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宏 《飞机工程》2006,(1):15-20
运输类飞机改装为新用途飞机时,常常因气动布局改变、总体布置变化和结构加强等因索引起飞机气动特性和质量特性有较大变化,尤其是机身上新增大型部件对尾翼的影响,使得航向静稳定性显著减小,造成飞机飞行品质变差。为保证改型机具有良好的飞行品质,采取增加腹鳍、增加垂尾面积或平尾上加装端板等气动补偿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飞机航向静稳定性,利用飞控系统增稳补偿可达到有效改善横航向动稳定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变形飞机动态气动特性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近年来国内外提出的折叠翼变形飞机方案,设计了一种折叠翼变形飞机的3D数模,利用作者发展的动态混合网格技术和非定常计算方法,对该折叠翼变形飞机机翼折叠和展开过程中的动态气动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与准定常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机翼在展开/折叠的过程中,飞机的气动特性会发生剧烈变化,在变形飞行控制率设计时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基于正规形法的结冰飞机着陆阶段非线性稳定域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结冰导致飞机飞行包线缩小、对飞行安全产生严重威胁,研究结冰后飞机非线性稳定域对边界保护系统的设计和飞行安全的提高极其重要。以某型运输机为研究对象,考虑飞机非线性气动特性建立飞机纵向非线性模型并进行增稳控制补偿设计;然后通过流形和正规形理论刻画结冰飞机纵向非线性稳定边界并得到稳定边界的解析表达式,通过仿真的手段验证了正规形理论确定的稳定边界和解析表达式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最后,分析了飞机着陆过程中,结冰因子对结冰飞机稳定域的影响以及结冰飞机发生事故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轻度结冰使飞机非线性稳定域缩小;重度结冰导致飞机稳定性发生改变;在未察觉飞机结冰的情况下,飞行员的常规操纵会使飞行状态超出结冰飞机的非线性稳定域、导致飞行事故。研究结果可为飞机结冰后的边界保护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无人机磁航向测量的自动罗差补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诗斌 《航空学报》2007,28(2):411-414
 利用地球磁场测量无人机的航向时,需要对机上铁磁材料引起的罗差进行补偿。为了降低补偿费用,减小补偿试验时周围环境的影响,提出一种利用飞机左右盘旋飞行时采样数据实现罗差自动补偿的方法。采用椭圆假设算法,可利用飞机平飞时在多于5个不同方向的采样数据来自动补偿平飞时的罗差。在任意姿态飞行时,把飞机左右盘旋时采样的数据分解为4个椭圆,并求出它们相对于椭圆假设的24个系数。再利用这24个系数和飞机的俯仰角、倾斜角以及地磁场垂直分量求出任意姿态下罗差补偿所需的12个系数。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效果良好,方便可行。某无人机补偿前最大误差为21.5°;用传统方法补偿后最大误差为2.3°;用本文方法几乎不需要额外的费用,补偿后最大误差为1.6°。  相似文献   

5.
通过联立求解空气动力学基本方程、飞行动力学运动方程和弹性结构振动方程,在时间域内模拟和分析了大展弦比飞机纵向动力学稳定性问题。结合动网格技术,气动力计算采用基于欧拉方程的计算流体力学方法,结构变形和飞行姿态位置变化统一为模态表示方法,通过松耦合将飞行器姿态稳定性和结构变形稳定性施行了模拟。以某大展弦比机翼飞机为算例,研究了其刚体运动和机翼的弹性振动的相互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具有大展弦比机翼的飞机,其机翼的低阶弹性模态易与飞机飞行中本身的刚体模态发生耦合,从而导致飞机机翼的气动弹性发散以及飞机本身刚体运动稳定性的改变。对于这类飞机,在其气动弹性和飞行稳定性的分析和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到两种运动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6.
利用参数自适应控制技术,提出了一种能够自适应补偿飞机参数变化的快速采样控制律。这种控制律可使用迭代技术在不需要特殊“试验”信号又能自动折算依据检测输入激励而获得的原有数据下,对所需要的阶跃响应阵进行了在线辨识,仿真结果表明,在空中飞行模拟中采用这种参数自适应控制技术,尽管飞机参数突基或缓慢变化,但通过本机参数变化的自适应补偿,仍可有效地保持其跟踪性能,尽管飞机参数突然或缓慢变化,但通过本机参数变化  相似文献   

7.
现代战机普遍采用数字电传飞行控制系统进行增稳和控制。法向过载是飞控系统的重要反馈。受重力影响,法向过载传感器的测量值会随飞机姿态变化,给飞机的配平和操纵带来困难。本文以某型电传飞机为例,利用飞机姿态信息对法向过载传感器测量值进行补偿,并通过仿真验证其效果。  相似文献   

8.
引言 结冰条件下飞行,其未防护翼表面会结冰,未防护翼表面结冰后会导致飞机的气动力变化,从而影响飞机的飞行性能[1].  相似文献   

9.
王乾  李清  程农  宋靖雁 《航空学报》2016,37(2):637-647
飞机结构损伤会引起气动参数变化,进而影响系统的静稳定性和控制精度。针对具有多输入的非线性飞机模型,利用带有二阶命令滤波器的自适应反步控制方法在线估计飞机气动参数,补偿结构损伤导致的气动参数变化对控制系统的影响,以实现容错飞行控制功能;引入的命令滤波器可以避免反步控制中复杂的求导运算。从理论上分析证明了带有二阶命令滤波器的自适应反步控制的闭环系统稳定性,并给出了控制跟踪误差的理论上界和二阶命令滤波器频率参数选取的下界。通过一个大型客机垂直尾翼脱落场景的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容错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大展弦比飞机在飞行过程中受气动载荷影响,其大展弦比机翼产生弯曲和扭转变形,这种弹性变形严重影响飞机的飞行性能和飞行安全,不能将此种飞机机翼当作传统的刚性机翼进行气动分析。针对一大展弦比机翼,采用气动/结构耦合分析方法,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软件CFX和计算结构动力学(CSD)软件ANSYS联合求解,研究了在不同载荷情况下大展弦比机翼静气动弹性变形对机翼气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展弦比无人机机翼受载变形后升阻比降低,升力下降明显,阻力略有上升,机翼翼尖容易失速。  相似文献   

11.
翼面结冰对飞行品质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引言 飞机在结冰条件下飞行,其未防护翼表面会结冰以及防冰系统失效时全翼面会结冰,翼面结冰后会导致飞机的气动力变化,从而影响飞机的飞行品质。CCAR25部明确规定,申请结冰条件下使用的飞机,必须满足其相关的条款要求,才能获得结冰条件下飞行的合格证。在结冰条件下,必须分析飞机的飞行品质影响,以及飞机是否能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2.
突风会引起飞机过载和飞行状态的改变,威胁飞机飞行安全。在飞机六自由度运动学方程的基础上,根据下滑飞行中驾驶员操纵行为的特点建立了飞机驾驶员的数学模型,并考虑突风的影响,建立了“驾驶员-飞机-突风”闭环飞机的数学仿真模型。通过引入飞机飞行安全性的量化评估理论以及表征方法,并根据飞机的飞行状态对飞机的安全性进行量化分析。选取某型飞机着陆下滑过程中进入突风风场的飞行状态进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风会改变飞机的气动角和空速,导致飞机的过载及飞行轨迹发生变化,尤其在飞机飞行高度较低时,风扰引起的大 但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阵风减缓设计为目的的 迎角姿态和飞机飞行轨迹变化将威胁飞机的飞行安全。  相似文献   

13.
引言 飞机表面结冰,改变了气动外形,也就改变了飞机原有的气动特性,随之带来了飞行性能、操稳和载荷的变化.在严重情况下,会慎重导致重大飞行事故.  相似文献   

14.
航磁补偿的目的是要消除飞机平台引入的干扰磁场,对于高精度航空磁探来说,磁补偿质量直接制约了探测效果。文章按照航磁补偿的执行步骤进行了飞机平台磁干扰建模、模型参数求解方法、补偿飞行方案。另外,为了对补偿飞行的质量进行有效控制,采用量化指标对磁补偿效果进行评价,判定补偿效果的优劣。最后,基于 MFC软件平台开发了航磁补偿系数求解及补偿质量评价软件。  相似文献   

15.
通过在飞行条件下对某型涡扇发动机端部厚度分别为1.0mm和1.5mm的分流环静压和变形量进行实时数据采集,得到了不同飞行高度、速度条件下,分流环内外壁面静压值以及分流环的变形量.结果表明:飞机在发动机全加力状态飞行时急收油门过程中,分流环内外壁面静压差值会产生急增,差值增量随飞行速度的增加而增加,分流环厚度越小,增量越大;分流环内外壁面压差是导致分流环变形的主要原因,并给出了该型分流环变形量随压差的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一种适用于多发飞机的不对称推力完全自动补偿策略,并针对发动机失效后的不对称推力飞行特性进行研究。首先,推导了横航向达到平衡状态的条件,提出了一种基于发动机转子转速信号的自动补偿控制方法,在保证补偿效果的同时,解决了自动补偿系统可靠性低的问题,该自动补偿控制方法将高压转子转速信号与低压转子转速信号进行逻辑运算,结合高压转子转速差控制副翼和方向舵偏转,再与主飞行控制系统共同作用使飞机达到平衡状态。然后,基于横航向主飞行控制系统具有滚转角保持功能的特点,优化自动补偿控制系统。最后,全包线内建立飞机达到平衡状态的线性化数学模型,设计了不对称推力完全自动补偿控制律。通过MATLAB/Simulink建模并进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完全自动补偿控制方法对不对称推力飞行具有良好的补偿效果。  相似文献   

17.
对于一架高速飞行的飞机,舵面的轻微变化,也会对飞行状况产生很大的影响。通过对一例典型的A320飞机抖动故障的诊断和分析,研究如何利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来保证飞行安全。  相似文献   

18.
保持飞行迎角恒定的飞行/推力综合控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杨一栋  江驹 《航空学报》1996,17(4):460-464
迎角恒定的飞行 /推力综合控制能明显地改善飞机机动能力 ,使飞行轨迹对姿态有快速精确响应。论述了具有迎角恒定动力补偿系统的工作原理 ,研究其控制规律及设计方法 ,并与速度恒定的动力补偿系统进行比较。以舰载飞机自动进近着舰系统的动力补偿为例 ,给出了仿真验证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耦合飞机刚体六自由度运动,考虑飞机结构气动弹性变形,基于全湍流Navier—Stokes方程流场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离散阵风作用下弹性飞行器气动载荷与飞行姿态响应的数值模拟技术。其中模态空间中结构动力学方程以及六自由度运动方程分别采用四阶R—K进行时间推进求解,采用RadialBasicFunction(RBF)技术进行气动/结构数据耦合。对应飞机姿态以及弹性变形采用RBF与TFI组合模式的动网格方法进行网格更新;以飞翼布局弹性飞机为数值研究对象,研究了离散阵风作用下飞行器的气动载荷响应以及飞行姿态的变化,对比分析了刚性飞行器与弹性飞行器对离散阵风响应的区别,为进一步系统地分析真实飞机飞行品质提供数值平台。  相似文献   

20.
李宝来  车军 《飞行力学》1995,13(2):40-44
讨论了利用飞行控制系统对静不稳定飞机的三种补偿方式:延迟俯仰速度反馈、迎角反印刷品几法向过载负反馈。从而改变了飞机特性,诸如减轻质量,提高升阻比,增强机动性等。最后对三种补偿方案进行了比较,采用迎角反馈补偿是最直接有效的手段,但在工程实践中,往往采用俯仰速率和迎角混合反馈补偿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