和阿尔及利亚战场中成功的在直升机上加装对地攻击武器,从而使其具备作战能力。并由此揭开了武装直升机的序幕。 相似文献
10.
11.
1.1941年6月,白俄罗斯。军队在第高斯泽沃和杜波络瓦克两个村庄附近搜索到了不明飞行物残骸,并把它们运送到鄂木斯克,后于1945年转移到哲特科。2.1953年10月:直径约5米的碟状不明飞行物,中间部位有一道彩色光 相似文献
12.
萧湘 《世界航空航天博览》2005,(8):26-29
20世纪60年代的越南战争,美国人为了增强小艇或小船上海军士兵的战斗力,开发了一种新型自动武器——也就是今天的自动榴弹发射器。之后这种武器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在西方,自动榴弹发射器最早作为直升机的机载武器系统使用,如越南战争期间,自动榴弹发射器被装备在直升机上用来对某些区域的地面实施“清扫”式军事突击行动。 相似文献
13.
13日开始研制的P-16洲际导弹(SS-7)的第一次试验发射。当时,技术人员正在发射塔架上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发射前通常的准备工作,导弹燃料加注后没有迹象显示有任何不寻常之处。 相似文献
14.
15.
16.
1苏联/俄罗斯舱外航天服的发展历程□□苏联/俄罗斯的所有舱外航天服都是由星辰公司研究、设计和生产出来的。到目前为止,该公司已经研制出10种型号的舱外航天服(见表1),但仅有6种曾在载人航天任务中使用过,而且使用的主要是其中的4种,即海鹰-D、DM、DMA、M航天服。在剩余的4种 相似文献
17.
随着苏联的解体,一些严密封锁的档案资料逐渐解密,铁幕慢慢拉开,越来越多鲜为人知的内幕在世人面前露出了真面目.对UFO研究爱好者而言,苏联作为一个先进的航天强国,在发展航天技术的过程中,获取了哪些有关UFO的绝密信息,又是怎样实施对各种异常现象的研究,在研究中投入了哪些力量,有什么研究结果,都是大家迫切想了解的.人们兴奋的心情难以言表,期待能得到出乎意料的信息. 相似文献
18.
彼得罗扎沃斯克目击事件1970年9月20日4时20分左右,苏联北部靠近芬兰边界的奥涅加湖西岸的彼得罗扎沃斯克居民目击到发光体。当时在湖边港口工作的工人被空中巨大物体发出的亮光照得晃眼,惊愕的工人不由自主地找避难场所,港口陷入了混乱。 相似文献
19.
20.
将称量好的小块高纯铅和锑以共晶配比(Pb-11.2wt%Sb)封装在石英试管中,在卫星自由飞行期间加热熔化并缓慢冷却进行了重熔和再结晶实验,同时也进行了地面对比模拟实验。结果表明,空间样品外形较为光滑,显微组织为均匀细密的共晶;而地面两样品,一个产生了两端分离的现象,另一样品中间存在“细颈区”,其显微组织,除上部表面有块状的富锑相外,其余部分都是典型的亚共晶组织。分析这些差别的原因,是由于在空间微重力环境下重力引起的自然对流大大降低的结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